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用开放性作业开展研究性学习
作者:周鑫荣
一、 研究性学习与开放性作业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研究”来“学习”,让学生在问题提出后通过自主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养成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习惯,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较宽泛的条件和环境中自主完成的非统一性和标准性的作业,作业内容贴近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是在教师引导之下,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积极探究基本规律,认识科学文化知识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类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系统活动。研究性学习与开放性作业的关系如表一所示。
开展研究性学习碰到的困难之一为选题。选题太易,学生几乎不动脑筋就能轻易解决,根本激不起兴趣,更谈不上研究;而选题太难,会使学生觉得研究性学习深不可测,丧失学习的热情,产生畏难情绪。只有选择一些看起来有一定难度,但经过仔细考虑、研究又可以解决,即伸手摘不到,跳一跳又可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入手容易,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研究且妙趣横生。开放性作业研究的背景范围不广,课题的涉及范畴不深,又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学习方式、特点相接近,对学生潜能发展都有提高的效果,在目前研究性学习起步阶段,学生研究能力未初步达成时,开放性作业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好的一种形式。通过开放性作业的实施,使学生逐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模式、流程,以养成研究品格,增强研究能力,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表现自己能力和提高社会价值的机会,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 尝试用开放性作业开展研究性学习
1.准备工作
学校组织老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领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同时请专家讲解研究性学习核心概念和活动流程,介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经验,提升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探索实践能力。
全体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和研究性学习相关教学指导用书,基本掌握研究性学习目标、内容、特点、方法、步骤等,熟悉学校内供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等),积极认识、开发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作好准备。
2.尝试工作
学校可以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分成规定课时与弹性课时,弹性课时一般安排寒暑假中,由老师布置相关开放性作业。规定课时每周一课时,一学期共二十课时左右,高一年级每门学科平均安排2课时,前半学期和后半学期各一课时,前半学期一课时供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内容、流程、表格使用等)和展示优秀研究性学习范例,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后半学期一课时供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表达、评价,整个学期中各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布置开放性作业的研究性学习。这些开放性作业一部分来自于各学科教材中的开放性作业,一部分来自于教师设计的开放性作业,一部分来自于学生根据平时学习中所关注的问题自己设计的开放性作业如表二所示。
尝试过程:①让学生明确完成开放性作业的步骤;②根据学生个性特长、个体差异、优生、后进生、中等生兼顾将全班学生分组,一般3~5人为一组,并明确分工;③提供研究的开放性作业,供各组选择、参考、借鉴,也可自主设计;④各组制定计划:研究的主要问题、步骤(程序)、所要做的工作,所需的资源,所采取的研究方法等;⑤开展研究:收集有用的原始资料,归类整理、归纳、分析、概括,从中找出规律的东西,得到自己的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⑥研究成果:把研究成果采取适当的形式展示出来。小论文、图表、实物模型、多媒体演示、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一次演讲、一场辩论、一次实验、一次活动设计等;⑦评价:班级设一个研究性学习角(开放性作业角)及时将学生的开放性作业成果展示,供学生们欣赏、交流、评判。
根据开放性作业形式(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性)设计对应的表格:如实验记录表、访谈表、观察表、调查表、研究方案(计划)表、活动情况记录表、课程研究论文表等。供学生研究学习时选择使用,使学生有的放矢,有方向、有目标。
完成一个开放性作业一般需2~3个双休日,故需要2~3周左右时间,要求每组每学期必须完成3个左右开放性作业。在教室中的研究性学习角(开放性作业角)设计一个进程表,督促、激励学生积极完成。
3.评价工作
首先,在教室里布置一个“研究性学习角”(开放性作业角),里面包括各组开放性作业进程及完成数量、开放性作业计划、中期成果、最终论文等,让全班观摩开放性作业完成的形式、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感受学生的辛勤付出和开放性作业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体会知识与生活经验及社会联系的价值。
其次,成果不要求一致,形式不拘一格,只要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行。论文、报告、实物、图表等在班级展示交流,先同学间评价,后在学科备课组内,由教师给予评价。一种是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另一种是根据特色评价:如最佳小论文、最有创新奖、最佳见解奖、最佳设计、最佳制作等。所有成果材料放入学生学习成才袋中,并给予学期研究性学习应得的学分。
再次,根据学生评价及教师集体评估情况,选择富有特色的开放性作业在全校展览,进一步提高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三、 体会用开放性作业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局限,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一定困难,而开放性作业贴近学科、贴近实际,从小课题开始,循序渐进可以突破这个瓶颈,它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与研究性学习最大相近点就是教学的开放性,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现实、实践、自主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多了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随之提高。它能强化基础知识的综合与灵活应用,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一种创新形式,是对传统意义上知识教学的一种超越,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奔向这样一目标: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开放性作业从课题确定到信息处理整理、问题发现和研究,到最佳作业成果,都是学生自主完成,体现出“自主性”;学生从多渠道、多方面来认识同一知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提出和解决问题,把握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体现出“开放性”;积极参与“调查、实验、观察、探究”活动,真正去认识社会生活,感受大自然,在学习中发展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出“实践性”;学习涉及的学科知识内容是广泛的,从最熟悉的学科知识入手,逐渐渗透、涉及其他学科并进行综合运用,活动还会因为共同目标、相互配合,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了“整体性”;研究中难免会碰到困难与挫折,甚至失败,学生会千方百计想办法、出点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体现了“生成性”。
实施开放性作业,遇到的困难很多:高考的压力、学生学习时间限制、学习资源缺乏、学生个体差异等,我们的措施是加强宣传,展示优秀研究成果事例,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从实际出发,多选择一些与课程相关,简单可操作,内容体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开放性作业,做到讲质量不讲数量,讲实效不讲花架子,讲过程不要流于形式,真正使学生“劳有所获”;加强教师的指导,积极提供信息资源渠道,帮助学生总结经验,热情为学生服务,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既无统一标准化教材,又无固定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能组织学生上好这门课程,首先自己要先学一步,对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要求、操作方式作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有方。过去我们常说学生得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涉及多学科的知识,甚至文理不分,综合性特征十分明显,教师就不能在学生面前显得无知而尴尬。另外研究性学习带有一定科学研究的特点,我们很多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是有缺陷的,需要通过学习和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开放性作业)需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需要深入自然、社会中,熟悉、挖掘、利用与民众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研究价值高的热点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周鑫荣.体验新课程人教版化学必修模块中开放性作业.化学教育,2006(11).
[3] 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新华文摘,2001(8).
[4] 王洪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教育艺术,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