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一处内容的商榷
作者:李彦平
在课本P.35讲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变化时有这样一段话:“同时,从细胞的两极发出许多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在P.36比较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另有一段话:“在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无数条放射状的星射线,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这两段内容说明:在动、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前期,植物细胞从两极发出的是纺锤丝,不是星射线;而动物细胞从两极发出的是星射线,不是纺锤丝。查阅翟中和主编的《细胞生物学》(1995年1月第1版)P.292可知:“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时,两对中心粒连同其组装的星体沿核膜彼此分离,达到相对位置时决定了细胞分裂极,两极之间在靠近核膜处形成初步的纺锤体。由两极发出的两组连续微管在纺锤体中部形成一段重叠区,每一极发出的微管构成半纺锤体。纺锤体及星体的微管组成,来源于存在细胞质中的微管蛋白库。”“植物细胞无中心体和星体,由许多微极(mini poles)组织纺锤体”。可见,课本中所说的星射线和纺锤丝有差异,不能混为一谈。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故在动物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在细胞两极的中心体周围发出的是星射线而不是纺锤丝。因此,应将课本内容改为:“随后,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附着在星射线上。不久,在星射线的牵引下,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两极移动,成为新的两组染色体。”这样,既能使课本中前后叙述相一致,不发生矛盾,又能使教材中语言更科学严谨。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