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对学生实行分期教育的实践

作者:董文辉




  一、 非人本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用一系列制度和规范去控制学生,可随时间的推移,这种管理方式已不适应今天学生现状,我们的管理得不到学生的赞同,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常常事与愿违。以下五种类型的学生难见成效。
  (1)依赖型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活上依赖家长,依赖老师。譬如,在完成作业时,稍有一点困难,就希望获得帮助;又譬如,生病了,不知道求医问药,气候变化了,不知道增减衣服。
  (2)盲目型学生。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没有主见,别人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譬如,许多违纪学生都是在别人的唆使下违纪的;又譬如,见别人冬天洗冷水澡,他就洗冷水澡,不管自己身体怎样。
  (3)懒散型学生。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表现出无所谓,没有什么追求,没有年轻人的激情,萎靡不振。譬如,在学习上,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在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4)“绵羊”型学生。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自信心不够,创造力不足,做任何事情百依百顺,经不起挫折。比如,在学习上没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在生活中懦弱,一受批评,就哭鼻子。
  (5)逆反型学生。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着严重的逆反心理,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老子”天下第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譬如,在学习上,总认为学校的管理太严格,家长的要求太苛刻,在生活上标新立异,目无法纪。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学校,在于家庭和社会。从社会层面看,当今时代是一个物质繁荣、民主张扬、传媒发达、个性独立、意识前卫的开放的时代。受社会的影响,学生意识前卫,个性张扬,但又缺乏判断力。
  从家庭层面看,当代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除一部分学生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外,还有很多学生要么在家长娇生惯养中成长,要么在顺其自然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要么在家长的“皮鞭”下生活,甚至少部分的学生在单亲家庭的畸形感情中长大。虽然他们物质宽裕,生活无忧,但是他们思维简单,性格怪异,感情脆弱,生活压抑,能力低下,所以,他们强调个性,希望民主,渴望成功。
  从学校教育层面看,常见的几种管理类型有“家长式”管理、“管束式”管理、“保姆式”管理、“警察式”管理、“唯智型”管理、“封闭型”管理。但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强调严格的规范和秩序、统一和服从,忽视的是灵活和变化、多样和创造,其最大弊端在于无视学生的发展需要,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缺乏朝气,学校教育渐渐失去生命力。实际上,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家长包养、学校包教、家长和学校包办的情况,强调听从,忽视了学生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没有让他们适时地得到锻炼,谈何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自下而上的学生分期教育、互助合作管理方法。
  
  二、 理论的思考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性和人的内在价值,强调人的发展潜能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学生有选择发展的自由;教育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氛围;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选择,促进学生发展。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体现“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体现“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因此,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和管理环境,外促内化,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创新教育、主体教育是当今国内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流,其一致的观点是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活动的主体,并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特征。教育的目的就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引导、启发学生,进而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保持最佳发展状态。因此,树立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将认识定位在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上,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我认识,就能实现“要你怎样”到“我要怎样”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教育“三个面向”的精髓,是培养未来社会创新型的人才,也即今天的教育就是为明天向社会输送更优秀的人才,与其让学生明天走上社会不知所措,不如今天就为他们创造一个能使他们放开手脚,自己发展的广阔天地。从本质来讲,未来社会变革就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发展人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和创造精神,从而发挥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创造才能。解放生产力对人的教育而言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造、自主发展、自主成才的积极性,培养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以自主发展为核心的未来社会的主人。
  三、 分段管理实践体会
  班集体是教师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基层组织。班集体的好坏,对保障教学质量、校风建设等至关重要。对学生分期教育、互助合作管理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有效途径之一。
  有经验的班主任一般都会紧紧围绕学生的成才需要,抓紧抓好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班级工作应分阶段按时进行管理,我们不妨把一个班集体的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分为四个阶段,根据每一个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施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
  第一阶段刚进校门的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想象构出一幅中学生生活的美好图景,很少考虑对新生活的适应性。进校后,随着独立生活的开始,原来由父母包揽和教师指导的事情现在由自己来办,常常使他们不知所措,颇有一种失落感。进入高中校园后,学习竞争更加激烈,学习成绩平平的同学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再加上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远离原来的同窗知己,处在新的环境中,不少学生产生了“知音中断”的寂寞感,极个别同学随着上高中目的达到,还会产生一种松懈感。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尽职尽责,辛苦一点,深入学生之中。首先是配合学校搞好新生的军训工作,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团结拼搏的精神,树立他们集体主义的信念,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另外,新生刚入校,依赖性还是有的,这个阶段的班主任,无论从时间上、精力上都要跟得上,从关心学生最根本的衣食住行着手,给他们以慈母般的关怀,教育学生要相互帮助,发扬风格,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对他们来讲缺乏的不是批评和冷漠,而是温暖和鼓励。因此要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抓住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与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感到老师的信任。有时哪怕是夹在作业本中的一张小纸条也会将师生的距离拉近,会使学生奋起直追。
  与此同时,班集体的凝聚力也悄悄形成。班主任应不失时机地通过召开班会,民主推选学生干部,组建班委会。因为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威信的领导核心。班委会成员应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公正、合理、及时处理班级中的事务。这样,学生会把对班主任的依赖逐渐转变为对班干部的信任和支持,班集体将产生不可替代的向心力、凝聚力,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础也就夯实了。针对不同时期,在班级中举行一系列活动。如新生入学不久我召开了“爱在心中流淌”、“礼仪,形象的天使”等主题班会。为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庆之际举行朗诵赛,后来又举行了一系列书法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以及辩论赛等。针对学生自信心不足又召开了“我自信,我能成功”的主题班会。冬季的越野赛,春天的羽毛球赛等等都给学生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