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捕捉音乐课堂教学的亮点
作者:夏四海
所谓亮点,就是美好而精彩的瞬间,它也许是奇思妙想的文采,也许是激情昂扬的乐章,也许是婀娜多姿的舞影……它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共鸣,甚至引人入胜,回味悠长。捕捉音乐课堂教学的亮点,可以使讲解更加生动、学习更加主动、记忆更加深刻、知识掌握更加牢固,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那么,音乐课上的亮点在哪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如果做个教学的有心人,充分挖掘、理解教材,努力开拓知识面,提高教学基本功,就不难发现“亮点”时时在我们身边: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段精彩的表演、一个因“意外”而生成的惊喜都能成为学生关注的目标,成为一堂课亮丽的风景。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的亮点,并很好地组织、融合这些元素,让亮点熠熠生辉,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 亮点存在于作品中
俗话说“诗有诗眼” ,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音乐作品也是如此:有些篇幅宏大、思想深刻的音乐巨作,其灵感却是来自于一个简短而形象的动机,如贝多芬《命运》的“命运动机”;有些音乐作品被人们广为传诵、百听(唱)不厌,在于它精美绝伦的主题,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当中的“爱情主题”的旋律;有些音乐作品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让人如痴如狂,在于它震撼人心的节奏,如非洲传统音乐、爵士乐等。其实这些就是音乐作品的“眼”,也是作品的“亮点”所在。教师要善于发现音乐作品的“眼”,如果在教学中抓住了作品的“眼”,也就抓住了教学的重点,然后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它发展为课堂的“亮点”,教学的目标就轻松地达到了。
1.善于发现音乐作品的“眼”需要教师充分理解、分析教材。音乐虽然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如果在欣赏音乐时只感受到音响的刺激、过程的愉悦是体会不到音乐的真谛的,而且这种直观的感受也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荡然无存。教师在研究教材时更应注重对音乐要素的分析,找出作品的本质特点和精髓,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2.善于把作品的“眼”演绎成教学的“亮点”。找到作品的“眼”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目标就实现了,关键是怎样把“眼”点亮。在这个过程中,最要紧的是把握“眼”的特性,有的“眼”在于动情,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动情”;有的“眼”在于说理,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理服人”; 有的“眼”在于形象,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声有色”; 有的“眼”在于回味,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字斟句吟”。如贝多芬《命运》中的“命运动机”,其旋律并不优美,但却很形象,由此发展起来的呈示部第一主题以强烈的音响震撼着人的心灵。教师可以借助对创作背景的叙述,适当结合学生的表演(强烈的敲门、气势汹汹的闯入),塑造出“紧张、恐惧、严肃”的声色氛围,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知欲望。
二、 亮点蕴涵在情感里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情感”亮点,以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侧重,用情感教学来呼吁学生对音乐感受的情感,不断丰富学生通过音乐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和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1.选准动情点。音乐教学中的“情”从何而来?笔者认为,“情”的基础来自于教学内容,即作品本身。离开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情感因素,并结合学生的情感实际,找准最佳结合点,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当地取舍和补充教学内容,把一些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胃口的材料充实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18册教材中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曲对学生来说学唱并不难,而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结合毕业班学生即将离开母校、与同学分别的实际,选取“友谊、怀念、离愁”作为动情点展开教学,把这种真情作为本节课的亮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对歌曲感受至深、久久难忘。
2.教学情感化。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学过程充满热烈的情感和情绪,是产生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情感效应”的主导方面在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调动的。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饱含激情,其次还要时刻观察、研究学生的情感反应,适时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化的教学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化的情境创设、真切的范唱范奏、融洽的师生关系都是动之以情的有效手段。
三、 亮点生成在意外时
在现实的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教学时,学生的回答、反应等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范围框架,给我们毫无准备的意外。笔者在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次,我给学生教唱歌曲《游击队歌》,正给学生播放歌曲,隐约听见有学生轻轻的口哨声,而且还基本能跟上音乐的旋律。等音乐一播放完,我问同学“刚才谁在吹口哨?”那位同学马上把头低了下去,全班同学也都很紧张,以为又要受批评了。但我并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他吹得非常好,让他再把歌曲的旋律吹一遍。他开始很不好意思,我让大家给他鼓掌加劲后,他的精神一下子来了,于是较流畅地吹奏了起来。刚吹完,学生们就不由自主地为他再次鼓起掌来。我顺势拓展,对同学们说:“这首歌曲其实很适合用口哨来表现,你们想想为什么?”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最后经过归纳认识到这首歌曲表达了游击队员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口哨悠扬的特性存在着自然的结合点。待全班同学学唱完歌曲后,我又叫这位同学和着我的琴声为全班同学伴奏,同学们不仅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的情绪,而且感到非常新鲜有趣。在这个案例中,教学预设的改变,不但没有打乱教学秩序,反而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教育是一种充满不确定的事,正是有了这种不确定,课堂才有了生命和活力,师生才有了智慧和创造。我们的每节音乐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智慧和激情相伴相成的过程,都应该是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不应该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程序的完成。
四、 亮点闪烁在学生中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地教授知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知识只有经过学生的主动吸收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能力。老师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思维亮点。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知识载体,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音乐具有形象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而且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学习习惯、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有些想法非常独特,教师要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注重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悟,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亮点,引导学生乘着音乐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切不可以空洞的说教代替学生的思考,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体验。
2.充分发掘人本资源,发挥学生个性亮点。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爱好、特长等同样构成课程资源的有机成份,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抓住这些瞬间资源,用个别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其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充分尽情发挥出他们的个性亮点,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例如,班级中有很多器乐特长、声乐特长、朗诵特长、舞蹈特长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结合教材内容请这些同学表演,帮助全体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掌握知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为教学增光添色。当然能这样做是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的,有时候还得在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情感的兴奋点,灵感的激发点,教学的创新点,是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会心一笑或跃跃欲试的教学精彩环节,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的亮点可能还有很多很多,需要老师们勤于捕捉、善于发现,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