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解读学校教育中的“超前化”现象

作者:袁贵雨




  
  三、 “教育超前化”的危害性
  
  1.“超前化”教育违背了学生健康成长的规律,伤害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正常发展被异化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本意在于让教师帮助下儿童由现有水平发展达到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是“超前化”教育忘了前提是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以儿童一定的成熟水平作为基础。结果就变成了为取得短期效益,不顾学生成熟水平,人为强行扩大“最近发展区”的激进的“超前化”教育。“超前化”教育追求那些高效而实用的教学手段,力争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掌握知识数量的最大化成为教学的目标所在,由此出现了诸多被称为科学的、快速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于是教育学变成教学学,教育心理学变成了生物学+实验学。
  在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就有“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以及“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的要求,并且指出:“幼儿教育应该是启蒙性的,在学习的范围上广泛,但没有必要专业化。”可是今天的教育从一启蒙开始就被灌输大量的死板知识,给每一位孩子留下恐怖的第一印象:从小就认为学习是最苦最累的事情;并不是自己想学,是大人让他们学习的。于是,他们容易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就从心理上排斥甚至抵制学习。学习优秀的学生也未必真的热爱学习;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学习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同时,“超前化”教育只注重和考试挂钩的科目的教学,忽视那些与人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德育、音育、美育、体育但在现行考试体制中不突出的科目,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只是培养一种畸形的人才。但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并获得幸福。带有极强功利性的“超前化”教育显然看到的只是眼前的近期效益而忽略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典型的教育中的“涸泽而渔”。
  2.“超前化”教育效果不大,却耗费了大量的资源。
  许多家长认为对孩子提前进行教育就可以在以后的竞争中始终领先他人一步,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著名的格塞尔爬梯实验表明:两个孪生子,一个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每天训练15分钟,到了54周的时候,他终于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了。另一个在52周的时候才开始练习爬楼梯,结果只用了两周就能独立地爬楼梯了。“超前化”教育一时取得的优势随着同龄人的成长会渐渐被追赶上来。所以许多孩子在早期教育的优势并不能一直保持下去,他们在进人小学四、五年级时,就会被接受父母循序渐进教养的孩子渐渐赶了上来。为了追求这种一时的优势,家长们在孩子身上投资却颇多,即使普通的工薪家庭也不敢含糊。为了不使子女在学习上落下,家长为子女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复习资料、买学习用具、学习可以加分的特长如音乐、绘画,真是一个也不能少,耗费了大量的金钱。
  学校中大力推行的“超前化”教育也只是使学生获得一时的优势,当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更重要的是发挥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恰是“超前化教育”所大大忽视了的,导致学生以后的发展停滞、受阻。但是由于重要升学考试如中考、高考,只需要考一次,“一张试卷定乾坤”,只要学生在这些考试中领先其他学生一次就大功告成了,同时也宣告了学校教育的成功,至于学生以后发展怎样,似乎就与以前的教育方式无关了。所以即使这种优势只是一时的、短暂的,也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学校中,对于教学往往抓得最紧,给主要认任课教师施加压力,定下军令状。为获得好的成绩,一些普通学校在招生生源上用尽手段,多方网罗;在教学上,学校投入各种资源保证成果,如挖来优秀师资,开设实验班、重点班,大搞教学试验,学生学习也要加班加点等等,而这些都耗费了家庭、学校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四、 结语
  
  在中国,“超前化”的教育还有其存在的现实土壤,它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阶段的一个表现,从存在到消失还有一段艰巨的工作要完成。但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在宏观层面上,一要加大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公正合理 地分配教育资源,做到教育的城乡均衡、地区均衡、学校均衡;二要改革现有的教育评价模式,打破单一的以分数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建立新的评价标准。新的评价模式应是多层次、全面的客观的。
  在中观层面上,改变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真正职责在于“育人”,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学业、心理、情感、道德方面丰富而丰满地发展。教育的目标应转变为帮助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在课程的设置上,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开设全方位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全方位发展为主旨。
  在微观层面上,对于教师,改变现有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教师的任务不是保证学校的升学率,而是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解放学生潜能的启发者。所以,对评价教师应是全面的,立体的。在纵向评价上,除了教学能力,还应包括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文化素养、学习能力、协作共事能力等;在横向上评价上,结合领导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教学中,给教师施展的空间和自由,这是最重要的。
  对于家长,提高家长的素养,更新家长教育观念。许多家长传统教育子女的观念仍是传统的,他们需要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减少对于孩子的学习干涉,而不成为监督孩子在家庭学习的“监督教师”。家长要为子女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家长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孩子,多肯定他们优点,多关爱自己的孩子,也要承认子女学习上的差异。
  “超前化”教育实质是教育抛弃了人,人也抛弃了教育。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努力恢复人与教育的本真关系,抛弃这种激进的模式,在实践中真正做到“百年树人”,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涛等.试论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问题.高等农业研究,2002(2).
  [2] 王文营.论教育功能、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10).
  [3] 郭振有.改变“应试教育”之我见.中国教育学刊,2006(6).
  (责任编辑关燕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