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巧妙对待学生的迷茫期

作者:马张霞




  据大量的调查报告显示,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穿名牌的攀比心理、啃老族的依赖心理、追求明星的盲从心理、沉迷网络的封闭心理、不满现状的逆反心理。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空闲时间相对较多,行为更接近于社会,以上特征表现的更加明显。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自尊心强,有鲜明的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他们需要别人的爱心和理解,而独生子女的娇惯性、社会新鲜事物的诱惑性、家庭关系的不稳定性、金钱价值观念的误导性等时代问题使得生理上日趋成熟、心理上略显稚嫩的高中生们无法应对,越来越迷茫。面对这些矛盾,不成熟的他们往往选择逃避现实或者玩世不恭来解决。他们最常说的话是:“我是差生,你别管我!”
  初次接手新班已经是高二下学期了,离高考仅剩一年的时间,应该是认真学习好好搏一回的时候了,可是举目望去,学生们还是和职高班的学生一样没心没肺地玩乐着,班级里打架、抽烟、逃课的事件时有发生。虽然得到的都是负面消息,但我还是固执地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面对这样一个班级,崇尚情感教育的我冷静地思考着,铁下心来要扭转这个局面,跟这帮80后的孩子们斗智斗谋。我仔细观察到整个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集体荣誉感不强,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信心,后进生宣扬的消极思想占了班级的主流。有教育家曾经说过:“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会无形中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于是我抓住现在的年轻人都爱好唱歌的特点,开展了征集班歌的主题班会。用第一招巧妙化解了学生对我这个“后来”班主任的抵触情绪和生硬关系,让他们觉得我也是个新新人类。这次主题班会,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选择一首以青春活力、积极向上、倡导团结、反映诚信为主题的歌曲。一开始,他们都很开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认为我给了一个他们最擅长、最拿手的任务。后来他们发现这个任务并不轻松,因为完全符合这个主题的歌曲并不多。学生们不服输的精神被调动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讨论,完全没有了自卑和消极。小组之间为了赢得成功,都暗暗较劲,团队的凝聚力立刻增强。最后的结果我也很意外,他们不仅找到了很多好听的主题歌《心愿》、《明天会更好》、《壮志雄心》、《追梦》等,更有一组同学自编了歌曲《奋飞》,寓意大家要奋起直追、飞向高空。这首歌以其原创特色当仁不让地成了冠军歌曲,我们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班歌。我在表扬全体学生的聪明、创新、团结合作时,借机展开了思想教育,谈起了我们的荣辱观、自信心,要求同学们保有感恩、乐观的心态;同时借机严明了班级的新纪律,强调谁再犯错误就不只是个人行为,而是和整个班级形象作对,我们大家要共同维护新班级。我还谈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师的理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也就是说,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这次活动的成功体现了我们班级同学具有着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艺术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怀疑自己的实力。
  自这次班会后,班风明显好转。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年轻的孩子们在改造的过程中还会有反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主要的是,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闪光点’,做到使孩子在他最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所能达到的卓越成绩。”我想学生们缺乏学习的信心,主要是对自己学习的目的还不够明确,并不知道学技能、考大学是为了干什么。于是我尝试着带领他们社会实践,开展了一次与蒙牛酸奶公司合作的促销活动。这次活动中,我放手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从联系厂商到市场调研、从产品推广策划到具体操作方案都由学生自由分工完成。这下子学生们可来劲了,网络上找资料、图书馆里找灵感、借工具、画海报,忙活得热火朝天。每个同学都在这个“可以赚钱”的社会实践中展示了自己的长处,树立了职业自豪感。看着他们拎着一箱箱的牛奶顶着太阳卖力地推销,我又一次重新认识了他们。80后的孩子们并不总是怕吃苦、怕长大,关键还是看家长、学校、社会有没有给他们展示的机会,80后的孩子们错误不断,与我们先入为主的责怪、否定也有关系。回到课堂后,我让他们自己谈体会,他们说出了我想教育的话:“赚钱不容易,父母更不容易”、“客人走了真着急,后悔专业知识学得不精”、“营销可没想象中的轻松,以后还要脚踏实地点”、“不光要读书,更要多用书”、“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成就最光荣”等等。这正如卢梭所说:“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如果说班歌事件只是改变了孩子们的想法,那这次社会实践才是真正让他们找回了自信,明确了学习的价值,明白了自己的无知。这次活动后,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连几个后进生也隔三差五地来问我些题目,借几本课外专业书。
  当我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对他们有效时,就继续走情感教育的路线。陶行知先生说:“要用活的人去教活人。”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要重视学生身边榜样的力量,因为他们能看见,就容易学。我在班级里辟开一个角落,增加了“每月风尚人物榜”,让同学们仔细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如:拾金不昧、乐于助人、责任心强、勇于承认错误、孝顺父母等),选举出值得称赞的同学,把他(她)的照片和语录贴在墙上。这种不以成绩论英雄的方式让他们看到,我这个老师真的如自己所说,把每一个同学都当好学生看待。教育界的前辈们告诉我,师爱是面向全体教育对象的“博爱”而不是“偏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比起父母对子女的爱更具有社会价值,学生把教师对自己的爱当成是社会评价自己的一面镜子。因此在担任校长办干事、高二高三两个年级的繁重课务之余,我定期坚持“不偏心”地给每位学生写小纸条,夹在他们的书本里,让他们在惊喜之余体会到老师的肯定和关怀。他们也在这种朋友式的问候中慢慢敞开了心扉,与我谈起了他们的矛盾和苦恼。也有同学时常通过小纸条给我一些感恩的话或是对班级管理提出一些小建议。每每这时候我的心是温暖的,感受到了孩子们真正地把班级当成了家,竭心竭力地完善着这个集体。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言:“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的行为举止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学生的感召力和说服力远远胜过语言上的道德教化。严峻的单招高考政策调整后,学生们思想波动很大,刚刚燃起的学习热情又遭受到了现实的打击。为了让他们不在关键时刻灰心,我放下还在哺乳期的女儿,和学生们并肩站到了一起,每天晚自习后利用自愿陪读的时间与学生谈心,帮差生补课。这种行为在有些老师的眼里,认为我是疯了。可我知道这个时候我的陪同对慌张的孩子们有多重要。高三的教室里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后面黑板上写着“离高考还有**天”,而我却没有用这个方法。当他们迷茫灰心的时候,我写着“十年寒窗且看今朝奋,不畏艰辛水到渠自成”;当他们取得胜利的时候,我又写着“初显身手仍需风清云淡,从头再来笑容依旧灿烂”,在这些我用心编写的对联中,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对他们寄予的信任。孩子们也总算不负我的期望,即使是在对口高考本科率大大缩减的情况下,他们依然认真学习、平静应考,最后考出了与年级最好的班级仅相差1人本科数,35人考上大学的好成绩,班级还获得了“相城区先进学生集体”的称号。最让我高兴的是,他们的行为习惯发生了改变,越来越懂得尊师敬长、自我约束、积极进取、乐观踏实。而我也在他们一年多的改变中,体会到了情感教育的威力,再一次认识到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的重要意义。
  毕业典礼上,我们一遍遍唱起具有纪念意义的班歌《奋飞》,回忆着高中生活的点滴,大家都流下了眼泪。只有我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他们破茧重飞的艰难和喜悦。看着他们像风筝一样朝着更好的地方飞去,我既有点不舍,也有点自豪。孩子们,你可曾知道,在你们感谢我这个年轻老师用新教育理念带给你们自信、乐观的同时,你们也以你们自身的努力和成功肯定了我在教育中的探索。我会更加坚定地将“栽树要栽根,育人先育心”进行到底!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