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历史知识失真现象初探
作者:黄聪明
一、 历史剧造假现象的广泛性及其危害
据统计表明,90%以上人们接受的历史知识来自影视作品。可见,影视作品对人们掌握历史知识的影响力是无法替代的。曾经创作过《武则天》等多部历史题材小说的作家赵玫,谈到自己在历史题材作品创作时遵循的原则时说,她在历史小说的创作前都要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在这些资料记载的基础上对人性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掘。赵玫说,很多“戏说”的方式也无可厚非,但虚构的底限是必须以基本史实为构架。这就说明了历史剧应以基本史实为依据,不可无限制地虚构。然而《霍元甲》剧中,令霍元甲后人无法接受的“大量严重失实情节”;《至尊红颜》中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毫无节制地进行虚构的做法;《大明宫词》中,让比太平公主晚生37年的大诗人王维与其演绎了一段荒诞的情缘;《康熙王朝》中,历史记载中比康熙大40多岁的苏麻喇姑竟然和康熙演绎起男欢女爱等。这些导致历史真实性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成了可以任意编造的“创作”,让一些历史教育者无法忍受。特别是众多历史影视剧、小说展现的是被美化的帝王将相,在嘻笑怒骂中一味歌颂封建王朝所谓的“太平盛世”,在“戏说”和编造中散布被歪曲的“历史真相”。它们不但会对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知识误导,有违艺术创作的职业道德和教育责任,而且向观众、读者传播的帝王将相创造历史这种错误落后的唯心史观,正好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正确唯物史观背道而驰,其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加上影视作品本身具有极强的渲染力和灌输力,势必会让观众尤其是分辨能力还不强的青少年把臆造的历史当成了真实的历史,尤其是受影视作品影响的广大中小学生那种“先入为主”错误的唯心史观与学校历史教师传授的唯物史观形成鲜明的反差,无形中加大了历史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这就要求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历史题材剧本的审查力度,让那些脱离基本史实的剧本不能上映;另一方面应加大对编剧进行教育,让他们认清历史剧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再则就是历史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用辩证的唯物史观来还原历史的真实性,进而引发学生探究历史真实性的兴趣,最终让学生明白“历史不可再现,但也不可创造”的道理。
二、 古代书籍史料真实性的疑析
马克思说: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可见,历史的真实性作为历史学科的三大特性之一,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然而古籍中记载的史料相当部分是真假难分了。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了,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等。然而据考证,这两个主角的真实历史却是:梁是明朝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喜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诞生了动人的传说。由此可见,连这些世人皆知的故事都存在失真之处,如果不加以论证,许多古籍记载都有可能存在失实之嫌。
三、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
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发展,可能不断推翻以前的观点,使一些史实“由真变假”。如在宁夏中卫市发现的大麦地岩画经过考古专家数年的研究,岩画专家已发现图画文字2000多个。这一研究成果意味着人类文字历史可能将提前到7000年前至8000年前。可能是比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年代更为久远的原始文字。众所周知,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年,被公认为是我国境内最早出现的人类,然而目前专家却对此提出疑问。因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带领的中法考古队,于2005年11月在重庆巫山庙宇镇龙骨坡古人类遗址现场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了距今200多万年前的古老石器,该结果显示,“巫山人”距今200多万年,比元谋人还早30多万年。 “巫山人”的发现不仅动摇了国外考古界坚持认为直立人起源于非洲的说法,也证实了中国最早的人类生活在三峡地区。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养成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相关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考古意识。
四、 主观意识的添加让历史失真
许多史书都难免夹杂着修史者的个人因素,特别是一些领导者的主观愿望的表达,更加大了史实还真的难度。如高中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的配套用书《教师教学用书》(第62页)中明确指出,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其实,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的提法是错误的,不符合客观历史事实,没有反映历史的真相。而正确的提法应当是从1940年8月20日开始至10月5日结束,历时一个半月。正如毛泽东、朱德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已作了回答,“百团大战对外不要宣布结束,蒋介石正发动反共新高潮,我们尚须利用百团大战的声势去反对他”。这完全是由于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下,对日、对蒋政治斗争的需要。可见,百团大战并非历时“三个半月”,而是一个半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还原历史的真实,敢于质疑,不可被权威所迷惑。
综上所述,历史知识的失真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只有我们历史教师不断还原出历史的真相,才能引领学生进入真实知识的神圣殿堂,让历史真正成为一门最具科学性的学科。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