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英语>>教师中心>>教学研究>>论文选摘

 

摘要:内隐学习具有无意识性、抽象性、全面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因此,将内隐学习运用于英语教学中要进行大量的多元材料的阅读,并适当进行中英语言的对比和进行材料的合理重复。

 

关键词:内隐学习;英语教学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Reber1969)首次提出了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的概念,用来描述在无意识中习得概念规则的学习过程。40年的内隐学习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展示了不同于需要意志努力的外显学习的另一种学习模式,揭示了无意识学习过程的特点。在以逻辑思维训练为重点的教育中,内隐学习毫无疑问地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浓厚兴趣和思考。当前英语教学正处于改革实践之中,在21世纪网络外语教学的环境下,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内隐学习在记忆任务处理上的优势以及特有的学习机制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内隐学习

 

内隐学习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早就存在。传统教育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耳濡目染,所谓家学渊源世家都是培养兴趣或发展才华的有利条件,重在认知和气质的熏陶,无需刻意的追求。而学术上第一次提出内隐学习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Reber

 

1.内隐学习的概念

 

Reber1989)把学习过程区分成两类本质不同的模式,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外显学习最常见,需要较强的意志力和一定的方法策略。内隐学习则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在特定条件下,内隐学习甚至优于外显学习,这种现象称为内隐学习效应。后来,LewickiCzyzewska Hoffman 提出,内隐学习指学习者已经获得了具体知识,但是却无法言表,甚至自己尚未意识到已经获得了这些知识。Seger2000)通过实验认为,内隐学习是偶然发生的,在不需要有意识的假设——检验策略和足够的有意识知识的情况下,被试者就能够提高测试成绩,而不涉及先前已有表征的激活。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郭秀艳(2004)将内隐学习描述为一种自动的、不易觉察的、对复杂规律敏感的学习,相对于外显学习,内隐学习是自动的”“稳定的深层的

 

虽然关于内隐学习目前没有统一概念,但是不难发现研究人员的共同描述:内隐学习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规律性的知识,换言之,是在无意识中将知识进行了加工或使之规律化。学习者并未意识到已经获得了这种内在规律,而获得过程也是无意识的,没有经由强意志力和有意识的记忆,学习者也不能用语言描述这些知识。

 

2.内隐学习的特点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模式。外显学习的特点是受意识支配或者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外显加工,包括努力这种强意志力和各种学习策略及方法的介入,而内隐学习却与意志力和策略无关。综合国内外研究报告和外语学习的特点,内隐学习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无意识性。外显学习是受目的驱动,一定需要意识参与的过程。而内隐学习是无意识的学习过程,学习者在获得缄默知识的同时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学习,事后也无法说出获得的过程。刘耀中(1998)讨论了内隐学习无意识的特点,并强调教育必须重视无意识的作用。文章提到柏拉图认为无意识是潜在知识的前提,是一般知识的前提。现代心理学也认为人的心理对于行为的调节过程是以无意识和意识的特殊整合为基础的。但也有研究表明,内隐学习事实上也需要注意noticing)的参与,并非完全处于无意识状态,只是阈限很低,不容易被察觉和发现(Nisssen & Bullemer1987)。

 

总之,即便内隐学习如外显学习一样需要意识,注意的参与也是十分有限的,并非强意志力,也不包含目的指向明确的任何策略。因此,内隐学习的无意识性是相对的,相对于外显学习而言,学习者无须付出诸如努力一般的集中注意力和强意志力。

 

二是抽象性。关于人工语法学习的实验表明,当人工语法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内隐学习量就下降,说明内隐学习过程对于表现形式进行着一定量的特殊性编码。杨治良(1994)在国外关于人工语法的实验基础上进行了对社会人物特征识别的实验。测试要求根据人物姿势的正侧面(显著维度特征)和人物容貌的美丑(非显著维度特征)对照片进行组合分类。结果表明,内隐学习和缄默知识确实存在;内隐学习获得的底层规则的迁移异化能力强,并具有极大的潜力。郭秀艳(2002)以高二学生为被试,通过阈限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内隐学习的自动性、抽象性及理解性等特点。内隐学习过程能够对学习任务进行高度概括和抽象化,而且通过内隐学习掌握的知识与规则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良好的迁移性。

 

三是全面性和稳定性。内隐学习具有完整性和抗干扰性。杨治良(1994)的实验同时发现,内隐学习具有高效性: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保持得更加完整,而且这部分知识较之外显知识贮存密度更高,在大脑中保存得更长久。因此,他认为内隐学习具有高选择力、高潜力、高密性和高效性的特征。Reber的内隐学习生物进化论中认为,抗干扰性是内隐学习的重要优势,具体表现为:强健性(不易受到机能障碍和机能失调的影响)、年龄和IQ独立性(不受年龄和IQ的影响)、平均性(个体差异小、群体差异小)、过程的普遍性(内隐学习的内部机制具有跨物种的普遍性)。

 

二、英语教学中的内隐学习手段引导

 

根据内隐学习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要进行多元材料的阅读,进行中英语言的对比、材料的合理重复。

 

一是为学生提供大量多元材料的阅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内隐学习具有无意识特点,同时只有在学习材料具有一定难度时才产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语言资源,从多元智能角度刺激学习者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语感是英语学习进一步深化的前提,是内隐学习和内隐知识的体现。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类比、对比、形象描述和联想等,培养学生的语感,鼓励学生猜测,积极地应用第一感觉来判断,并区分语感导致的错误和因无知而产生的错误,赞扬利用语感的学生并纠正其错误,促进学生语感的进一步发展。情绪是帮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对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Krashen1982),教师在课堂上营造愉快轻松的气氛,化解学生的紧张、胆怯及焦虑等不良情绪,将对学生的内隐学习大有帮助。

 

二是适当进行中英语言的对比。内隐学习具有抽象性特点,学习者能够对学习任务进行高度的概括。由于英语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汉语文章有较大区别,东方思维的螺旋形走势和西方思维的直线型逻辑是学生在接触复杂语篇时不能顺利理解的障碍之一。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英语特征的阅读材料及典型汉语逻辑的文章进行泛读,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英语篇章的组织结构。这些泛读任务无需涉及练习题,但是一定需要篇章结构相似,从而有利于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渐渐掌握。

 

三是进行语言材料的合理重复,将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有机结合。内隐学习具有全面性和稳定性,学习过程和结果能够处于完整和抗干扰的稳定状态。同时,语言学习涉及许多记忆的项目,内隐学习受学习过程时间的影响,呈现出长时功效,如果学习时间太短,则内隐学习难以发生。因此,进行重复训练十分重要;重复对于新旧知识的控制性加工(即外显学习)和自动加工(即内隐学习)都有促进作用,只是影响程度不同而已,对后者的促进作用会更大一些。重复练习的效果可能不易外显,但其实无意之中已经提高了主体的理解力与学习能力,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内隐学习的长期性决定了在一定时期内,一项学习内容需要进行反复出现方能增强刺激和反应。具体来说,可以将课堂上精读内容的讲解和课堂外泛读内容的布置有机联系起来,重点覆盖阅读内容和话题、词汇用法、句型拓展及语法现象等项目的关联性上。同时,课堂精读中涉及的重难点词汇和短语语法等可以放到课外泛读的内容中进行重复训练,这样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重点突出。其次,帮助学生将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及其他记忆手段结合起来。启发式教学曾一度让机械记忆沦落到记忆方法的边缘,备受各方指责。其实不然,很多高级规则的掌握都离不开量的积累,与大量机械记忆不无联系。内隐学习过程揭示了厚积薄发这个知识大量贮存便产生积累效应的朴素道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便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写照。

 

三、结语

 

语言学习是人类典型的认知活动,因此语言教学的研究离不开认知理论的发展。内隐学习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相对)无意识获得知识的机制,揭示了内隐学习无意识性、抽象性、全面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对外语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至关重要,课堂上有限时间的以外显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不足以达到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学习目标,学生必须在课堂以外投入更多的学习。鉴于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更完整和更持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课程设计、课后任务安排、学习材料选择等各方面的设计中,应积极利用丰富多样的资源,以大量重复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输人,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D1982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2] NissenMJBullemerP1987Attentional requirement of learningEvidence from performance measuresCognitive Psychology19(1)1-32

[3] ReberAS1969Transfer of syntactic structure in synthetic language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81(1)115-119

[4] ReberAS1989Implicit Learning and Tacit Knowledg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 118(3)219-235

[5] SegerCAet al2000Neural activity differs between explicit and 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ial grammar stringsAn FMRI studyPsychobiology28(3)283-292

[6] 郭秀艳. 内隐学习和外线学习关系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4,(2

[7] 刘耀中. 论内隐学习的本质特征[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8] 杨治良. 记忆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本文选自《英语教师》,20074月,第4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