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英语>>教师中心>>教学研究>>论文选摘

 

最后,我还想对科研中的两种现象发几句议论。其一,盲目追求数量,忽略质量。受社会上浮躁风气的影响,一些人盲目追风,成了“多产作者”,有些人甚至宣称自己一年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这样的论文恐怕不是抄别人的就是抄自己的。这种现象对学术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说到这里,我想起王佐良先生说过的一段话:“你三年不出文章我都不会怪你,但是,如果你第四年出来的文章能一鸣惊人,说明你前三年都是在做有益的工作,而不是在偷懒”(大意)。可见,大师们都懂得科研需要长期积累的奥秘,这正是所谓的厚积薄发。其二,过分强调科研的技术含量,忽略其哲学意义。前些年,我国外语界对定量研究学习不够,所以我们曾大力提倡实证性研究。这种倡导是正确的,而且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在,会做实证研究的人多了,包含统计分析的文章也多了。这种势头会持续下去。但是,我们在鼓励定量研究的同时,又要强调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样重要。千万不要认为定性分析没用,更不要认为有了数据就万事大吉了。最近几年,出现了这样一些文章,其技术含量很高,统计分析也很内行,但从头到尾没有一点哲学解释和智慧的火花。这样的文章也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培养的研究者不是只会收集材料和使用SPSS的机器,他们首先应该是懂得语言学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者、思想者,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学习科研方法和统计手段。他们甚至可以不会使用计算机,不会使用SPSS,但他们知道最后得出0.8意味着什么,并做出富有哲理的解释。说到底,工具只不过是方法和手段。我们的目的是要验证、推翻或修正、创建某种理论,深化自己对语言现象的认识。

 

回忆起来,我自己的科研历程似乎呈现这样几个阶段:写书评,写综述,写大型综述(学科综述,如《西方语言学流派》,《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用现成的书面语材料做实证性研究(如对汉语的语篇研究和对《红楼梦》的语用分析);最后是开展大型的实证性研究(如抽样调查和素质调查)。这几个阶段看上去是偶然的,但细想起来有一定的必然性,其中包含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从引进到创新的逻辑关系。科研道路是崎岖不平、充满艰辛的,踏行其中的人会倍尝寂莫、苦闷与烦恼,还会遭遇冷嘲热讽,卷入无休止的争论。但是这条道路又会带给人一阵阵的欣喜与安慰,走在这条路上的人,每前进一步都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而且每完成一个项目又会发现一个新的课题来挑战你的能力和胆识。一个人一生的科研可能没有解决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人类的知识宝库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

 

(于2003年初)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