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急功近利、分数第一、应试在上。其祸害无穷:学校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性和承受力,实施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如“工厂流水线标准化”塑造应试高手;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逼孩子整天学习、上培优班,拔苗助长;孩子没有自由和快乐,学习好的孩子往往争强好胜、自私、经不起挫折,学习差的则厌学,而大部分平庸的学生即使考入大学后也经不起诱惑,放松自己,不求上进,甚至甘当“啃老族”。如此,又怎么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来?这已成了我国教育的一个大难题。
正当我们求解这道难题时,我看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这本书,好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找到了答案。于智博的成长之路的确是个好案例。他恰恰是个贪玩的男孩,小学留过级,初中不及格,真所谓输在了起跑线上。那么,他凭什么健康成长,最后考上哈佛商学院MBA,还成了世界名企精英呢?于智博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该书对他的经历作了分析,总结出了众多人生成长所需要的软实力:健康、勇敢、自信、诚实、韧性、谦卑、爱心、包容、反省,有人际交往、规划人生、领导和创新的能力,还有参与公益活动、理性面对失败和挑战等优点。正是这些软实力造就了一个人才。人生不是短跑,而是终生长跑,能否赢在起跑线上并不十分重要。而在人生道路上形成的软实力比起在学校里考试的硬实力要宝贵得多了。于智博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树立自信,自我发现,个性发展,努力奋斗,由一个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难怪读过此书的青少年都把于智博当成了偶像。
这本书也会给中小学生的家长以启迪。家长对孩子的爱护与教育,不只是满足其生活的需求和死死守住孩子的学习,指望他考高分,而应把重点放在孩子的“软实力”的培养上。与其“死守”不如“放养”,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们更加自由、愉快、健康地成长,这样,他们才会有后劲,家长的期望才能实现。
教师、校长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读了此书也会受到启发,转变教育观念,使自己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要把升学率和少数高分的学生当作教育的目标,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其个性、开发其智慧、发掘其潜能,培养其自主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书中不仅介绍了外国好的教育理念,也引用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如能付诸实践,真正使我国的教育出现新的局面。那样,家长们也就不必煞费苦心、劳命伤财地送孩子出国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