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英语>>教师中心>>教学研究>>教学活动设计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教学设施及师资配备远远跟不上学龄儿童的增长速度,因此,各小学班级越来越多,各班人数也远远超过了限定数额。长期以来,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虽然在知识点传授方面有容量大、时间经济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由于小学生理性思维还不成熟,英语学习主要靠大量操练获得感性认识,初步具备英语听说能力,因而需要有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据笔者对课题对口实验学校的调查,在班级授课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发言的机会为每45分钟2530人,学生发言时间仅占课堂时间的3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二、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

 

“合作学习”教学理念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旨在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量资料表明,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三、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教学组织策略

 

(一)基本操作方法

 

1分组。将班级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小组。既可以是班级的自然小组,也可以是按英语教学的需要分成小组,但无论怎样划分都要把握一个原则,即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教师在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前者保证了组与组之间能公平竞争;后者则可保证同一组内有差异的成员能够互补,使每组发挥最大作用。

 

2座位的摆放。学生分组后座位常常需要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先组织学生按小组入座,并督促学生分配好各组成员的角色。至于桌椅的摆放,可以有许多种摆放方式,教师可根据不同合作任务的需要经常变换,以保持学生的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

 

3合作目标与任务的设定。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引导性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某课或某单元为单位来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所设定的目标和任务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要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根据学习内容设定合作任务时,教师应让每个小组成员做到:(1)明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2)明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所承担的角色;(3)明确教师所期待的小组合作行为;(4)根据教师的期待制定小组合作计划。

 

4关注小组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各自的努力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必须明确:小组活动的过程比活动的结果更重要,为此,教师一定要防止学生为了获得结果而缩短甚至忽略过程的做法。由于教师在小组学习中引进了竞争机制,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小学生很容易为获胜而“不择手段”,以至只重结果,不要过程。因此,教师应对语言活动过程实施监控,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5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既可能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也可能使学生灰心丧气,走入误区。教师在对小组活动安排作出评价时应意识到:学习语言知识不是活动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语言活动培养其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为其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坚持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方式,给予学生激励、唤醒、鼓舞。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活动。

 

在检查小组活动的结果时,各组要派报告员(Spokesman)汇报或展示活动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会再次接受教学内容的信息,另一方面会了解到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的长处和短处。

 

另外,教师还要对活动过程中某一小组或某个学生的创见给予特别重视,这是发现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培养个性的重要手段。

 

(二)教学组织策略

 

1.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且确定4个角色:主持人(控制小组讨论的全局),记录员(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报告员(向全班口头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纠错员(找出并纠正小组成员的语音和语法错误)。

 

2.小组成员每隔一段时间(一般是12周)交换一次角色,根据小组成员能力、性格、智力等因素,每隔12个月重新分配学习小组,更换组员。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或按问题、兴趣临时组合。教师还可根据教学需要按问题、兴趣来进行分组教学,并注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表彰,以激发小组成员的学习动力。

 

3.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组织课堂相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完成教学过程中的部分任务,但不可能完成全部的教学任务。教师要注意协调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合作学习可以解决的问题,例如,查字典了解生词、互相提问、操练对话、编排新的对话等。教师也可以在更高一个层次上进行教学,例如,对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对课文文化背景和语篇的讲解,对对话的分析和操练等,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4.教师的角色随着教学环节的变化而变化。在介绍新材料,或提出供小组讨论或调查的问题或任务时,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又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

 

总之,无论教师的角色如何变化,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始终本着这样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更多地解释和评价自己思考结果的权利,以激发学习英语的热情,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由于每一小组内各成员在语言水平、交际能力、谈话风格、语流速度等各方面的差异,水平较高的组员可能会对合作学习失去兴趣,而水平较低的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不愿积极主动地发言。因此,教师要经常用语言鼓励他们,主动巡视和监控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第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注意难易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尽量使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教师还要设法鼓励学生多提问,要给予学生相互提问的机会,并教会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管理好课堂秩序。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自由而热烈的氛围中,难免会产生说汉语甚至说闲话的现象。教师可采取扣分制的办法。小组各成员违纪被扣分会影响小组最终成绩,可以用小组各成员监督的力量来控制这一现象。

 

第四,正确处理好合作学习评价的“四个结合、四个侧重”。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达成为评价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这有助于增强竞争的公平性。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四个结合、四个侧重”,即: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定性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侧重于过程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侧重于学生互评;对小组的评价与对个体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的评价。

 

参考文献:

 

1ThomasL.G E.B.JereLooking in Classrooms8th ed.Prentice, Hall, Inc.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 2002.

 

2L.W.安德森,L.A.索斯尼克.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0年的回顾[M]. 谭晓玉,袁文辉等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罗少茜. 英语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评价──理论与实践[M]. 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4]曾琦.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 学科教育,2000,(6.

 

5]张斌. 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9.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