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英语>>教师中心>>教学研究>>教学活动设计

 

目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对主题式任务型教学的认识和了解,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怎样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要体现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主题式任务型活动?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主题式任务型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力求真实

 

笔者参考Breen1985)在《应用语言学》上发表的《语言课堂中的真实性》一文,认为真实性包括语言输入的真实性,练习活动的真实性,所需再现的社会情境的真实性,即语用、语境、语义三方面真实性。真实性在设计任务型教学途径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设计任务型活动时要首先考虑教学目的,即怎样把课本中的语言自然渗透到任务型活动中,让学生带着有趣的任务学习和运用语言,从而摆脱枯燥的机械性重复训练。而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具有真实生活的教学情景。

 

教师可以直接从真实生活中选择适合在课堂上开展的真实任务进行语言教学。源自生活的真实任务有时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并无直接联系,教师在设计时就要对源自生活的任务加以设计,使其成为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的与教学内容相符,并有可能在生活中运用的任务。

 

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而教师设计的活动应贴近学生生活,在参与活动中感到他们能用学到的语言去做事。比如:在进行以颜色为主题的教学时,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世界杯足球赛中各个国家球员衣服的颜色,在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调色大比武”,在调配过程中训练各种颜色单词的发音;在对以数字为主题的单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的场景:“到电影院去找座位”;在进行以食物、动物、家庭成员为主题的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相关的句子进行对话并能完成相关的信息资料卡;在教学26个字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搜集有关字母组合的单词或代表性标志,还可以在键盘上练习26个字母。所有的活动在主题的引导下,如果学生感到他们能用学到的语言去做事,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大增。

 

笔者就两节同样以动物为主题的任务型活动课的设计谈一谈如何把握“真实性”。比如第一节课在用多媒体展现的以森林为背景的画面上出现了各种动物,教师让学生扮演动物和学各种动物的叫声,采用跟教师读,两人互读以及看图表演的方式。这堂课看上去热闹,但本节课的语言点并未真正地落实。后来,教师对这节课的活动设计略加修改,产生了不同的效果。首先让学生自己找出他们能看到的、喜欢的动物,并且鼓励他们简单说说对这一动物的印象,把只限于单词训练的活动用于语言表达的训练。其次,在操练句型时,教师遮盖住课件上的动物让学生用句型“Is it a monkey?”猜动物。然后让学生相互询问所喜欢的动物,练说句型“What do you like?”“How many ...?”并且完成一张“采访”记录卡。最后还可以让部分学生扮演动物的卖主,拍卖所选的动物,以合理的价格出售。事实证明,第二节课活动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近乎真实的环境中既练习和巩固了词汇,又培养了学生用语言去做事的能力。

 

二、难易适度

 

笔者认为,在语言教学中,主题式任务模式必须符合学生主体的水平,但若任务模式仅仅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或是在过多角度上的标新立异,其结果只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型活动时感到厌烦或不知所措。下面笔者以PEP版小学英语教材中以“食物”和“家庭成员”为主题的任务型活动的设计为例加以说明。

 

1

 

 

2

 

 

从上述两张表格中看出:在主题式任务型活动设计时,教师要调整任务的难易度,应具有阶梯性,使教学中所设计的活动大体上呈现由易到难的趋势,而且对于中、高不同的年级,教师应把握好练习的形式、内容和难度。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易”或“难”并不总是指某一任务容易完成或难以完成,而更确切地说,任务越难,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实际上,设计任务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任务的“可完成性”,不能设定学生无法完成的任务。

 

三、信息互补

 

在主题式任务活动设计中重视主题的同时,教师应该考虑学生交流中的信息互补性,即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设法让学生运用语言去获取信息或传递信息上。教师给学生设置了信息差,对话双方都有一份对方不知道的信息,通过交谈,让他们了解事先无法预知的信息,以达到互通信息,填补差距,互相了解的目的。无信息差就无法执行各种任务活动,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即不能解决交际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无法完成整堂课最终的目的。

 

比如,教师在以In the zoo为主题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学习句型Where is ...It's ...的提问和问答。在呈现了新的语言知识后进行了以下活动。

 

1:(教师要求学生做Pair work,根据黑板上的画进行问答。)

 

S: Where is the lion

 

S: It's in the cage.

 

S: Where is the bear

 

S: It's on the hill.

 

(两人一组轮流问答。)

 

2:(教师把图A和图B两种不同的画发给学生SS,拿到图AS知道pandamonkey的位置,拿到图BS2知道bearlion的位置。)

 

S: Excuse me, where is the lion

 

S: It's in the cage.

 

S: Thank you.

 

S: You are welcome.

 

(学生通过自由问答,找到答案,并把动物的图片贴到合适的位置上。)

 

T: NowLook at your picture and tell me where the lion is.

 

S/ S: It's in the cage.

 

...

 

3,在一节复习课上,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在圆内画了一个小圈,让学生用学过的语言与教师交流。

 

S: Miss Wangwhat's this

 

T: Can you guess

 

S: Is it a ball / cake / orange

 

S: Is it an apple / hat ...

 

结果全班没有一个学生猜对,但在猜的过程中学生已复习了所学的所有的英语单词,直到向学生出示pig的画面后,学生才恍然大悟。

 

以上三个例子表明:例1的操练属于意义性操练,学生的问答表示一定的意义,但两人之间没有信息差,但操练达到了某一个教学步骤的目的。而例2、例3的操练属于交际性操练,贴近实际生活情景,提问和猜测是在学生迫切希望补全交际双方信息差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之间存在信息差,起到了交际的作用。教师帮助学生从知识的输入转向知识的输出,让他们体验到自己是在用一种新的语言表达,培养了他们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