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日军地面人员在向空中的日军的飞机欢呼。
日军卡车队开入锦州城。
1月3日,日军装甲列车到达锦州车站。
日军占领锦州,引燃了辽西人民仇恨的火把,出现了很多支自发的抗日队伍。很快,辽西的义勇军多达20几路。平川、山岭、苇塘、村落……都有复仇的正义子弹,向侵略者射去。攻城、打车站、拆铁轨、袭军车,纵深辽阔的千里土地,遍燃着抗日的烽火。
日军在进犯锦州的过程中,已经领教了义勇军的厉害,深知无论是要稳住阵脚,还是想以图进取,扩大战果,都必须利用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凭借武力扼杀这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锦州失守,耿继周率本部第四路义勇军饮恨连夜归返新民附近,决定仍按黄显声原来的部署,趁敌换防之机,再袭新民县,还敌人以颜色。
《大阪朝日新闻》第二号外昭和七年一月三日
(锦州特电3日发)
入城锦州的某师团装甲列车,奉室师团长的命令,为了确保锦州的安宁,乘载相当数的部队,进入了锦州南方60公里的某车站,承担警备任务。
4日晚7时许,耿继周亲率500名精兵,冲破敌人火力封锁,杀入城内,猛攻日本宪兵驻地。城郊其他小股抗日武装,闻知义勇军攻打县城,纷纷赶来助战。伪公安队激于民族义愤,也调转了枪口。一时间,城内枪声大作,火光熊熊。直到天亮时分,日军组织起了有效的兵力反扑,义勇军才携带着缴获的战利品撤出县城。
日本侵略军在占据锦州之前,就得悉中国正规军队已奉命撤到关内,所以在攻占了锦州的当日午后一时,便以义勇军为主要攻击目标,进行军事部署,下达了以消灭各地义勇军为任务的命令。
按此部署,骑兵第二十七联队长古贺传太郎中佐人未离鞍,率领200余名日军,马不停蹄地继续向锦西进犯。这支被称之为“皇军的骄傲”一行人马,果如吹嘘的那样,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挟着刚刚占领锦州的威风,于6日抵达锦西县。毫无民族气节的锦西县县长张国栋开城投降。
《大阪朝日新闻》第二号外昭和七年一月三日
“从机上散布告文:山海关东是我们的乐园,充满否极泰来的气氛。”
(奉天特电3日发)
今天终于到来,我军意气昂扬,步伐堂堂,入城了锦州。在此之前,陆军飞机××架,快翔锦州上空,从空中散布了数万张宣传单,其内容是“日本军遵守正义,实行王道”,“从今日起,维持好治安,不必担心”,“辽西一带从今日起,变成天下的乐园”等。在地上,全市到处墙上,迅速贴“日本军打倒了暴行无比、天人之敌人东北军宪,即便日本军已来到,已经不用担忧,全体东北民众必须各自慎重自爱,不用忧虑,安居乐业吧”为内容,汉字500字的本庄关东军司令官的严肃的布告文。每户市民挂日本旗迎接我军,充满了一阳来复的喜庆气氛,市内无一支那兵人影,支那兵全部退却了滦州方面。当天多门某团长在沟帮子,在锦州以北的地方配备兵力,以防万一,森独立守备队司令官,在奉天严守满铁沿线各地。
日军占领了沈阳继而又攻陷了锦州和辽西各地,(使有良知的中国人蒙受了奇耻大辱,锦西的绿林豪杰亮山和民团西五会群情激愤,连夜召开会议,议定成立抗日大队,推举亮山为大队长,下分5个中队,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将日军聚而歼之,打掉侵略者嚣张的气焰,报仇雪恨。
9日上午,亮山在日军出锦西县城后,一声令下,枪林弹雨中日军纷纷落马。古贺传太郎中佐立时被击于马下,当场毙命,成为抗日武装教训侵略者的祭奠品。
《大阪朝日新闻》号外昭和七年一月四日
“扰乱治安者,视为良民的仇敌,
本庄司令官的《安民布告》。”
(联合锦州2日发)
在2日午后2时,嘉村某旅团的主力,山县某队入城锦州的同时,以本庄关东司令官的名义,向全市贴出了如下内容的安民布告。《安民布告》:大日本帝国军队,征伐了辽宁省政权,使吉林、黑龙江两省各铁路沿线主要地方,已归我占领。现在我军掌握指导地位,让辽宁境内的官吏、完全施行民政。省属各县政府职员,应领会本趣旨,暂且按照旧规则,诚恳办理县政,维持治安,希望做到万无一失。若如有违背者,毫不留情严加指责。各县商人回归各自的业务,如有破坏秩序、放谣言,企图扰乱者,我军认为是良民的仇敌,严加征伐。各官民必须一律遵守。恐怕还有未周知者,特此公告。
日军占领锦州之后,虽然四处“讨伐”,滥施淫威,以期依靠武力稳住阵脚,但讨来伐去,原有的没待消灭,在绥中、兴城一带,又异军突起了一支由“天狗司令”率领的义勇军。郑桂林,取民间流传的“天狗吃日头”的神话故事,自号“天狗”,以示同日本侵略者不共戴天的志向。
郑桂林将队伍拉起之后,战士们摩拳擦掌,斗志昂扬。郑桂林首先选择了前卫车站。他率队乘黑摸到跟前,一阵手榴弹投出去,炸得日军人仰马翻后,又乘着夜色返回了。
敌人驻扎下来的当晚,郑桂林又是乘夜摸营。他们行动缜密,动作敏捷,一直摸到营房里,日军还在梦乡中。结果还是手榴弹开花,如愿以偿。“天狗司令”和他的义勇军的名声,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立时震响了。从此,“天狗司令”的诨号越叫越响,越传越远。
中国的正规军队虽然撤到关里去了,但日军每日里仍然遭到民众武装的抗击,甚至一日数惊。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一支队伍,便是一支利箭,呼啸着射向侵略者,令敌人胆战心惊。一番厮杀,便是一声炸响的惊雷,在国难当头的上空鸣响,震荡着民族御侮的斗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