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抗联”的建制及各军领导人





  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是活跃战斗于东北各地的抗日义勇军游击队,其中有中共领导的,也有的是自发组成的原东北旧军队与绿林武装,后来,这些分散的游击队,由中共党员们逐渐将其组织为一支支较大的武装力量,如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等。大约在 1936 年左右,中共又将各支东北人民革命军,一一改组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至第十一军。

  东北抗日联军虽号称十一个军,但总共只有三万多人,各军的兵力也不同,多的有6000多人,少的则只有千把人。军下面,一个师的建制,人数多的也只有几百人,少的则只有百多人,一个团,有的就只有几十个人。当时部队建制称号比较大,其目的,无疑是为了壮大抗日力量的声势,用以迷惑敌人,鼓舞人民。

  东北抗日联军的十一个军建制与领导人如下: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1936年7 月,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 个师1 个教导团,活动于(吉林、辽宁边界)通化、柳河、桓仁等地。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1936年3 月,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 个师1 个教导团,活动于(吉林)延吉、汪清、敦化等地。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1936年1月,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成立,赵尚志任军长,张寿篯(即李兆麟)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师,活动于(黑龙江)哈尔滨以东的珠河、宾县、延寿等地区。

  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1936年3 月,由原东北抗日同盟第四军改编成立,李延禄(后李延平)任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 个师3 个游击团,(黑龙江)依兰、方正、及宝清等地区。

  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1936年2 月,由原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参谋长张建东。下辖2 个师,活动于(黑龙江)宁安、穆凌、林口等地。

  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1936年9月,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改编成立,夏云杰(后戴鸿宾)任军长,张寿篯(李兆麟)代理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师,活动于(黑龙江)汤原、铁力等地。

  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1936年11月,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改编成立,陈荣久(后李学福)

  任军长,崔石泉(即崔庸键)任参谋长。下辖3 个师,活动于(黑龙江)饶河、虎林、抚远地区。

  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1936年9 月,由原东北民众救国军改编成立,谢文东任军长,滕松柏任副军长,刘曙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6 个师,活动于(黑龙江)依兰、方正、勃利地区。

  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1937年1 月,由原中国自卫军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队改编成立,李华堂任军长。

  下辖3 个师,也活动于(黑龙江)勃利、依兰地区。

  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1936年冬,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改编成立,汪雅臣任军长,张忠喜任副军长,王维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团,活动于(黑龙江、吉林边界)五常、舒兰地区。

  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1937年10月,由原东北山林义勇军改编成立,祁致中(祁宝堂)任军长,金正国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 个师,活动于(黑龙江)桦川、富锦地区

 


更多精彩e书尽在应天故事汇:http://gsh.yzq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