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的罪魁松井石根(4)





  12月9日,松井石根命令日军用飞机空投下所谓的“最后通牒”,声称日军现已包围南京,大战即将开始,若中国军队必欲抗战,则“南京必难免于战祸,致使千载文化尽为灰烬,十年经营终成泡影”,而且“一切战争之恐怖将尽现于南京”,“限10日中午前将复函交付句容公路上的日方哨兵,如逾期不复,则即刻向南京展开进攻”。

  此前,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朝香宫鸠彦已亲笔签署了“杀掉全部俘虏”的绝密命令。而且,12月7日,松井石根下达了亲自起草的《攻占南京要略》,命第十军和上海派遣军合力围攻南京,并通告日军各师团,进城后分区“扫荡”。

  10日下午,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以坦克为先导,向南京城发动总攻。爱国官兵在唐生智司令的指挥下,同仇敌忾,与疯狂进攻的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斗争。

  松井石根派生性凶暴、素有“亚述魔王”称号的谷寿夫所率第六师团担负主攻。南京城三面被围,雨花台阵地失守,中华门失陷,又失紫金山,南京城陷落在即。唐生智在这种情况下,11日急电蒋介石请示战守之策。蒋介石于12月12日回电:“如情况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12日,从拂晓起,日军以飞机、大炮密集地向各城门轰炸,坚固的城墙被炸得石块乱飞,四周房屋倒塌,城墙洞开,城里的士兵可以看见城外的敌人。

  12日下午4时许,唐生智匆忙召开了一个师长以上将领会议,最后下达撤退命令。接到命令,与会将领都沉浸在深深的悲愤之中。唐生智最后坚定地对各位将领说:“战争不是在今日结束,而是在明日继续;战争不是在南京卫戍战中结束,而是在南京以外的地区无限的延展,请大家记住今日的耻辱,为今日的仇恨报复!”

  12日傍晚,寒冬天色一片昏暗,冷风凄切,挹江下关码头一带匆忙撤退的军队和老百姓互相拥挤,十里江岸一片人潮汹涌,数万人争相夺路,前仆后继,死者不知其数,惨状目不忍睹。13日,日军到达下关江面,守卫南京的十几万大军,除战死以外,只有万余人渡江西撤,其余的都被日军捕杀。午后4时,南京城陷落。

  日军在进入市区时,根本未遭遇到任何抵抗。但根据松井石根“发扬日本武威慑服中国”的命令,凶残的日军如同疯狂的野兽,在南京制造了一起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屠城血案。12月13日,日军谷寿夫师团攻占南京城中华门后,立即开始强占机关、公司、仓库、银行,血洗在中山路和中央路避难的难民群。随同日军进城的东京《朝日新闻》随军记者铃木二郎目击了暴虐的屠杀:“从光华门北上,走向中山东路,在光华门马路西边,看到接连不断的散兵壕,填满了烧得焦烂的尸体,马路中间横倒的许多木柱子下面,压着的都是尸体,四肢断折飞散,不啻是一幅地狱图画。我还看到战车毫不留情地在尸体上碾过,听到履带碾过的声音,闻到尸臭和硝烟气味,感到简直坠入了刀山、油锅、血污池的十八层地狱。”

  “12月13日在中山门附近城墙,见到极其恐怖、凄惨的大屠杀。俘虏们在25公尺高的城墙上排成一列,许多日本兵端着插上刺刀的步枪,齐声大吼,向俘虏们的前胸或腰部刺去,俘虏们一个接着一个被刺落到城外去了。只见飞溅的血喷向半空,阴森的气氛使人汗毛直竖、浑身战栗。”12月14日,大批日军“如潮水般涌进”南京城,开始了在南京城内的残暴大屠杀,“完全像一群放纵的野兽似的污辱、蹂躏这个城市”。

  12月15日夜,日军先后押解九千多难民和俘虏官兵到鱼雷营江边屠杀,先用机枪密集射杀,然后浇上煤油将死者与伤者一起焚烧。其中难民殷有余倒卧在血泊中,才幸免于难。

  12月16日,日军把躲避在华侨招待所的难民五千余人,押往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用机枪扫射后,将尸体推入江中,毁尸灭迹。夜里,日军又将从难民区各户和难民收容所搜得的万余青年,绑至下关煤炭港,用机枪残杀,然后弃尸江中。

  12月18日夜,日军又将被围困在幕府山的难民5.74万余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用铁丝捆绑起来,驱赶到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各种枪支扫射的巨响和俘虏群众中传来的垂死呼号混在一起。扫射持续了一个小时”,又用刺刀杀戮受伤后未死尚在呻吟者,然后将所有尸体浇上煤油焚化,残余的骸骨则被投入江中。

  日军除了进行疯狂的集体屠杀之外,还惨无人道地大肆进行残酷无比的虐杀。他们以杀人为游戏取乐,方法无奇不有,残酷绝伦,有枪杀、刺杀、烧死、刀劈、活埋、砍头、溺死(在水里或粪池中)、切腹、挖心、分尸、用锥子锥死、装入麻袋摔死、用军犬咬死、剖腹取胎、割生殖器、先奸后杀等等,其野蛮残忍之至,比之德国法西斯把被害者送入毒气室,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人类文明史上所罕见,是“现代战史上破天荒之残暴记录”。

  这些惨无人道的屠杀,既有集体大屠杀并毁尸灭迹的,也有日军士兵三五成群,分散屠杀的。据统计,日军集体大屠杀并毁尸灭迹共28案,被害人数达19.5万余人。日军一次次的集体大屠杀,造成尸堆如山、血流成河的惨景。

 


更多精彩e书尽在应天故事汇:http://gsh.yzq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