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史
冯内古特家族起源于德国的蒙斯特,姓氏来自家族祖先曾拥有的一座称做“古特”(Gut)的豪宅,该宅院坐落在一条叫“法内”(Funne)的小河边上,因此Funne河边Gut大院的人家,人称FunneGut(法内古特),后改为Funnegut,改掉中间大写的G.到美国后,Funnegut英语听上去像“funnygut”(怪肠子),进而再改成发音近似的Vonnegut(冯内古特).冯内古特家族十九世纪中期移民来到美国,在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落户,开五金店。祖父伯纳德·冯内古特和祖母都喜爱文学和艺术,一八八四年生下长子库尔特·冯内古特,即小库尔特·冯内古特的父亲。他也喜欢艺术,以建筑师为业,并在一九一○年接过了其父的巨大家产。外公彼得·里埃伯参加过南北战争,负伤腿残后开酿酒厂发财。长女伊迪丝·里埃伯是小库尔特·冯内古特的母亲。外婆去世以后,外公再婚,继母虐待孩子,伊迪丝精神受创,这与她后来自杀有关。一九二一年美国通过禁酒法令。外公的酿酒厂倒闭破产。小库尔特·冯内古特的父母一九一三年结婚,两大家族联姻。冯内古特后来在自传体文集《棕榈树星期天》中写道:他父母的结婚庆典“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市,也许是历史上最豪华的婚礼,以前没有,将来也许也不会再有”。母亲伊迪丝大学期间当过学生办的《科内尔每日太阳报》的编辑,也写过小说,但未发表。据冯内古特说,她的小说“极其出色”。
1922年
●小库尔特·冯内古特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市,起名随同父亲,加“小”以示区别,十二岁以前,家中邻里都称他为“K”,童年一直居住在北伊利诺街四三六五号。
1927年
●进入为富家子弟开设的私立帕克学校(ParkSchool)学习。
1929年
●纽约股市暴跌,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长达十年的经济大萧条。冯内古特在大萧条中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1930年
●家庭收入受到大萧条的严重冲击,经济拮据,冯内古特从收费昂贵的巴克学校转学,进入第四十三公立学校。从此与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起读书。
●当建筑师的父亲变卖了豪宅,后来在威廉溪(William‘sCreek)买下地产,自己设计建造了不那么华丽的新居。
1936年
●进入肖利奇(Shortridge)高中。
●高中期间曾是《肖利奇每日之声报》的编辑。该报是当时全美国高中办的两份日报之一。
1930年
●高中毕业进入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喜欢文科,但父亲强令他读化学专业,学业极糟。
1941年
●得肺炎离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十九岁的冯内古特应征入伍,进入训练营,成为陆军列兵,后送入卡内基技术学院和田纳西大学学习与军事有关的机械工程。
1944年
●年初赴欧洲参战。
●五月的母亲节从部队获准回家探亲,而正巧前一天夜里,即一九四四年五月十四日,母亲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
●年底在波尔其战役中被德军俘虏,送至德累斯顿一个屠宰场地下冰库服苦役,直至二战结束。
1945年
●经历了同盟国对德累斯顿进行的以燃烧弹为主的大轰炸,因身在地下冰库而幸免于难,目睹了十三万五千平民葬身火海,“一个个像烤焦的面包”,对他震动极太。冯内古特称此举为“欧洲最大的屠杀”,在代表作《五号屠场》等小说中都描述了这场大灾难。
●战争结束后回美国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人类学研究生。
形成在小说中和其他场合一直推崇的“大家庭”概念。
●与从小青梅竹马的女友简·考克斯(JaneCox)结婚。
1947年
●三个论文设想均遭否定后,离开芝加哥太学,未获得学位。
●离开芝加哥大学后,为纽约斯克内克塔迪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当公关员。此间经历后来写入《自动钢琴》和《猫的摇篮》。
1950年
●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谷仓效应报告》(ReporttheBarnhouseEffect),发表于《科利尔)(Collier’s)杂志。从此开始至一九六三年,主要以短篇小说创作为主,共写下四十五篇,发表于《科利尔》、《星期六晚邮报》(TheSaturdayEveningPost)、《大都市》(Cosmopolitan)、《红书》(Redbook)和《女性时光杂志》(TheLady‘sHourJournal)等杂志。
1951年
●发表了几篇小说后,纽约的一家出版商与其签订长篇小说出版合同(后来的《自动钢琴》).
●决定辞去通用电器公司的工作,开始当自由职业作家。
●离开斯克内克塔迪,搬至马萨诸塞州的科德角。
1952年
●第一部长篇小说《自动钢琴》(PlayerPiano)由德拉科特公司出版,从此德拉科特公司成为冯内古特的主要出版商。《自动钢琴》采用科幻小说的形式,讽刺现代化如何剥夺人性。后重新出版时,曾用书名《乌托邦14》(Utopia14).
1958年
●姐夫因火车出轨身亡。几日后姐姐艾丽丝在医院病故。
冯内古特和妻子收养了他们的三个儿子。
1959年
●出版长篇小说《提坦的海妖》(TheSirensofTitan),依然采用科幻小说的模式,对人类历史进行仿讽。
1961年
●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夜》(MotherNight),描写一个搞谍报工作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历的人生危机。
1963年
●出版主要长篇小说《猫的摇篮》(Cat’sCradle),也用科幻小说的模式,但实际上是一部政治寓言,讽刺人类社会缺少同情与爱,人们依靠谎言麻醉自己。冯内古特曾对自己的长篇小说做过从A到D的评定,此书自评为“A+”。
这是冯内古特第一部被广泛认同、并受到批评界重视的小说。
●将早期短篇小说汇集成册,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猫舍里的金丝雀)(CanaryinCathouse)
1965年
●出版以科幻小说模式讽刺现代生活的长篇小说《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GodBlessYou,Mr.Rosewater).
●小说中开始出现基尔戈·特劳特(KilgoreTrout)这个重要人物。此人物是个抖幻小说家,出现于此后冯内古特的许多小说中,评说人生世事,荒唐中充满机智,像是作者本人的影子。
●去依阿华大学著名的作家班任教。
1966年
●不少旧作在该年重版。并开始更多地引起批评界的注意。
1967年
●荣获古根海姆奖。
●重返德累斯顿,构思以该市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五号屠场》。
1968年
●收集早期发表的短篇小说和散文,结集出版《欢迎到猴子屋)(WelcometotheMonkeyHouse).
1969年
●出版以二战轰炸德累斯顿为背景的代表作《五号屠场》(SlaughterhouseFive),自评为“A+”级,也被广泛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1970年
●到哈佛大学教授文学创作。
●出版讽刺剧作《旺达·琼,祝你生日快乐》(HappyBirth—day,WandaJune),一九七○至一九七一年间在纽约的百老汇上演,后拍成电影。
1971年
●首次出现对冯内古特作品的长篇学术性研究,在托尼·坦纳(TonyTanner)和查尔斯·哈里斯(CharlesHarris)的文学专著中。各有专门讨话的一章。该年被认为是“真正冯内古特研究的开始”。
●最著名的冯内古特研究学者杰罗姆·克林科维兹(JeromeKlinkowitz)发表第一篇有关冯内古特的学术论文:《小库尔特·冯内古特和我们时代的罪恶)(KurtVonnegutJr.andtheCrimeofOurTime),此文后收入克林科维兹本人的研究冯内古特的重要著作《冯内古特声明》(VonnegutStatement)中。
1972年
●最早两部冯内古特研究专著出版:戴维·戈德史密斯(DavidGoldsmith)的《库尔特·冯内古特:冰与火的狂想家)(KurtVonnegut:FantasistofFireandIce)和彼得·里德(PeterReed)的《小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Von—negut,Jr.).
●被选为国家文学艺术学会会员。
●被选为国际笔会美国分会副主席。
●《五号屠场》拍成电影。
●发表短篇小说《空间大操》(TheBigSpaceFuck),收入他朋友哈兰·埃利森(HarlanEllison)编的小说集《又是危险的幻象)(Again,DangerousVisions)中。冯内古特自称文学史上第一次在标题上出现“操”字。此文引起对他作品的抵制。
1973年
●出版长篇小说《冠军的早餐》(BreakfastofChampions),讽刺美国的商业文化。小说中有不少作者自画插图,包括肛门、阴户、内裤等,因此更加引起了该年对他作品的抵制。
●很多地方对冯内古特的作品进行抵制,典型例子是北卡罗来纳州的德雷克(Drake)学较,该校将《五号屠场》等放入锅炉焚烧,冯内古特对此提出抗议。
●出版电视脚本《时问与廷巴克图之间》(BetweenTimeandTimbuktu),是外星幻想剧,内容取自《猫的摇篮》和《提坦的海妖》。
1974年
●出版散文、书评、演讲集《旺皮特、弗玛和阁兰法隆》(Wampeters,FomaandGranfalloons),书名取自先前小说中作者自己臆造的三个词。
1975年
●获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硕士学位(芝加哥大学根据大学“高质量的已发表作品可替代毕业论文”这一规定,认为冯内古特的《猫的摇篮》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研究,故补授硕士学位).
1976年
●《五号屠场》在纽约各学校图书馆遭禁,冯内古特诉诸法律,引起法律纠纷。
●出版长篇小说《打闹剧,或曰不再孤独》(Slapstick;orLonesomeNoMore!).在冯内古特从A至D的四级标准中。这是惟一一部自评质量为“D”的小说。
1977年
●冯内古特研究的又一次高潮,该年有三本研究专著出版,包括:恩卡(Ungar)出版公司作家系列中詹姆斯·伦奎斯特(JamesLundquist)的《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Vonnegut)、理查德·杰阿农(RichardGiannone)的《冯内古特小说初探》(Vonnegut:APrefacetoHisNovels)和杰罗姆·克林科维兹的传记性文评《冯内古特在美国》(VonnegutinAmerica).
1979年
●出版《囚鸟》(Jailbird),小说以水门事件为背景,讽刺美国政治。
1980年
●与伊万·切尔梅耶夫(IvanChermayeff)合作出版《太阳月亮星星》(SunMoonStar).这是一本图案画集,切尔梅耶夫作图,冯内古特写文字说明。
1981年
●出版自传体的散文、书信、演讲集《棕榈树星期天》(PalmSunday).
1982年
●出版长篇小说《神枪手迪克》(DeadeyeDick),讲述一个男孩意外抢击射死一个怀孕妇女后的犯罪感和生活遭遇。
1985年
●出版长篇小说《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被认为是《五号屠场》之后最优秀的作品,也具有浓重的科幻小说色彩,说的是人类脑袋太大,进化失败,核战后幸存者逃至加拉帕戈斯群岛,进化为新的物种。
1987年
●出版长篇小说《蓝胡子)(Bluebeard),批评界对小说未敢恭维。
●由杰罗姆·克林科维兹等人撰写发表冯内古特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冯内古特著述大全》(KurtVonnegut:AComprehensiveBibliography).
1990年
●出版长篇小说《咒语》(HocusPocus).
1991年
●出版散文随笔集《比死更糟的命运》(FatesWorseThanDeath).
1996年
●在丹佛市举办个人绘制的绢丝印画展。
1997年
●出版长篇小说《时震》。
●宣布封笔。冯内古特在访谈中说:“我不会再写书了,十分肯定。我已厌倦了。”
1998年
●《冠军的早餐》拍成电影。
(虞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