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读者的反应

 



  小说家的任务就是让读者能有所感受。控制读者感受的一种方式就是作家让读者与小说中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家可以采用几种方式使读者与人物产生关系:例如,把读者感兴趣的人物置于困境。如果人物显得越真实,困境越艰难,读者对人物就越感兴趣;特别是当人物并没有被困境所压倒,也没有丧失信心的时候,读者的兴趣就越大。另一方面,作家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使读者对人物漠不关心:如不带感情色彩地描绘人物或把人物描绘成研究案例、样本,而不是应关心的人;或让他们显得虚弱,或困难太大难以克服。
  传统的科幻小说用非同寻常的,而且往往是异样的观点来表示对人类处境的不同看法。新浪潮用各种冷漠的写作手法来探究人类的处境,并夸大当代科技和社会的专横、夸大人类对宇宙缺乏了解及缺乏对付宇宙的手段。这些手法也使读者远离了人物,而只注意词语和意象。
  托马斯·M·迪斯克(1940- )在他早期作品里运用了这些技巧。他曾说他的目的是“要写这样的一种小说,其叙述动力不是来自实现理想的历险中读者与人物共鸣而产生的感受”;这种小说“充满想象力和奇幻色彩,描述各种最奇妙的经历”。迪斯克出生于依阿华州的得梅因,但在明尼苏达州长大。1959年至1962年,他就读于库柏联大和纽约大学。读书期间,曾在戏院担任兼职的行李寄存室保管员。离开学校后,他于1963年至1964年在一家广告公司撰写广告。此时,他的第一篇小说《双重时间》在1962年10月的《幻想故事》上发表。自1964年起,他就成了一名职业自由撰稿人。近年来,他为《民族》周刊撰写戏剧评论。他的第一本小说《种族灭绝》发表于1965年。此后,他的著作开始出现在许多传统科幻杂志中。1966年至1968年期间,他写的小说经常发表在《新世界》杂志中,该杂志也连载过他的两部长篇小说。他的短篇故事收集在((102枚氢弹》(1966;又名《澳州野狗的毒牙》),《压迫之下》(1968,又名《新脑袋的乐趣》),《步入死亡》(1973),以及《托玛斯·M·迪斯克早期科幻小说选》(1977),《迪斯克小说选》(1980)和《没有思想的人》(1982)。
  他持续几年,年年发表长篇小说。如:《契约下的人类》(1966;又名《恐惧的傀儡》),《死尸周围的回音》(1967),《集中营》(1968),《囚犯》(由几个短篇组成,1969),《334》(1972)和《歌声荡漾》(1979)。他把这些小说穿插在与别人合著的小说集中,或署假名发表,也有署假名放在别人合著的小说中:《害怕被建的房子》(1966,与约翰·斯拉德克合著,两人化名卡桑德拉·科叶),《黑人爱丽斯》(1968,与约翰·斯拉德克合著,两人化名汤姆·德米约翰),《克拉克·里夫》(1975,化名为莱奥尼·哈格雷夫),《邻近的生命》(1981,与查尔斯·内勒合著),《商人,一个恐怖故事》(1984)和《医务部:一个恐怖故事》(1991)。他的短篇小说《勇敢的小小烤面包机》被沃尔特·迪斯尼制片公司改编为童话片。他的著作常获“星云奖”和“雨果奖”提名;《歌声荡漾》作为当年最佳科幻小说荣获约翰·W·坎贝尔奖。
  迪斯克也编过许多小说集:如:《地球的毁灭:最近的将来小说集》(1971),《坏月亮升起》(1973),《改善过的新太阳:乌托邦科幻小说集》(1975),《新星座》(1976,与查尔斯·内勒合编)以及《陌生》(1977,与查尔斯·内勒合编)。
  迪斯克的长篇小说通常从新的角度来处理人们熟知的科幻小说规范,但他的短篇小说在题材和形式上则带有更多的实验性。比如,他的长篇小说用隐秘难解,奇特的方式来描述外来入侵、智力的提高、物质的转换和人口过剩等问题。另一方面,他的短篇小说又表达了一种卡夫卡式①的不可捉摸的感情。其中以《松鼠笼》和《堕落》为代表,甚至也体现在《亚洲海岸》中。小说描述了一位外来建筑评论家被土耳其当地人的生活及他的土耳其妻子弄得神魂颠倒的故事。
  【① Franz Kafka 弗朗兹·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在创作中勾划了一个梦幻般真实世界,现代人在这里负疚内愧,孤立无援,忧心忡忡,为个人的超度而作无益的苦求。】
  然而,在他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中,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迪斯克使读者与小说人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约翰·克鲁特在1979年版的《科幻百科全书》中这样描写迪斯克:“由于他想象大胆,描述风格冷漠,对科幻读者要求严格,为读者提供简朴的乐趣以及他残酷的幽默,使他成为或许是当代一流科幻小说作家中既最受人尊敬、又最不受入信任,既最令人羡慕又拥有最少读者的作家。”
  但是,有时候迪斯克也表现出使他的小说人物活跃起来的迹象;他自己和读者也开始喜欢他们、关心他们。例如《歌声荡漾》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发表于1982年2月号《幻想小说和科幻小说杂志》)。《安古莱姆》属于他早期的作品,最初发表于1971年第一期《新世界》季刊,在哈里森和奥尔迪斯合编的《最佳科幻小说:1971》中得以重印。但最有影响的一次还是在迪斯克自己的小说集《334》中。《334》是一组松散的故事,讲述了在令人恐怖的纽约,居住在西十一大街334号的人们在距今五十年后发生的故事。(虽然在《安古莱姆》中,这点联系并不明显。)
  “安古莱姆”这个奇怪的、意味深长的名字是许多模糊不清的细节之一。这些细节保证了故事的“叙述动力……不是来自实现理想的历险中读者与人物共鸣而产生的感受”。这些充满细节的描写是迪斯克注重“富有想象力和奇幻色彩题材”的例子,也是迪斯克用暗示手法描写环境技巧的例子。毫无疑问,迪斯克是通过阅读科幻小说学得这些技巧的。阅读《安古莱姆》的方法在许多方面与阅读法尔默小说是相同的;但法尔默的《航行!航行!》(见第三卷)作为科幻小说的特点体现得更明显,其暗示手法也较清楚。法尔默在小说中对背景与意义的暗示都准确地置于读者能’注意到的地方,并给予说明,虽然也许要读到最后才能完全理解。
  实际上,这个故事很简单。可用几句话就把它讲完。但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及什么背景给予事件以意思则就难于理解了。迪斯克说,生活就是这样。假设目前有一些事件并有某些推测。但是至于这些事件是什么,而推测又可能是什么,读者必须从一位未成年儿童模糊观点提供的模糊细节中总结出来。
  熟悉纽约的读者更加容易理解这篇小说,虽然免不了还有些困难。其他读者若了解以下情况会有助于理解这篇小说。即,炮台在曼哈顿岛最底部尖端上(它之所以被称为炮台是因为为保卫东河与哈得逊河交汇处,曾在那里设置大炮),现在,它已成为公园,以著名人物塑像及纪念战争中死者的雕像为其特色。天气好的时候,从那儿可看到韦拉扎诺大桥;大桥横跨布鲁克林与斯塔腾岛之间的韦拉扎诺海峡。如果还有人不理解的话,请参阅萨缪尔·R·德雷尼写的《美国海岸》(1978)一书。在此书中,德雷尼把这篇小说作为结构主义小说的例子逐句逐句(甚至逐字逐字)地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作为阅读科幻小说方法的典范。



《科幻之路》(第四卷)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