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集团

 



  1939—1950年间,坎贝尔主编的《惊奇》杂志风行一时,史、称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此后十二年里,虽说《惊奇/类似》、鲍彻的《幻想小说和科幻小说杂志》以及戈尔德的《银河》等科幻刊物依然颇有影响,但“黄金时代”似已难以为继,史称“破灭的繁荣”、“昙花一现的春天”、甚至“无限风光的终结”(巴里·马尔兹伯格语)。60年代中期,以迈克尔·穆尔科克的《新世界》以及哈伦·埃利森的《危险的幻想》的问世为标志,科幻小说又迎来了“新浪潮”。现在的问题在于:对于“新浪潮”之后的科幻创作,我们应当如何命名、又该如何加以确切的描述呢?
  要想对这一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恐怕只有等到将来了。然而,托玛斯·迪斯克已在1981年2月的《幻想小说和科幻小说杂志》上发表文章,把一些屡屡获得“雨果奖”、“星云奖”并多次名列《年度最佳科幻小说集》的作家称作“劳动节集团”。这个名称的起因是这样的:按照惯例,世界科幻小说会议总是于每年“劳动节”那一周的周末举行;届时,那些作家通常都会在该会议上抛头露面。迪斯克就此写道:“我并不认为(这些作家)形成了一个秘密的小团体;我只是说,(当前)的确存在一个宗旨相近、年岁相当的(作家)群体。……我还认为,作为一个群体,这些作家彼此间的共同点要比‘新浪潮’麾下的那些作家(我本人也是其中之一)更多些;他们更为团结一致,过去那批未来主义作家也正是这样做的。”
  乔治·R·R·马丁就是被迪斯克划入“劳动节集团”的科幻作家之一。他于1948年出生在新泽西州的贝厄尼,1971年曾获西北大学新闻专业的学听学位,一翌年又获得该专业的硕听学位。1972-1974年,他在库克县司法协助基金会工作;1973-1975年,他曾经当过象棋比赛的裁判;1976-1978年,他在衣阿华州杜布克城的克拉克学院担任新闻学教师,还组织过一个科幻作家的暑期写作班。此后,他正式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作家。80年代末,马丁移居洛杉矶,并成为《新微明区》的电视剧本撰稿人,也为《美女与野兽》系列供稿和做小说编辑。他1980年发表的小说《夜间飞行员》于1987年拍成同名电影。他的一本小说集《百搭牌》各篇小说的背景是同一个世界,描写一个具有超级英雄的另一个宇宙世界。
  马丁的处女作——《英雄》——发表在1971年2月的《银河》杂志上。他的短篇小说《晨雾》(1973)和《给赖亚的一首歌》(1974)曾经被提名参选几项著名的科幻小说奖,而《给赖亚的一首歌》则获得了“雨果奖”。1980年,他的力作《沙王》以及《十字与龙之路》一举荣获两项“雨果奖”,《沙王》还同时获得了“星云奖”。而他的《他孩子们的画像》亦获1985年“星云奖”。1977年,布莱德洛夫作家协会吸收马丁为会员。他的短篇小说已被辑入《给赖亚的一首歌及其他故事》(1976)、《星辰与阴影之歌》(1977)、《沙王》(1981)、《死人唱的歌》(1982)、《夜间飞行员》(1985)和《他孩子们的画像》(1987)等集子中。
  和其他许多科幻作家一样,马丁也是位“精雕细刻”型的作家。他的《光明渐逝》发表于1978年,《避风港》(与莉萨·塔特尔合作)问世于1980年,而《夜间飞行员》则出版于1981年。创作之余,他还编辑过几卷科幻小说集,其中包括获最佳新科幻作家“坎贝尔奖”提名作家的作品,即《科幻小说的新声音》,该文集的第一卷于1977年出版。
  迪斯克的文章还认为,“劳动节集团”乃是70年代“幻灭与低落”思潮的产物。由于这些作家曾目睹“新浪潮”在艺术上和商业价值上的双重失败,所以才决定另辟蹊径,在创作上转而着眼于赢得读者的青睐以及获得有关文学奖项,其写作特色则在于“生动可爱的人物,简单明了的问题,干脆利落的结束”。
  在迪斯克的文章面世以后,马丁曾于1981年12月在《幻想小说和科幻小说杂志》上对此作出了反应。和迪斯克一样,他也认为,像埃德·布赖恩特、冯达·麦金太尔、塔妮丝·李、杰克·丹恩、迈克尔·毕晓普、奥森·斯各特·卡德、约翰·瓦利以及他本人这样的一些作家确实已形成了某种群体;不过,对于迪斯克文章中的大多数看法,马丁则表示不敢苟同。他认为,这些作家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60年代两个彼此冲突的阵营的融合”。他们既“有一只脚牢牢地立在传统科幻小说的阵营当中”,又都是“生逢越南战争的——代人”。马丁还指出,“新浪潮”的失败并没有使这些作家转变为“大量炮制平庸之作的文学雇工。真正的小说总是有命题、反命题以及综合命题的”。马丁主张,“劳动节集团”的作家应当“联传统科幻佳作的色彩、诗意及其他力量与‘新浪潮,的文学关怀于一体。联诗人与火箭学家于一体。在两种文化之间搭起桥梁”。
  小说《灰烬之塔》最早发表在1976年的《类似》奶上。在这一作品中,马丁为他的上述主张提供了实证。就其基本结构而言,这篇科幻小说完全是传统的: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已移居外星球;漠不关心的地球人既感受不到外星世界的独特的美,又领悟不了外星上一度存在过历史更悠久的文明的可能性。小说的情节模式甚至更为传统:它讲述的是一个近似“三角恋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那位男青年虽然已与女友分手,但仍期盼着重新赢回她的心。然而,所有这些仅仅是这篇小说的“外壳”而已;在这一“外壳”之内,马丁所讲述的完全是另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差异的故事:它涉及到生活与小说之间的差别,实用性与美之间的差别,地球与外星之间的差别,以及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差别。马丁在为《星辰与阴影之歌》作序时曾写道:“也许,爱情与孤独属于我最喜爱的主题之列;但迄今为止,最令我难以释怀的主题乃是现实对于浪漫情怀的侵蚀,这一主题一再出现在我的作品中。”
  在这篇小说里,马丁以其对语言的敏感、对种种细节和事件的独到构思以及对意象、象征和暗喻的出色运用成功地展现了上述那些差别。故事中那座奇异的、破败的塔楼,那些闪闪发光的蓝色的苔藓,那些外星特有的“梦蛛”以及它们织下的奇妙的蛛网,无一不流泻出比其自然表象更为丰富的意蕴。



《科幻之路》(第四卷)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