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介

 



  军事科幻历来是科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深受广大科幻迷喜爱。本来战争就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未来科技为对象的科幻小说中出现战火硝烟,实在再正常不过。
  但近年来,军事科幻却少有佳作。摆在我们案头的诸多这类作品中,大多在科技方面着力过多,少见真正战场上的血与火、悲壮与辉煌。也许未来的战争的确会变得越来越“干净”。按钮一点,死亡发生在千万里之外。
  这种发展是好是坏,我们自然没有发言权。但在作品的表现上,未来战争确实少了过去战争文学的激情,变得冷冰冰的。而军事文学之所以吸引读者,正是由于这种激情。
  这部《孤儿远征军》,却一反潮流,是一部真正表现战争中一线士兵血肉搏杀的作品。是一部“步兵小说”。
  未来战场上还会有真正的步兵吗?作者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设定,充分肯定了未来步兵的作用。不错,他们拥有现代步兵无法想象的武器,各种超级支持设备,但在骨子里,他们仍旧和他们的历代前辈一样,是一群“傻大兵”。在战场上的恐惧、兴奋、悲痛与喜悦,也与他们的前辈毫无区别。而最后的胜利,也要靠他们以自己的生命去换取。

  从海因莱因的《星船伞兵》一炮走红、于1959年获得雨果奖以来,军事题材的科幻小说就始终保持着一个重要特征:以科幻之名探讨时代变迁对人的战争本能和情感世界所产生的影响。《星船伞兵》中对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冷峻思考,其实正映射出美国冷战时期的民众心理。1974年,乔·霍尔德曼的《千年战争》摘取雨果奖,成为越战之后军事科幻小说中的扛鼎之作。《千年战争》中对战争的描写失去了《星船伞兵》中那种庄严的颂歌色彩,与同一时期红遍美国的反战电影《现代启示录》不谋而合,霍尔德曼以批判的眼光描写战争中包蕴的人性悲剧,反思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而2004年甫一出版即受到英语世界读者热烈追捧的《孤儿远征军》(Orphanage——直译为《孤儿院》),则填补了“9.11”之后军事科幻小说创作的空白。
  对于中国科幻迷而言,《孤儿远征军》的作者罗伯特·比特纳(Robert Buettner)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在科罗拉多州长大的比特纳阅历丰富,上过军事院校(曾在军队中任文职中尉),研修过古生物学和地质学,并取得博士学位(曾在德克萨斯和阿拉斯加勘探石油),此后还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现为科罗拉多开业律师)。1994年,比特纳突发异想,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十年磨一剑,其处女作《孤儿远征军》终于在2004年得以出版。
  令作者本人大跌眼镜的是,在欧美各大图书网站的读者荐书栏下,此书很快冲上了五星。也难怪,一部作者自己都认为在背景设定和写作技巧两方面并无创意的小说,一部模仿之作,何以能引发读者如此激烈的阅读反应?成功之后的比特纳在网上公开表示:《孤儿远征军》的故事构架借鉴了《星船伞兵》和《千年战争》,叙述方式仿效于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此外,比特纳还开列出一份作家名单,坦承自己从马克·吐温、斯蒂芬·金、海明威等前辈和同行那里汲取了不少经验。2005年秋季,比特纳再接再厉,出版了《孤儿远征军》续集《孤儿的宿命》(Orphan’sDestiny),再次登上畅销书排行榜。
  《孤儿远征军》在叙述方式上以《麦田守望者》为摹本,甚至主人公詹森·万德最初那种吊儿郎当、漫不经心的叙述声音也与《麦田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如出一辙。对一切事物发出怀疑和嘲讽的声音,是个性意识觉醒的象征,同时也是青春期彷徨苦闷的标志。所有处于青春期和已经度过青春期的读者,都会感到这是一种熟悉的、让人怦然心动的声音。可以说,《孤儿远征军》对读者的吸引力,大半得归功于这种叙述声音的趣味性和叛逆性。不过,随着叛逆青年詹森·万德渐渐融入群体社会,化解了自身与社会的矛盾,其叙述声音在小说后半部分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出现了霍尔顿的声音中所没有的严肃和沉稳。
  在背景设定和故事选材方面,作者比特纳更是直接现成套用《星船伞兵》中的人虫之战,讲述处在强大异己环境中的青年,如何克服焦虑和恐惧,在苦难与死亡的考验下茁壮成长。与海因莱因不同的是,比特纳避开了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反思,不追求作品的哲理性和思想性,他直白地描绘军旅生活的血与火,爱与泪。这种情节行进方式给读者带来一种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的阅读快感。
  此外,马克·吐温式的幽默饶舌的语句,海明威式的简洁硬朗的文风,斯蒂芬·金式的渲染气氛的技法,都不时闪现在《孤儿远征军》中。读过小说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比特纳远没有把他的模仿对象名单开列完整。我们在麦茨格的最后一搏中能捕捉到《安德的影子》的痕迹,在詹森·万德、芒奇金、波、阿里、沃尔特的战友感情中能找到《西线无战事》中那种特有的温馨,在马屈法官、奥德军士长和雅克维茨上尉身上则不难发现《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采用的漫画式造型。
  在《孤儿远征军》中我们看到很多似曾相识的情节,比如外星人的巨型炸弹让人容易联想到《世界之战》中火星人的飞船;军人的成长+爱情+太空似乎又有些像《超时空要塞》的情节;在木卫二登陆和作战的情节以及关于外星生物的想象显然又有《星船伞兵》的影子;还有外星智慧昆虫的思考方式也是众多科幻作品里常见的。
  看来喜欢移花接木的比特纳的确是东取一鳞、西摘一爪地调制出了《孤儿远征军》这道大拼盘。
  不过,模仿绝非抄袭,创造性的模仿也绝不等同于机械式的模仿。机械式的模仿照猫画虎,僵硬无趣,面目可憎;而创造性的模仿推陈出新,灵动自然,赏心悦目。比特纳的模仿无疑属于后者。
  模仿名家名著的套路进行创作是一种危险的写作策略,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东施效颦的尴尬境地。何况要把诸多名家的招式烩于一锅“杂拌”起来,创出一套“百花错拳”也并非易事。从这个意义上说,模仿的难度不亚于创新。不难想像,罗伯特·比特纳在创作《孤儿远征军》的过程中一定煞费苦心,而且不时产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因为他笔下调集来的每一种元素里都饱含着文学老前辈和业内同行的心血。《孤儿远征军》仍然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他对战争描写的绝对不输于他所借鉴的这些作品,而且更有时代新意。
  但比特纳总算履险如夷,顺利过关,为读者们打完了这套“似是而非,出其不意”的“百花错拳”。接下来,自然就轮到读者们来喝彩和挑毛病了。
  这是一部星际战争题材的科幻小说,也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关于成长,转变,觉醒和成功的励志作品。


《孤儿远征军》作者:[美] 罗伯特·比特纳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