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时代

 




  早期的汽车

  你想了解汽车的身世吗?

  可以告诉你,汽车的老祖宗就是马车。这是因为一切早期的机械车辆都是在普通马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汽车的发明家们最先看到的就是用牲畜拖拉的马车。由于社会发展需要新车辆,他们就想着在马车上装上某种装置,使马车不用马拉就可以行驶。于是,在15世纪就出现了早期的人力车辆。

  你可以从想象,坐在车子里的那个人既是乘客,又是驾驶员,还是车子的“发动机”。他拉着一根绳圈,来转动上下两个辘轳。而下面的辘轳旋转就会使相互咬合的齿轮转动,齿轮又与车子的后轮轴相咬合。这样一来,车子就会动起来。可以肯定,它行进的速度决不会比人走得快。

  至于这种车子的方向盘在哪里,它是如何拐弯和绕过障碍物等问题,看来很容易解决。如果想使车子向右转弯,驾驶的人就停车,从车里出来,先抬起车子前面两个轮子,把它朝向右边即可。这种操作虽然很原始,但它却对以后汽车的转弯和方向盘的发明有着启迪的作用。

  我们再来看看18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人力“自动”车。这辆车子的“发动机”,是由坐在车子后面的仆人来担当的。仆人用脚踩着踏板,通过杠杆使车轮转动的。车子的转弯是由一个装在前面两个轮子上的圆盘和套在圆盘上的缰绳来操纵的。它有点像方向盘了。

  用人当发动机开动车子,当然不是好办法。人的力量有限,而且不能坚持很久。在这种情况下,发明家们就积极寻找其他动力来开动车子。例如,在17世纪时就设计了一种装着钟表机构的“自动”车,它是利用发条(弹簧)作动力的。另外,还有人仿照帆船制成了带帆的车子,想以风力作动力来推动车子前进。这种车子的设计家连车上的方向盘都是模仿帆船舵的样子,将它装在车子的后面,与后轴相连,再带动一个轮子的后轮转动,就可使车子左右转弯。

  虽然那时候的发明家们用他们所熟悉的力量——人力、弹簧力或风力等没有造出完全适用的车子,但是这些早期的“自动”车却在汽车发明史上留下了一定的功绩。可以说,正是由于出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自动”车,才使后来的汽车发朋家制成和改进了那些汽车的重要部分——车身、车轮、齿轮和链条传动装置、转向装置等等。它们也就是萌芽中的汽车。

  汽车的发明

  达·芬奇是15世纪意大利非常杰出的人物,他既是一个大画家,又是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他除了给后世留下许多艺术性很高的绘画作品,还留存下来许多工程机械方面的设计图纸,自动行驶车辆的设计图纸就是其中之一。

  15世纪,双轮马车在意大利的石子路上来来往往,达·芬奇在幻想着有一辆自行行驶的车子载着他到处漫游。他站在自己的画室窗前,望着不远处的钟楼,出神地想着。“铛—铛—铛”钟楼上的指针重合在12时,敲起清脆的钟声。钟声唤醒了沉浸在想象中的达·芬奇,“钟为什么能敲呢?里面有发条作动力,对,用发条可以试试这种自动行驶的车。”达·芬奇转身坐在桌子前,把他的设想画在纸上,第一张以发条为动力的自动行驶车辆的设计图纸在大画家手中诞生了。只是,他的理想留在了纸上,还没有变成现实。

  1519年,达·芬奇离开了人间,带着他的梦想,他的遗憾。但是,他的设计图纸却留在了人间,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按照达·芬奇的图纸造一辆这样的车子,也成了更多人的梦想。

  1649年,德国有个钟表匠叫赫丘,他看到了达·芬奇留下的设计图纸,想把它变成一辆看得见摸得着的车。会做钟表的赫丘根据图纸,试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自动行驶的车,它像钟摆一样,是用发条作动力的,上足发条,它就会向前行进。

  试车那天,钟表店前的路两旁站满了人,几辆马车也静静地停在一边,为赫丘试车开道。赫丘拧动发条,车子慢慢向前开去,人们都想看个稀奇,也跟着它向前走。可是,人们很快便发现,赫丘的车还不如他们走得快,赫丘自己也觉得很不好意思,这车一小时只走了1.5千米。

  也许赫丘自己也不会想到,他的成果会和部队打仗联系起来。

  原来,赫丘做的这种自动行驶车辆,引起了法国军事部门的注意。当时在战场上,火炮是一种很有威力的武器,“轰”的一声炮响,就可以杀伤很多敌人。但是火炮特别沉,炮兵把它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特别费劲,只好用马车来拉,速度很慢。这时,赫丘的自动行驶车子的试制成功,对法国军事部门来说是一件大喜事。他们决定在赫丘的基础上再继续试验,造出快一些的自动行驶车。

  这个重任落在了陆军炮兵大尉居纽的肩上。

  居纽是个技术军官,实际上是个工程师。接到任务后,他便专心致志地开始研制。当时很多人都在研究蒸汽车。蒸汽会产生一种推力,古希腊时期就已有人想用它作动力,来做可转动的玩具。居纽所处的时期,已经有了英国的纽可门蒸汽机和瓦特蒸汽机,用来抽取地下水很方便,在很多工厂、矿山已用了很长时间。

  蒸汽既然能产生推力,蒸汽机又可用来抽水,那么能不能把它用在车子上呢?居纽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他觉得,赫丘用发条作动力,太小,不如用蒸汽机来试试。想法有了,居纽便开始动手先做一个模型。1763年,模型蒸汽车做好了。将军和士兵们都来观看,摆在他们面前的车子模型令人惊奇:一个前轮,两个比前轮稍大一点的后轮,中间一块板子,上面可坐一名驾驶员,还有个刹车,看上去有点像现在的平板车;最令人注目的是,前轮前有个大大的锅炉,上面有根管子通向装在前轮处的发生器,这个锅炉、管子和发生器便是一个蒸汽机,锅炉里烧出蒸汽产生推力,使车子前进。居纽当场还为将军和士兵们作了示范,看着那模型车真的被蒸汽一点点推动,大家都欢呼起来。

  “好样的,居纽”,将军拍拍居纽的肩称赞道。

  “将军,我们可以向上面申请经费,按照模型车造一辆大的蒸汽车。”居纽希望趁热打铁,尽快造出一辆真正的蒸汽车。

  “对,应该这样。这事由我来办。”将军爽快地大声说。

  果然,政府军事部门答应出钱,为居纽造出一辆实用的蒸汽车提供了保证。1769年,这车造成了。跟模型一模一样,只是放大了而已。它用木头做成,长7.2米,宽2.3米,可以同时坐4个人,每小时可行驶9.5千米,速度比赫丘的发条车快了不少。不过,有个问题,车子挺着个大大的锅炉,开起来一点也不稳,转起弯来更是要费劲地将前面那个锅炉转过去才行,所以它行驶起来,不是撞坏了墙壁,就是转弯时一不小心翻了车。因此,这辆车只好被弃置一旁。

  不过,居纽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他第一次把蒸汽机用到车子上。这辆车今天仍保存在法国巴黎国家工艺博物馆内。它的模型在英国伦敦的科学博物馆里保存着。

  一个世纪过去了,1876年,德国发明家奥托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另一名法国人戴姆拉将它装在自行车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内燃机的出现使革新蒸汽汽车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与戴姆拉素不相识的本茨也走到了这一步。

  本茨和戴姆拉一样,首先碰到的就是怎样使内燃机变小的问题,他想:内燃机里有两个气缸,只要汽缸小了,内燃机不也小了吗?于是,本茨把突破口放在汽缸上。

  他把自己全部精力都扑在了研制小型汽缸上,他的妻子非常支持本茨的试验,相信他一定能造出先进的自动行驶车,比蒸汽车要好得多。时光一点点过去,本茨也一点点接近成功。1886年,他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小型汽缸,用它造出了比戴姆拉内燃机更先进的小型高效内燃机。也在这一年,本茨将他的内燃机第一次安装在一辆三轮车上,这辆车重254千克,每小时可行驶16千米,是一辆先进的自动行驶车。

  它就是世界上第一辆真正的汽车!

  本茨成功了!

  但令他苦恼的是,他不能试车。原来是政府有关部门不许他试车。他们想,假如让本茨试车,成功之后,这种汽车肯定会大受人们欢迎,那要用掉很多汽油,道路也会被车压得凹凸不平,这样国家还要花钱修理。想来想去,决定长期阻止他正式试车。本茨心里很难过,看着自己辛辛苦苦造起来的车天天呆在车库里睡大觉,每天他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着,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亲爱的,你别难过,让我来试试。”他的妻子是个非常勇敢的女性,她看见丈夫为这事苦恼到了极点,决定自己去闯一闯。她打算明天就行动。

  第二天,只见她精神抖擞、信心十足地走进车库,坐上驾驶座,她发动起车子,“扑扑扑”一阵响,车子开出家门上了马路。马路笔直地向前延伸,汽车轻快地向前奔驰。“扑扑扑”的机器声震惊了路旁的行人,人们痴痴地望着这位妇女驾驶着汽车飞快驶去,连自己要去的地方都暂时忘记了。跑了一圈之后,她把车子开回家来,邻居们隔着窗户也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只见她从容地将车开进车库,“咔嚓”一声锁上了车门。本茨早已在家门口迎接他勇敢的妻子。他们两人都很激动,妻子为他做出了贡献。本茨的汽车试车成功了!

  今天,本茨的汽车还珍藏在德国慕尼黑科学技术博物馆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由于它保存得很好,至今还可以发动起来呢!

  不过,这辆汽车的车轮是用木料做的,只不过在外面包了一圈金属。直到1895年开始,人们才成功地把轮胎装到汽车上。另外,本茨的车造价也很高,不适合大批生产,还不能使汽车真正成为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

  第一辆发动机汽车

  就在蒸汽汽车处于难以发展的困境时,德国人奥托在1866年研制成了一种新的发动机——使用煤气的内燃机。它与蒸汽机不同的是,燃料在发动机的汽缸内燃烧,所产生的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进而使与活塞相连的曲轴转动。于是发动机就能旋转起来。内燃机也就由此而得名。内燃机的出现,使汽车又获得了新的生命。

  奥托的煤气内燃机虽然本身体积较小,转动也比较平稳,但它有一个较严重的缺点,这就是在工作时需要一个较大的煤气发生炉给它提供煤气,因而给使用带来不便。加上它(包括煤气发生炉)在重量、体积等方面并不比蒸汽机优越多少,所以这种发动机未能得到广泛使用。

  后来,出现了一种性能更好的内燃机——汽油内燃机。它是现代汽车上所用的汽油发动机的祖先。当时,有好几个国家先后研制出了这种内燃机。不过,以德国人戴勒姆制造的汽油内燃机具有代表性,而且很快得到了实际使用。

  汽油内燃机,从名字上就可知道它用的燃料是汽油。

  人们为什么要用汽油作为内燃机的燃料呢?这里面有着一段小插曲。在人们刚开始找到石油时,只知道它可以燃烧,使用方便,并不了解它里面还含有许多很有用的东西,所以到处滥用,烧锅炉用它,做饭、取暖也用它。结果,给人们造成许多灾害:由于石油燃烧后,它里面较轻而易燃的汽油便随之蒸发出来。当空气中的汽油蒸汽积聚足够多时,就会发生爆炸性的燃烧,从而使一些用石油作燃料的工厂不断发生火灾。人们由此认识到石油中含有汽油,这种燃料容易发生燃烧和爆炸,于是就有人想到将它用作内燃机的燃料。这就出现了汽油内燃机,并一直延续至今。

  1885年、1886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汽油内燃机的德国人戴姆勒分别研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汽油发动机汽车,即内燃机汽车。由蒸汽汽车到汽油发动机汽车,虽然都叫做汽车,然而它们却代表着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的汽车。前者是早期未成熟阶段汽车的代表,而后者就是现代汽车的开路先锋。

  本茨研制成的内燃机汽车,被人们称为“自动车”。这辆汽车既像马车,又更像现在的三轮车,因为它前面也是一个轮子,用来使车子转弯。汽油发动机装在两个后轮之间的轴上。驾驶员和乘客的座位居于车子的中间。在驾驶员位子前面,有一个操纵车子转向的把手。车子上装的是单缸汽油发动机。

  有一天,本茨兴冲冲地驾驶这辆汽车在自己的院子里转圈。他手扶车把,将这辆木制的、轮子装有辐条的三轮汽车吱吱嘎嘎先发动起来,然后车子就晃悠悠地跑动着。它每小时可行驶6.5公里,比人走得快一些。

  可是,这辆车子不大听使唤。他转动车把使车子转弯,然而它根本不理这回事,直愣愣地向前冲。最后,车子“咚”的一声撞在院子的砖墙上,它终于停下来了。

  当戴姆勒的汽油发动机汽车首次开上街头的时候,街上的行人有的停下脚步,有的争相朝它跑去,以惊异的目光注视着这个既像马车而又不用马拉的怪物。它跑得快,把以往神气的马车远远地抛在后边。它跑得轻松自如,再也不像蒸汽汽车那样,喘着粗气,冒着浓烟,甚至连车上的驾驶员和乘客也都显得气派自豪。内燃机汽车以胜利者的姿态宣告了现代汽车正式诞生了。

  与此同时,法国、英国和美国等一些国家都先后有人制成类似的汽油发动机汽车。一时间,汽车成了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街上也常有这种车子快速驶过,引起不少人来看热闹。但是这些新出世的汽车还都在幼年时期,存在着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缺点。例如,这些汽车所用的大都是箍着铁箍的木头车轮,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跑起来,上下颠簸得很厉害,有时使人感到好像五脏都要被震碎似的。还有,它们多半是由赛跑用的马车装上汽油发动机和简单的传动机改制而成,车上的地方太小,只能坐一两个人和放少量的东西。由于汽油机的马力大,使车子跑得很快,结果车子各处被震得咯咯吱吱直响,乘客老是担心车子要散架……

  在最初的汽车上,乘客们的“舒适”是谈不到的。特别不方便的是,发动机放在车子的正当中,恰好在乘客的面前。乘客感到好像坐在马车上给行李挤住了似的。地方很小,脚都没处放,只好悬在车外。另外,还要时刻防备着发动机上的油腻弄脏衣服。

  此后,人门就着手对汽车进行不断地改进。譬如,给它装上了“离合器”和“减速器”,便于内燃机起动和进行快慢控制;用上了电点火;将空气冷却改成了更可靠的水冷却;还使用上了橡胶空气轮胎等等。它的外貌也经过精心的打扮。经过近10年时间,汽车已不再有马车的“味”了,开始像个样子了。

  当时,汽车上的双缸发动机已从乘客的脚旁移到车子的前面,发动机的前端装上了水冷的散热器,驾驶员也神气地用上了方向盘……这些都表明它已开始迈向现代汽车的行列。

  这里还应提及的是,1893年德国人狄赛尔首先研制成功一台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柴油和汽油一样,也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但柴油的价钱比汽油便宜。柴油内燃机在工作时,由于柴油的燃烧温度高,当汽缸活塞像打气筒那样将缸内空气压缩使其温度达到500℃以上时(汽油内燃机温度约为400℃),用喷油器向汽缸里喷入柴油。雾状的柴油与高温空气相接触,就会立即自行发生燃烧。所以,柴油内燃机与汽油内燃机相比,一个主要的优点是,它不需要经常出毛病的点火装置和化油器。另外,柴油内燃机能使柴油在汽油里充分燃烧,热量损失少,柴油机的马力一般又较大,加之柴油价格低,所以载重大卡车、重型运货汽车等都使用柴油机。这使汽车大家族中又增加了一些新成员。

  发明电车

  电车,在现代大都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与汽车相比,电车的优点是可以使我们所居住城市的环境不受污染。正因为如此,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愿意用电车作为基本的交通工具。

  然而,你知道这种带辫子的车是何时问世的吗?话还得从达维德松的工作说起。

  19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令英国人感到骄傲的年代:1825年,英国的斯蒂芬逊发明了蒸汽火车,开创了交通运输的新时代;1831年,英国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开启了电力时代的大门。

  将电和交通工具联系在一起,用电来驱动交通工具一直是人们梦想实现的愿望,这个愿望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实现的可能。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用电来开动车子呢?

  这个问题萦绕在许多发明家的脑海里,也同样萦绕在一个叫达维德松的英国人的头脑中。

  从 19世纪30年代初开始,达维德松就开始接触电的东西了,他广泛收集了当时所能得到的各种有关电的报导、专利和实验资料,并在自己的家里做了很多实验,但未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1836年的一天,达维德松如平日一样,在用早餐时打开了刚刚送来的当天日报。突然,一条消息映入了他的眼帘—一“呀!这是什么?蓄电池?噢,是美国人约翰·丹尼尔发明的。这就是说,可似把电蓄在这个东西里,然后再慢慢地释放出来。这对我的电车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达维德松一边看报,一边自言自语道。

  短短的报导,并未说明蓄电池的结构是怎样的?它是怎么制造的?这和以前伏打发明的“伏打堆”有什么不同?

  怎么办?达维德松决定给丹尼尔写一封信,将他的想法和要求告诉丹尼尔。然而,当时的邮路并不十分通畅,达维德松的这封信犹如石沉大海,他一直没有收到丹尼尔的回音。

  达维德松等不及了,他决定自己做实验。

  他根据报上的报导和照片,及以后发表的种种与蓄电池有关的报告,经过几年的摸索,达维德松终于制成了他所需要的蓄电池。与此同时,他又请汽车厂为他特制了一辆车,虽然这辆车很小,但也能坐人。达维德松将蓄电池装了上去,接通电源,嘿!这辆由电驱动的车竟然慢慢地开动了。达维德松成功了。

  1841年达维德松发明的这辆电车,虽然没有投入实际应用,但他却揭开了发明电车的序幕,为以后电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达维德松以后,又有许多人想办法改进电车的结构,德国的冯·西门子就是其中之一。

  西门子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发明家、科学家兼工业家。西门子听说了达维德松和他的电车,他想再朝前走一步,能不能用电车来为公众服务呢?经过周密的设计,西门子开始在他自己的工厂里制造电车。

  这是一种用木头制造的车子,在车的下面装了一个电动机,通过滑轮和钢丝绳将动力传给车轴。这种车是用140伏的直流电供电的,通过互相绝缘的左右轨道将电流输到车上。西门于的这种电车自然比达维德松的进了一步,因为使用蓄电池只能行驶很短的时间就必须拿下来充电了,电车也就开不了多长时间;而西门子的电车是通过轨道把电输送到车上的,于是就克服了这一不足之处。

  1881年,当这种有轨电车出现在德国柏林郊外的时候,人们奔走相告,许多人特地从市内和其他地方来到这里,专门是为了乘坐这种在铁轨上行驶的电车,亲囱感受一下电气时代所带来的便利。

  拉尔廷纽是法国的一名工程师,当时,他在法国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工作。那里早已通了火车,而且还穿越茫茫的沙漠地区。由于沙漠上的铁轨常常被风沙所湮埋,当火车开到那里时,不是出轨,就是翻车。因此,到了大风季节,人们几乎都不敢乘坐火车出门旅行了,害怕万一铁轨被沙湮没,发生车祸。

  每当事故发生的消息传到拉尔廷纽的耳杂里,就引起了他深深地思索: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呢?绕开沙漠造铁轨?这看来不太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由铁轨入手。

  于是,拉尔廷纽开始了对新铁轨的探索。有一天,拉尔廷纽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了“沙漠之舟”——骆驼的形象,那些骆驼驮着重物悠悠地行进在沙漠中,多么稳当啊。

  “啊,找明白了!这是由于重物分挂在骆驼两边的缘故。对呀,这种方法不是可以用到铁轨设计上未吗?”他兴奋得真有点忘乎所以了。

  “你这是怎么啦?”拉尔廷纽的妻了第一次看到他如此高兴,个禁大声问道。

  “啊,亲爱的,我告诉你。你肯定也会高兴的。我已经想到了个绝妙的主意,可以避免风沙对铁轨造成的湮埋。”

  “什么主意叫,你倒说出来听听。”他的妻子也来了兴趣。

  “是这样的,现在的铁轨由于造在地上,所以容易造成风沙的湮埋,……”

  “废话!难道能叫铁轨造到天上去不成?”他的妻子不等他把话说完,就大声嚷开了。

  “对,你说得对极了!就是要把铁轨造到天上去。这样风沙就对它没办法了,当然,这样做火车不行,不能用蒸汽机驱动,只能用电。”拉尔廷纽显得十分的得意。

  原来,拉尔廷纽想把双道铁轨变成单道铁轨,然后架在空中,车厢横跨悬挂在铁轨的两边,这种情形不是和骆驼驮物一样吗?

  就在西门子在柏林郊外开动第一辆实用有轨电车的第二年,拉尔廷纽的单道铁轨电车也首次启动了……

  到了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有轨电车”:有的悬挂在铁轨下方称为“悬垂式单轨电车”;有的骑跨在铁轨上面称为“跨座式单轨电车”;有的将好几辆电车连接起来,由一个驾驶员来操纵……真是多种多样!当然在各城市运行得最多的,还是与火车相似的那种有轨电车。

  随着城市的日益繁荣,人们对有轨电车的缺点也逐渐有了认识:那纵横交错的铁轨常常使其他车辆的轮子嵌在里面,不能自拔,尤其是那隆隆的噪音,几乎使人难以承受。

  能不能发明一种“无轨的电车”呢?

  1884年,美国工程师亨利正为无轨电车伤透脑筋呢:“无轨电车的电从哪里来呢?”

  电车的发展史在亨利的眼前一幕幕呈现,当他想到拉尔廷纽的悬挂式电车时,灵感突然来了:

  “他既然可以在空中悬挂电车,我为什么不能把电车放到地上?这样,也就不用铁轨,只要用两根电线就可以了,然后再想办法把电引下来……”

  亨利顺着这个方向思考下去,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案,就是通过架空线由远方的电站供给电能,然后再由触线杆连接架空线和电车,使它能在地面上运行。

  不久,亨利的方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无轨电车诞生了,它使电车更加完善,成了市区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

  进入20世纪以后,电车成了人们的“宠儿”。为了与汽车竞争,出现了具有直角万向传动、全电气化和流线形车体的电车,还采用弹性车轮使电车行驶更加平稳;1946年,在美国纽约出现了备有平行方向传动、电磁直接制动的高性能电车作为地铁车辆;1962年还出现了无人驾驶电车;1971年,日本东京地铁千代田线使用了节省能源和无触点装置的可控硅交流变换器控制的电车;1977年,德国柏林地铁还使用了三相换流控制感应电动机的电车……

  电车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家族中必将还会增添更新的成员,或许不久的将来,电车身上的那2根辫子将会消失,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到那时你可不要感到奇怪哦!

  不断成长的汽车

  如果从1885年本茨发明世界第一辆内燃机汽车算起,那么到现在汽车已有100多岁了。

  汽车问世后,随着岁月的流逝,它已逐渐成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了。就像电灯、电话一样,与人们息息相关,成为现代生活、工作的必需品。

  在汽车的成长过程中,它逐渐成熟起来,本领也大多了,而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汽车,形成了一个兴旺发达的汽车大家族。

  汽车最初出现时,世界各国的大小城镇还多是为马车行驶修筑的硬质路面。而到今天,为了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仅美国就修筑了600多万公里长的公路,总面积约达12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和美国密西西比州的面积一样大。所以说,正是汽车改变了原野和城镇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

  在本世纪初,汽车对人们来说还十分稀罕。当时,美国一些马戏团在广告栏上曾将汽车作为怪物列入巨人、大象和畸形侏儒模特儿之上,令人对汽车既害怕又想看。那时在纽约,汽车开动时需要一名身强力壮的男子在汽车前面鸣锣开道。他手里拿着小旗,不住地令围观的人群向后退闪,以便给汽车让出道来。

  这一时期的汽车经过不断的改进,已逐渐与现代汽车相近了。它们有的装上了车灯,有的加上了遮风挡雨的车棚,有的增加了乘客座位,而且大都已换上了带辐条的橡胶轮胎。然而,从外形来看,它们还没有完全消除马车留下的痕迹。

  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是汽车大发展时期,并开始向现代化迈进。从这些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的汽车群中,我们可以看到汽车已经多样化和现代化了。这期间汽车的速度提高了,新型的设备如汽车电话、空调、暖气等相继增多了,外形也日益美观大方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汽车家族中出现了许多适用于不同需要的新成员,像越野汽车、厢式货车、自卸汽车、冷藏车、旅游车、载重汽车、大客车、赛车和高级小轿车等,广泛适应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的需要。

  本世纪50年代,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里,随着家庭汽车的日益兴盛,使得昔日冷清的城市郊区和偏远的乡村逐渐繁荣兴旺起来。这是因为汽车的大发展使人们方便地来往于城乡之间,而有些人干脆就将家迁往安静、空气新鲜的郊区或乡村,每天驾驶汽车进城上班。这无形中使得住房拥挤、人口过多、环境污染等许多难以解决的城市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还应特别提出的是,这一时期,我国的汽车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解放前,汽车制造业在我国还是空白,只能制造些汽车零件和进行维修工作。全国解放后,我国很快建立了汽车制造厂,并于50年代中期制造出“解放”型载重汽车,从此结束了我们只会修车而不能造汽车的历史。随后,我国又设计制造了“红旗”牌高级轿车,以及大型载重汽车、旅行车、铰接式公共汽车等。除了供应国内需要外,有一部分汽车还出口到国外,并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要量愈来愈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亨利·福特发明了汽车生产线,从而使汽车能大规模地投入工业生产,而且能根据市场上的需要,及时改变品种,生产人们喜爱的新型汽车。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就利用这种技术上的优势,接连设计、制造了多种类型的汽车。

  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汽车公司,为了能大量销售汽车,想出了各科办法。美国雪佛莱汽车公司就推出了“人为商品废弃”的办法,也就是故意制造不耐用的汽车,使用户没用多久就不得不将汽车抛弃,再去购买新车。有的汽车公司还对放弃旧车而购买新车的顾客给予优惠,而且劝导买主说:

  “大锤和镐是拆车的理想工具。”后来,汽车在一些国家销售量大增,并得到了普及。这可能与上面所说的刺激销售的办法有关。像美国,约有1亿多至2亿人口,却拥有1.3亿辆汽车。每辆车每年平均行驶达12500公里。由此可见,汽车和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脑、激光、新能源的应用,使汽车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出现了一些跑得快、省燃料、自动化程度高的新型汽车,如新型赛车、节油汽车、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氢气汽车、新型高速长途汽车,以及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等。使我们感到高兴和自豪的是,我国年轻的汽车制造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全国大多数省、自治区建立了汽车制造厂,生产适合于本地区的各种类型汽车,如东北各省生产高寒地区用的汽车,青海省则制造适合于山地使用的载重汽车等。我国还制成了太阳能汽车以及用于汽车上的陶瓷发动机。使用这种陶瓷发动机的优点很多,比如它比金属发动机可节省燃料 30~50%,而重量又可减轻一半,使用寿命则长两倍等。

  未来的世纪,将是汽车大显身手的时代。它将在高新科技的武装下,沿着现代化的道路快速地向前飞奔!

  太阳能汽车

  汽车用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等,它们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然而,石油这种矿物燃料是不能再生的,用一点就少一点,总有一天要用完。据科学家们预计,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将于2020年左右被采尽。因此,汽车将会出现挨受“饥饿”的危险,人类将面临着能源的挑战。

  从另一方面来说,石油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化工原料,可以用来制造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等。把石油作为燃料烧掉了,不但十分可惜,而且还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解决这个难题的唯一可行办法,就是加紧开发新能源。而太阳能就是这些新开发能源中的佼佼者。

  金焰四射的太阳,其表面是一片烈焰翻腾的火海,温度为6000℃左右。在太阳内部,温度高达两千万度以上。所以,太阳能一刻不停地发出大量的光和热,为人类送来光明和温暖,它也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聚宝盆。

  将太阳光变成电能,是利用太阳能的一条重要途径。人们早在本世纪50年代就制成了第一个光电池。将光电池装在汽车上,用它将太阳光不断地变成电能,使汽车开动起来。这种汽车就是新兴起的太阳能汽车。

  你看,在太阳能汽车上装有密密麻麻像蜂窝一样的装置,它就是太阳能电池板。平常我们看到的人造卫星上的铁翅膀,也是一种供卫星用电的太阳能电池板。

  太阳能电地依据所用半导体材料不同,通常分为硅电池、硫化镉电池、砷化镓电池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硅太阳能电池。

  硅太阳能电池有圆形的、半圆形的和长方形的等几种。在电池上有像纸一样薄的小硅片。在硅片的一面均匀地掺进一些硼,另一面掺入一些磷,并在硅片的两面装上电极,它就能将光能变成电能。

  在“利比特布利克”Ⅱ号太阳能汽车顶上,有一个圆弧形的太阳能电池板,板上整齐地排列着许多太阳能电池。这些太阳能电池在阳光的照射下,电极之间产生电动势,然后通过连接两个电极的导线,就会有电流输出。

  通常,硅太阳能电池能把 10%~15%的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它既使用方便,经久耐用,又很干净,不污染环境,是比较理想的一种电源。只是光电转换的比率小了一些。近年来,美国已研制成光电转换率达35%的高性能太阳能电池。澳大利亚用激光技术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率达24.2%,而且成本与柴油发电相当。这些都为光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早期的太阳能汽车是在墨西哥制成的。这种汽车,外形像一辆三轮摩托车,在车顶上架有一个装太阳能电池的大棚。在阳光照射下,太阳能电池供给汽车电能,使汽车的速度达到每小时40公里,由于这辆汽车每天所获得的电能只能行40分钟,所以它还不能跑远路。

  1984年9月,我国首次研制的“太阳号”太阳能汽车试验成功,并开进了北京中南海的勤政殿,向中央领导报喜。这也表明了我国在研制新型汽车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研制太阳能汽车,并进行交流和比赛。1987年11月,在澳大利亚举行了一次世界太阳能汽车拉力大赛。有7个国家的25辆太阳能汽车参加了比赛。赛程全长 3200公里,几乎纵贯整个澳大利亚国土。

  在这次大赛中,美国“圣雷易莎”号太阳能赛车以44小时54分的成绩跑完全程,夺得了冠军。

  “圣雷易莎”号太阳能赛车,虽然使用的是普通的硅太阳能电池,但它的设计独特新颖,采用了像飞机一样的外形,可以利用行驶时机翼产生的升力来抵消车身的重量,而且安装了最新研制成功的超导磁性材料制成的电机,因此使这辆赛车在大赛中创造了时速100公里的最高纪录。

  太阳能汽车不仅节省能源,消除了燃料废气的污染,而且即使在高速行驶时噪音也很小。因此,太阳能汽车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并将在今后得到迅速的发展。

  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就是以蓄电池作能源驱动的汽车。它和现在所使用的电瓶车在原理上相似。

  从汽车的家谱来看,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可说是同时出世的。早在1830年就有人开始研究电动汽车。30年以后,由于铅蓄电池的大量生产,就为电动汽车的问世创造了有利条件。

  1873年,英国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后来到1892年,美国在芝加哥展出了本国研制的电动汽车。此后,电动汽车便在世界各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1898年,美国人冉尼和杰纳齐驾驶的电动汽车,在法国举行的爬山竞赛中把参赛的蒸汽汽车和内燃汽车都抛在后面,一举夺冠,从而引起了人们对电动汽车的注意。

  电动汽车在汽车大家族中,不仅是世界上首先达到时速100公里的汽车,而且也是第一个成为四轮全驱动汽车。那是英国人哈托在其制成的电动汽车上,对每个车轮各装一台电动机,从而造出了这种新型电动汽车。

  到了20世纪初期,随着蒸汽汽车的日趋衰落,电动汽车便开始显身手了。这时,在伦敦和巴黎市区相继出现了电动出租汽车。从1912~1920年,电动汽车的发展达到了高潮。在这一期间,仅美国经营的电动汽车制造工厂就达20家,年产汽车约5000多辆,全国拥有的电动汽车接近3.4万辆。

  20年代以后,由于内燃机性能的改进和蓄电池不能适应汽车发展的需要,电动汽车的发展逐渐停滞下来,由内燃机汽车取而代之。但是,在邮件传送、游览、送奶以及零星送货等方面,鉴于电动汽车还有一定的优越性,因而在一些国家一直保留下来。

  英国是世界上大量、长期使用电动汽车的唯一的国家。目前,英国拥有电动汽车5万余辆,但绝大多数是用来送奶的速度较低的车。英国订购新鲜牛奶的人较多,要求每天将鲜奶在清晨人们尚未起床时送到每个订户。这就需要用噪音低、无污染、能频繁起动和车速不高的电动汽车来完成。因此,英国有3家公司联合生产这种送奶专用汽车,并有配套的服务设施。

  电动汽车虽然一度发展很快,而且已广泛使用起来,可是它早期使用的铅蓄电池容量小,性能差,使用寿命短,使它无法与内燃机汽车相竞争,所以电动汽车后来就衰落了。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近10多年来,人们日益感到曾经使用了一个多世纪的内燃机汽车有着难以克服的严重缺点:它排放的废气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加之石油将面临着供应危机,所以人们在积极寻求以新的能源驱动的汽车。

  与内燃机汽车正好相反,电动汽车在这些方面却有着突出的优点。电动汽车使用的是电能,很干净,不排放废气。这种汽车乘坐舒适安全,操纵方便,噪音小,使用寿命长等。特别是蓄电池经过不断改进后,性能大为提高,使电动汽车处于与内燃机汽车再次竞争的有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把注意力又转向电动汽车。在一些汽车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电动汽车已经

  “东山再起”了,成为汽车大家族中的一位“后起”之秀。

  今日的电动汽车与昔日的形象相比,已大有改观。这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先进的蓄电池,使电动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行驶距离都大为提高。例如,前联邦德国制造的一种采用钠硫蓄电池的小型电动汽车,充电一次可连续行驶180公里,时速最高可达125公里。芬兰最近研制成一种采用新式大功率蓄电池的电动汽车,充电后按时速90公里可在市区连续行驶15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

  电动汽车现在已进入销售市场。法国标致汽车公司从1990年起已成为世界上出售电动汽车的首家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最近研制成了世界上能迅速加速和高速行驶的电动汽车,使这种汽车在性能上日趋完善,具有越来越强的竞争力。

  目前,电动汽车主要作为城市的交通工具使用,这样可减少市区空气的污染。对于大多数开车上下班的人来说,电动汽车一次充电所能行驶的距离,已完全能够满足需要。但是,对于行驶距离较远的假日外出旅行或者业务出差,就要采用别的补救办法。例如,有的国家在沿途设立类似汽车加油站那样的服务机构,车主可以使用完的蓄电池换取重新充过电的蓄电池,就能使汽车继续行驶,完成长距离的旅行任务。

  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电动汽车的研究和使用。据有关专家预言,在未来的汽车中,75%左右的燃油汽车将被电动汽车取代。

  电动汽车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在汽车的新潮流中独领风骚。

  智能汽车

  一辆呈流线型的新式小轿车在马路上快速行驶着,突然一个行人从路边横穿过来,汽车先鸣喇叭,然后立即将车刹住。而当行人穿过马路后,汽车又徐徐开动,向前驶去。这时,在街道上行走的一些人透过车窗看到驾驶员的席位上空空无人,而后面的座位上坐着乘客。人们感到奇怪,怎么没有司机竟能将车开得这样熟练自如呢?这是什么样的新潮车?!

  原来,这是国外最近研制成功的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它由电脑代替人进行自动操纵,所以也叫做智能汽车。

  前联邦德国研制成的智能汽车,行驶速度可达每小时100公里。在车上装有电子照相机和电子计算机等装置,它们接收并判断路上随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同时作出相应的选择。不仅如此,这种汽车还具有巧妙地超车和临时改变行车路线等能力。

  从汽车出世以来,一直是由人来驾驶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复杂和难以预料的情况,司机要不时地刹车、启动、加速和转弯,同时还要密切注视着前方,随时进行处理。从保证行车安全考虑,不仅要求汽车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要求司机有熟练的驾车技术。

  以前,也曾经出现过无人驾驶汽车。但这种汽车多是采用无线电遥控技术操纵的。它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执行某些简单的预先安排好的动作。也就是说,这种无人驾驶汽车只能机械地执行人的命令,离开人是不行的。而现在利用电脑自动操作的智能汽车就不同了。在汽车的行驶中,它可以自动启动、加速,可以自动刹车,还可以自动地绕开路上的障碍物,甚至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能自动地选择最佳方案,指挥汽车正常顺利地行驶。

  少年朋友,你可能会惊叹智能汽车为何有这种超群的本领?!

  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智能汽车和人一样,有着敏锐的“眼睛”,聪明的“头脑”和灵活自如的“脚”。

  我们先来看看它的“眼睛”。在智能汽车的右前方,装有两部电视摄像机。这就是它的一双“眼睛”。与人的眼睛不同,它的两眼是上下排列的,相距50厘米。这两部电视摄像机在汽车行驶时,不断地扫描车前方的道路景物,形成实物的影像。

  有人也许会提出,为什么要用两部电视摄像机呢?这和人的眼睛看东西的道理是一样的。你可以用手捂住一只眼睛试试,往往难以分清景物的远近,或者区别不了平面和立体的情况。如果用一部电视摄像机,有时就会把树木、建筑物的阴影当成障碍物。而以两部电视摄像机配合使用,就能在前后和上下两个方向上识别阴影的变化,从而准确地分清是阴影还是障碍物。由此可以知道,它的“眼睛”是很敏锐的。

  智能汽车的“眼睛”,通常能看清前方5米至20米范围内的景物。一般是把高度在10厘米以上的物体作为障碍物来处理。在它的“眼睛”扫描中,如果前面有障碍物,就发出电信号。这样,通过扫描,汽车前进方向上的障碍物就可以精楚地识别了。

  下面来了解智能汽车的“大脑”是如何思维和作出决定的。

  智能汽车的“眼睛”获得了有关障碍物等的情况后,就要传送给它的“大脑”——微型计算机进行判断,即决定汽车是继续开下去呢,还是停下来?是后退或者减速?这就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处理,并选择出最好的实施方案。

  为了使微型计算机能在复杂的情况下应付自如,人们采用了一个巧妙的办法:预先估计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将解决不同情况的最佳方案的数据一一输入微型计算机中。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微型计算机就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从所储存的方案中选择合适的就行了。这种办法比较简单,和我们到电影院看电影的“对号入座”的办法一样,能使智能汽车迅速及时地得到操纵汽车行驶的数据。

  智能汽车的“脚”,就是控制它行驶的转向器、制动器等等。它的“脚”是根据微型计算机下的命令来控制操纵汽车的。

  汽车在地面上行驶,所遇到情况要比飞机和轮船在空中、海上复杂得多,所以汽车实现无人驾驶比较晚。

  智能汽车,实际上就是可行走的机器人,目前还正处在成长的幼年时期。在电子计算机日益发展的今天,智能汽车将会适应时代的需要,迅速地成熟起来。

  人们期待着更先进的智能汽车出现。

  汽车新动力

  本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天,前联邦德国著名的奔驰汽车公司的几辆新型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飞快地奔驰着。它们既不带汽油箱,也不用蓄电池,而是给汽车“吃”一种新的“食粮”——氢气。

  这些汽车仅用了5千克氢,就行驶了100多公里,可见氢燃烧时所产生的能量比汽油还高。更使人感兴趣的是,只要在汽油中加入4%的氢气,用这种混合“食粮”来“喂”汽车,不仅能使汽油充分燃烧,节油40%,而且不需要对汽油内燃机作多大的改进。

  用氢气作汽车的燃料,与汽油等相比有很多优点:一是它重量轻。它在沸点 (-252.8℃)时,液体的密度只有0.07克/毫升,比汽油、天然气等燃料都轻多了,因而携带、运送方便;二是它无污染,是一种很干净的燃料。氢燃烧后生成水蒸汽,因而不会像石油、煤那样产生烟尘、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污染环境;三是燃烧热值高。燃烧1克氢能释放出0.142兆焦(34千卡)的热量,是汽油发热量的3倍;四是氢的储量非常丰富。氢可由水中制取,而地球表面约71%为水所覆盖。如果能用合适的方法从水中制取氢,那么氢将是一种取之不尽、价格相当便宜的燃料;五是它可用储氢金属方便的储存和使用。氢被人们认为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之一,它也是未来汽车的一种最好的“食粮”。

  制氢的方法,通常有光电化学电池分解水制氢和以生物制氢等。用光电化学电池分解水制氢,是日本科学家于1972年创造的。这种方法是用氧化钛制成光电化学电池。当太阳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氧化钛的表面时,由于光电效应产生的电流就将水分解,从而释放出氢气。它的制氢效率已达到 12%。生物制氢是模仿植物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并使这种作用只分解水来制取氢气的。美国、英国等一些国家已研制成了用叶绿素制造氢的装置。这种装置在1小时内用1克叶绿素,可产生1公斤的氢气,转化效率可达75%。

  目前,已有人利用阳光分解水,制成作为燃料的氢。这种制氢方法是,在水中放入催化剂,在阳光照射下催化剂能激发光化学反应,把水分解成氢。可以预料,一旦更有效的催化剂问世,人们只要在汽车的油箱中装满水,再加入催化剂,在阳光照射下,就能源源不断地分解出氢,使各种汽车在宽阔的路面上迅速奔驰。

  用酒精作为汽车燃料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酒精具有易于制取,来源广泛而可靠,成本低,污染小,可在各种电火花点火的发动机中使用等优点。然而,在目前来说它还存在着发热值低,酒精耗量比汽油大,排气有臭味等缺点,所以酒精汽车还只是在巴西、德国等少数国家使用。

  人们正在对酒精进行研究和改进,使它扬长避短,适合汽车发动机使用。

  酒精耗量高主要是因为它的发热值比汽油低,而发热值低是由于酒精在发动机中没有得到充分的燃烧。因此,设计发动机时应能考虑酒精燃料的这一特点,就能减少酒精的耗量,弥补其热值低的不足。如果在酒精中加入某些成份,使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乙醛得以氧化,就可消除酒精发动机排出气体中的臭味。

  未来的酒精汽车的发动机采用陶瓷材料制成。陶瓷不仅绝热性好、耐高温,而且比钢和金属材料轻。这样,既可减轻汽车发动机的重量,又提高了发动机转速(例如碳化硅陶瓷发动机的转速在1300℃时可达每分钟 11万转),从而使汽车跑得更快。

  就像那浓郁、甘醇的酒香扑鼻,令人陶醉,酒精汽车的前景也将令人神往。

  天然气作为汽车“食粮”的一个主要优点是,汽车发动机不必作大的改动就可直接使用。用作汽车燃料的含油天然气(即伴生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这两种成分在发动机汽缸内能帮助燃料充分燃烧,从而使汽车所排放尾气的有毒成分大大低于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汽车。不仅如此,天然气还比汽油便宜,价格约相当于汽油的一半。在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正是上面这些优点促使人们加紧研制天然气汽车(有的称为燃气汽车)。

  前苏联制成的燃气汽车,是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但汽车发动机都设计成天然气和汽油两用的。当天然气用完后,司机可以马上往发动机油箱里加汽油,使汽车能继续行驶。

  这种燃气汽车是在不改动汽油发动机的情况下,增加一套供气设备制成的。供气设备主要有液化气罐、减压器、混合器和汽化器等。液化气罐可装100升液化石油气,使汽车行驶400~500公里。这种汽车还装有备用油箱,油箱中的汽油可供汽车行驶约50公里。

  早在本世纪60年代初期,在前苏联的一些城市就使用有数万辆燃气汽车,但是至今这种汽车仍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天然气充气站。

  建设充气站在当前来说比较困难。为使天然气液化,就需要采用低温技术。建设大量的充气站以取代传统的加油站,尚需耗费时间与较多的资金。由于充气站太少,本来就不很多的燃气汽车为了充气,不得不空跑一段路程,而且往往又得在充气站排队等候,浪费了宝贵时间。

  为了解决充气站少造成的困难,人们已制造了一种大型流动充气车。充气车运载着压缩天然气充气罐,开到需要充气的汽车附近,及时为汽车充气。一辆充气车一次可以为30辆卡车或100辆小轿车充气。

  人们将对天然气汽车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使它能得到普及使用,特别是对那些富产天然气地区,将会大量使用这种汽车。

  还有一种以乙烷作汽车“食粮”的乙(烷)基汽车,已在美国制成并得到使用。这种圆形汽车的样子很像太空车。它弥补了电动汽车行驶距离短的缺陷 (车上既装有电动机,又装有乙烷气发动机)。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它有几扇鸥翼式门。在车内装有电视、电话、立体声音响设备等现代化设备,乘坐舒适方便,速度也较快。

  高速长途汽车

  90年代以来,新兴起的高速长途汽车已经成为日本东京地区一些人探亲和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

  高速长途汽车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因为它乘坐舒适,比乘飞机便宜,比坐火车快。的确是这样。一些多次乘坐的高速长途汽车的乘客说,从前探亲往返都是坐火车卧铺,现在改乘汽车,没有火车起动、停车时的震动和噪音,所以舒服多了。至于说票价,从东京到广岛的汽车票价要比飞机票价便宜近一半呢!它的时速达100公里,自然比一般火车要快啦。另外,高速长途汽车里的座椅可以放倒,同旅馆的床一样舒适,乘客很快可以入睡。

  高速长途汽车要求能持续地高速行驶,所以汽车发动机的马力就比较大。一般公共汽车的发动机约为255马力,而高速长途汽车就配备了355马力的发动机。

  仅高速还不行,还要在刹车时能刹得住,这样才能保证行车的安全。为此,在高速长途汽车上同时使用了5种刹车装置:脚踏刹车、一侧刹车、铺助性气动刹车、弹簧刹车和动力刹车。

  由于这种汽车是以100公里的时速高速行驶,为了保证汽车行驶中的平稳和舒适,对直接在地面上滚动的轮胎就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这种汽车的轮胎里,埋入了数根细钢丝。这样,既使轮胎行驶时更加稳定,又提高了它的弹性,从而使乘客不感到颠簸。

  高速长途汽车的车厢,比一般公共汽车车厢既宽又高。它的车高达3.6米,几乎接近于双层公共汽车的高度。所以,车厢内宽敞明亮,乘客有较大的活动余地。车厢内的设备及服务也不同于普通公共汽车。车内设有厕所、汽车电话、自动售货机、调频收音机和电视机 (准备给每个座位配备液晶电视)等,现代化的设施一应俱全。

  这种汽车的座椅独立成行,共有三行,定员29人。每个座椅都是独立的,而且可以倾倒60°。这种座椅的靠背比较特殊,其下部略微凸起,坐上去使人的腰和靠背紧密贴合,全身可以完全舒展开。座椅两侧的扶手能随意收放,坐下或起来以及进出都非常方便。乘客还可以将双脚放在前排座椅后背的脚踏板上,使身体保持舒适状态。有的座椅上还配有特制的枕头,便于乘客入睡。

  高速长途汽车的运行距离通常长达900公里以上,但它能朝发夕至,又有着现代化的设备条件,人们自然就乐于乘坐了。

  看来,这也是汽车向火车发出的有力挑战。

  双层汽车

  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的街道上,行驶着一些将车身加长的铰接式或通道式的公共电汽车。这样可以多载乘客,减少车辆数量,节省燃料,是一种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好办法。

  在香港和长春等城市的街道上行驶着另一种公共汽车——像汽车楼房一样的双层公共汽车。这种汽车不是向长的方向发展,而是尽量利用车顶上的空间,结果同样可达到多载乘客、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

  其实,要说双层车在两个多世纪以前就有了,那就是当时的双层马车。所以,追根溯源,双层汽车的鼻祖就是早期的双层马车。

  18世纪时,在英国一些地方出现一种外形特殊的载客马车。这种车驾驶员(驭手)座位比乘客车厢高,车厢的顶部用来放置行李,使车厢内乘坐的人数增多。当时,这种公共马车的生意相当好,它成了18世纪主要的公共交通车辆。19世纪初期,随着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人口逐渐增多,公共交通车辆也相应地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830年,在伦敦和巴黎相继出现了运载乘客的公共汽车。不过,当时使用的是单层蒸汽公共汽车,车内的载客量为 16人。过了几年以后车主为了多载人,就在车厢顶部也安置了座椅,使载客量提高了近一倍。这可说是萌芽中的双层公共汽车。

  到了 19世纪后期,双层公共汽车已在世界各国的许多城市中开始使用了。那时,内燃机汽车已取代了笨重的蒸汽汽车。而双层公共汽车仅是在车顶上设置了座位和护栏,没有车篷,乘客们或坐或站,倒像是在二层楼房的阳台上向外观看一样。座椅大都是沿车顶中部背靠背地安装着。这种汽车的载客数可达30人左右。当时还出现了一种双层有轨电车,其载客人数较多,达30~70人。到了1915年,双层有轨电车的上层车厢已开始安装车篷,而双层公共汽车的上层车厢直到1920年左右才安上车篷。这样,它才有点像双层车了。

  后来,双层公共汽车得到了较快地发展。双层公共汽车的使用首先在英国得到普及,在意大利和德国也相继建立了规模较大的双层公共汽车车队。在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城市的街道上,也叮以看到许多双层公共汽车在行驶。

  1958年,英国制成了发动机放在车尾的双层大客车,乘客数可达95人。在车身前面有一个由司机开关的车门,供乘客上下车用。这种双层客车出现后,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60年以后,它在英国已经普遍使用了。

  70年代初期,由于出现了世界性的石油供应危机,双层公共汽车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纷纷建立起双层公共汽车车队。菲律宾、希腊、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新加坡等国相继进口了大量的双层公共汽车。香港的双层客车的数量更是高居世界首位。香港使用了一种车身长达12米的大型双层公共汽车,车厢内座位达120个,载客量160人。在乘车高峰期间,载客量超过200人,快赶上火车车厢的大小了。

  近10多年中,双层游览客车的数量也开始增多。它的设备比较齐全,设有厨房、厕所、行李仓,以及空调设备等。这种豪华型的双层旅游客车已在欧洲普遍使用了。

  在现代城市交通中,虽然车辆行驶道路不断修建,路面在扩宽,但是道路数量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容纳数量很多的单层公共汽车和铰接式公共汽车。在这方面,双层公共汽车就显示出了其独有的优越性。它可以由一个驾驶员完成运送大量乘客的工作,而且在运送乘客的过程中使用的车辆数量少,这就缓和了有限的道路和日益增多的车辆数量之间存在的矛盾。由于运客使用的车辆少,需要维修的车辆数也就小,从而便于做好车辆的维修保养工作。

  人们对双层公共汽车最担心的,是它在行驶中会不会倾倒或翻车。因此,每一辆新制成的双层大客车都要先进行安全试验。试验时,在双层大客车的上层车厢里装上相当于最大载客数重量的重物,下层车厢空着不载人,然后将整个车身倾斜28°,看它能不能保持稳定。

  双层公共汽车对乘客来说,也自有它吸引人的地方。它的车厢内的地方大,座椅多而且舒适,能使每位乘客都有座位。它的上层车厢比下层车厢要安静一此,长途旅行的乘客在这里将会得到更好的休息。如果你想看看旅途的景物,那么上层车厢就是观赏个外风光景色的好地方,这里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远近美景尽收眼底,使你感到心旷神怡,情趣倍增。还有,大多数双层大客车的地板高度都比较低。这样便于年幼体弱、老年人和有残疾的乘客上下车……正是由于具有这些优点,双层公共汽车才能经久不衰,一直深受广大乘客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