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反窃听器
|
自从窃听器问世后,各种反窃听武器便也应运而生。1964年,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破获了克格勃偷偷安装的窃听网后,西德情报部门也不甘落后,派遣一名叫赫斯特·舒维尔克曼的年轻电子专家,以外交官的身分来到西德驻苏联大使馆,检查和破坏克格勃安放在使馆内的窃听器。舒维尔克曼每当查到一个有线窃听器时,就用他的反窃听武器“反窃听电击器”向窃听线路里输入一种猛烈的高压脉冲电震波,这样就把连接这根窃听线路上的所有窃听装置全部烧毁了,并且还将正戴着耳机窃听的间谍震得像虾一样活蹦乱跳,好像上了一次电刑。在反窃听战中,最常用的是“反窃听手提场强测量器”。用它寻找窃听器就像小孩子玩捉迷藏游戏一样。反窃听人员提着这台仪器在室内来回探测,另一个人在室内各个角落发出较宽音域和较高的分贝的声音,比如拍手声、哨子声和音乐声,这时暗藏在室内的窃听器就会对声音作出感受反应,窃听器的这一感受反应又会在窃听器中产生微小的电子功能,这时,只要利用“反窃听手提场强测量器”就能极灵敏地测到窃听器中的微小电子功能,然后一点一点地接近窃听器,直至准确找到它的位置,彻底破获它。
70年代,美国政府对克格勃用强力微波辐射美国大使馆一事,向苏联政府提出强烈抗议,但苏联方面根本置之不理。无奈之下,美国谍报技术部门只得在1976年冬天,派了许多技术人员去为美国大使馆安装“反微波窃听设备”。他们在使馆的窗户上全部装上了特制的金属网做成的“窗纱”,在会议室和机要室的墙壁中灌注进去能够挡回微波辐射的铅溶液,做成“铅墙”,还在重要部门安装了先进的“噪音干扰器”,来掩盖一些重要的谈话声。西方间谍机构对苏联驻外大使馆采取“以牙还牙”的态度。如日本对苏联驻东京大使馆也采取了先进的电子窃听,对使馆内的一个“目标”实施日夜电子监听。这样一来,苏联克格勃也只得安装反窃听设备了。他们把房间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都做成双层,室外用特制的透明玻璃做成多层玻璃窗,既隔音,又防止任何窃听电波出入,为了预防万一,在室内还安装了“音乐电子脉冲器”,不断地向空间发射,以干扰窃听。一些国家又发明了一种“笼子反窃听办公室”。这个“笼子反窃听办公室”的四周及顶部全都网上金属网,地板则用绝缘体予以隔绝,就连里面的照明电也是经过滤彼的。在它的内部,所有的家俱、物品材料都是用透明的有机玻璃或模压塑料做成的,不可能有窃听器在里面藏匿,这样就能有效地切断一切与外界的联系,保证机密绝对不被泄露。
反窃听并非都是被动的,像西德专家舒维尔克曼的“反窃听电击器”等就是主动式的反窃听武器。
目前主动式的反窃听装置主要是电话机。有一种“防窃听电话机”,它连接着一个监控器配电盘,这个监控器配电盘内装有一个高灵敏的“电容桥”电路,只要在电话线路上搭上一只窃听器,它就会失去电路平衡,启动报警系统。较先进的是高保密反窃听电话机。其中有一种“扰频保密反窃听电话机”,采用一个“扰频器”把谈话的声音和各种人为的乱七八糟的杂音混合在一起,使窃听者无法听清。但是在通话的对方电话机中装有一个“消除杂音还声器”,这样,对方耳机里传出来的话就没有一丝杂音而非常清晰。还有一种“数字保密电话机”。它是把话音信号变换成数字信码,组成密码送往线路,对方受话时,用一只与发话机相同的密码解密机再变成数字信码,这就又成了正常的话音信号了。这类“高保密反窃听电话机”也叫做“明讲密传电话机”。
美国国家安全局研制了一种新型的KL—43型高保密密码电话机。它既可防止窃听,还可探测出窃听者和窃听器的方位。因此,反窃听专家又生产了一种“反反窃听器”。国外也称为:干酪盒、黑盒等。这种仪器能够有效地防止被反窃听装置发现,即使被发现,也可以在反窃听小组到来之前就及早预先报警而逃之夭夭。但是不管各种新型的高保密电话机和发报机多么先进,它们都是通过电波进行信息传递的。因此,还是存在着被窃听和解密的危险。针对这一点,近来谍报部门反窃听专家又制造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大气红外激光信息反窃听器”。它由发送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发送端是用激光器发出的激光作载波,话音信号是通过发话器变成电信号,经过放大器、调制器和激光器,产生了一种含有话音信号的激光光波,通过发射望远镜(也叫发射天线),就能发送出去了。在接收端,接收望远镜(也叫接收天线),接收到了通过大气传输过来的激光光波,然后再通过光电探测器、放大器和解调器,送到受话器就又还原成了话音信号了。因为红外激光束是不可见光,即使在夜间也看不见,所以保密性强,是一种有效的反窃听通信器。
照相机
1978年3月,美国一家有影响的《新闻周刊》披露了一起间谍案:某国陆军少将阿赫默德·莫格勒比被反谍报组织逮捕。因为他在4年中充当外国的高级间谍,用一架伪装成打火机的高级照相机,将本国的军事基地中的军事装备和武器弹药等重要情报提供给外国间谍机构。这名间谍使用的打火机型的微型高级照相机是克格勃技术管理局的特务工厂生产的“F1”型照相机。它可以隐藏在“朗臣牌”普通打火机内。这种打火机只有一个很细小的容器装燃烧气体,但可供24小时之用。其他的部位就是安装“F1”相机了。当间谍需要偷摄重要机密目标时,只要将入气处的螺丝一拧,这时打火机的点火按钮就成了照相机的快门按钮了,使用起来十分便利又不易被发现。因为在偷摄文件时,只要拿着打火机在文件上轻轻擦过就拍摄完了,所以时间短、速度快、效率高、保密和伪装性也很强。
较早的间谍照相机叫“米诺克斯”(Minox)。它只有小型单层烟盒那么大,重量不超过100克,性能很好,市场上一般有公开出售。苏联间谍总部常用这种照相机作为对有功间谍的奖品。因为“米诺克斯”使用起来比较惹眼,容易被人察觉,后来就产生了一种叫“FD3”的微型相机。它的体积极小,在拍摄时竟连“咔嚓”的声响也没有。“FD3”常隐装在各类手表内,供间谍执行任务时使用。在越境通过海关时,即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海关人员和保安人员也很难分辨出它与普通手表的不同。因为它的指针一样走动,上弦钮一样可转动,机芯内一样有匀称的“滴嗒”声。只有打开表盖才能发现它的
“庐山真面目”。英国谍报机关曾抓获了一名间谍。浑身上下搜遍也没有发现间谍用具。直到把这名间谍投进监狱后,监狱长才从这些没收的物品中发现了一只手表有些异样,经专家拆开一看,才知道这只手表内装上了一只
“FD3”微型相机,使用一种犹如粉丝般粗细的特制“卡式胶卷”。谍报人员把这卷“卡式胶卷”冲洗出来一看,吓了一跳,这卷胶片上拍摄下了英国许多重要军事基地的清晰照片。
东德柏林的荷根斯钟华辛间谍工厂和捷克布拉格的兹巴拉斯拉夫间谍工厂能生产和“FD3”和“F1”型一样的精密照相机,常常将它们隐装在小型半导体收音机、耳聋助听器、衣刷、男人用的眼镜盒和女人用的连镜粉盒之中。
除了这些微型而善于伪装的照相机外,又有一种先进的“红外线照相机”。这种照相机能在黑暗中拍摄出清晰的照片。它的特点是,采用能透过红外辐射的锗制镜头和在胶片上涂一种对近红外辐射敏感的乳剂,即必须采用红外胶卷。一个间谍就携带着这种相机,在黑夜潜入一家军事工厂,打开保险柜,瞄准秘密图纸,在没有任何光亮的情况下,连续拍摄。后来这个间谍被情报机关逮捕,缴获了这架相机,专家们发现这种相机在四壁密封的绝对黑暗之中照样能拍摄出天晴像在太阳强光下一样的照片。
因为间谍使用的照相机大多是微型的,他们拍摄的距离有限。为了拍摄远距离外的目标,间谍技术部门又设计出了一种“长焦距摄影机”。它可以在这幢楼的房间里拍摄到距离较远的隔着几条街的对面楼内的人物照片。也可以通过百叶窗的窗口对准另一幢大厦的某个房间的办公桌,把桌上的秘密文件图纸拍摄下来。如果那个房间关上窗户,拉上窗帘,那么在“长焦距摄像机”的镜头前加装一个红外摄影器,就能透过窗帘、窗户,把房间内的任何景象拍摄得一览无遗。
60年代时,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新闻处工作的法国高级官员乔治·帕克是一个潜伏很深的间谍。他用一架浅红色的烟盒式微型电影摄影机,对北约组织的许多绝密军事情报进行拍摄。这个摄影机很灵敏,只要在文件上一移动,就会自动产生光源,供拍摄之用。把这个机子在文件上来回移动3次,就能把整页文件全部拍摄下来。简直像和小孩子玩游戏一样,又不会被轻易发现。后来,帕克又得到一种新颖的“复印型照相机”。在偷摄情报时,只要把这张“感光纸”放在文件上,用书一压就能把文件一字不漏地反印在感光纸上了。这种方法近年来又得到发展,日本一家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最新的
“狄鲍德复印改进相机”。这个小巧的看起来就像一本普通的笔记本,文件一夹进去就会自动进行拍照。苏联克格勃的间谍曾在美国偷窃“大力神”导弹图纸,就使用过一种尖端的复制文件精密相机,这种相机只有烟盒大小,内装3只微型电池,在目标的10~13厘米距离也能拍摄自如。
1972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宣布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电视照相机”。它的体积为5.1×5.7×7.6(厘米),重量不到一磅。这种相机在俄亥俄州美国空军实验室经过多次试验后投产。不久就被中央情报局的谍报技术部门加以改进,进一步缩小体积,使其光度透镜能将现场的微弱光线增强数千倍。如果在黑暗中拍照时,只要有一个像香烟头的亮光就能拍照。这种相机正在间谍活动中替代老式的照相机。据悉,美国为了研制出这种超级相机,至少已花费了一亿美元了。
国外间谍战中还有一种“窥视孔相机”。把这种微型相机贴在匙孔上或门镜上,就能够将室内的景象全部拍摄下来。此外还有“全气候型照相机”即日本“奥林巴斯AF- 1”。也可用于隧道、管道、火灾现场等恶劣条件下使用。此外还有“月光照相机”、“手腕照相机”、“钥匙圈型照相机”、
“戒指照相机”等等。
由于拍摄绝密情报的目标是为了传递给间谍总部研究,所以,胶卷的传递就至关重要了。胶卷的体积越小,就越容易安全转移。但是,因为胶卷太小,不借助有关工具就无法看清,于是,就又生产出了一种“微型胶片阅读器”。用这种阅读器就可以认读胶片上的任何文字内容了。这种“微型胶片阅读器”是间谍战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它的透镜往往巧妙地隐装在特殊打火机的钢轮下,转动钢轮,就等于在调整焦距,直到清晰地看到放大了的胶片内容。
美国的间谍机构特别重视在高空使用高精密的先进照相机来拍摄地面的重要设施。美国的一家报纸曾刊登了一幅照片:在莫斯科红场上一个苏联公民手持报纸边走边看……这张照片并不是在红场地面上拍摄的,而是在160公里高空上的间谍卫星用电子红外照相机拍摄下来的。美国谍报技术官员说:“我们可以把这张照片上苏联人手中报纸上的内容放大到可读的程度,使报纸上的俄文和图片一览无遗。”间谍卫星的高空照相机一般都使用特别的高分辨率的远距摄影机。其分辨率可达到0.3米。其覆盖面又往往达到几百平方公里。比如美国无线电公司制造的“高空摄像机”,其体积只有人的拳头大小,装有广角摄影镜头,可扫视和拍摄2000平方公里的面积。最近,法国研制出了一种“独眼巨人”红外扫描相机,安装在间谍侦察飞机上,可在夜间飞行时拍摄出清晰的地面照片。英国和西德生产的“T201扫描相机”,使用5米长的70毫米标准胶卷,可以记录下64公里长的景物图像。一种“天空间谍侦察照相枪”也别具一格。它像一把枪,按下射击按钮,就进行连续拍摄。它还能在军事训练中,不用实弹射击,就可以从照片判断是否射中了目标。苏联研制出的一种“地面长焦距窄视场相机”,在5公里的远距离之外拍照,可以把发射工事上的机枪发射孔和房屋的通气小窗拍摄下来,并能清晰地加以识别。
近来又生产出了高精尖的新型“红外和紫外照相机”。新式“红外照相机”适用于拍摄夜幕下的野战工事、铁路、桥梁、机场跑道等目标。也能透过军事工事上面覆盖的绿色伪装网和浓烟大雾拍到各种目标。新式“紫外照相机”是在镜头前装上精度很高的紫外滤光镜,这样就可以在雪地上发现并拍摄到经过白雪伪装或白色彩料伪装的目标。
远视仪
1960年5月1日发生了一件震动世界的大事,由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鲍尔士驾驶的U—2间谍飞机,在苏联斯维尔德洛伏斯克工业中心上空被击落。鲍尔士被苏联国家安全人员活捉。美国政府大吃一惊,不知道这架能够在20800米的高空上飞行的先进间谍飞机是被苏联什么先进武器击落的。当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到1965年,克格勃的一个间谍叛逃到西方后,才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底。原来是一个叫穆罕默德的阿富汗人担任了潜入巴基斯坦白沙瓦市空军基地的侦察员。穆罕默德在夜间,用当时最先进的红外线望远镜把机场停机坪上的所有情况都看得一清二楚,然后溜进 U—2间谍飞机内舱,在高度仪的塑料罩上换了一个特殊螺丝。这颗螺丝有很强的磁性。能扰乱高度仪,这样就导致U—2间谍飞机在飞越苏联上空时,不知道具体高度是多少而被苏联空军击落。
穆罕默德使用的这种“红外望远镜”是一种“夜视仪”。它能在黑暗中发觉150米内的物体行动。能在毫无光亮的情况下,清楚地识别38米远的物体和人体。一种小型的“红外夜视仪”可以装在步枪上,帮助夜间进行瞄准射击,还能发现坦克的发动机是否已发动、军舰的轮机舱位于哪个部位,以及油罐内是不是装满了油等情况。
夜视仪有“红外线夜视仪”和“天然微光夜视仪”两种。“红外线夜视仪”是用光电转换技术,将黑夜中的远距离目标变成可见图像的先进间谍武器。它又可分为:“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和“被动式红外夜视仪”两种。前者主要由红外线辐射源、红外线接受装置和高能电源组成。利用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线的差别进行搜索和观察;“被动式红外夜视仪”本身没有红外线辐射源,而是直接利用车辆、坦克、飞机、火炮、舰艇等任何机械与人体和动物身上发出的红外线热波,并把这种红外线热波变成可见光,输入夜视仪,就能看到影像并将影像按需要进行放大。
这种夜视技术在80年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又产生了更先进的“热像夜视仪”。它的可视距离较远,一般为2—3公里,在水面上进行观察时,其可视距离为10公里,在对空观察时可达20公里。“热像夜视仪”的另一个特殊性能,是如果目标离开的时间不久,热像仪还可以通过这个目标留下的“热痕迹”而看到目标先前在此地的“影子”。因此,热像仪也很快引起公安侦破机构的高度重视并加以利用。
由于“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发射的红外辐射线易被敌方谍报技术部门发觉,而“被动式红外夜视仪”又是依据目标的温差来决定图像的清晰度的,所以有一定的缺陷。这样,一种“微光夜视仪”也就应运而生了。它是利用微弱的夜天光进行观察的器具。由微光光学系统、像增强器 (微光管)、电源三部分组成。微光物镜将夜间景物成像于像增强器的摄入窗(光电阴极),像增强器将目标像亮度增强几万倍以上,在像增强器的输出窗(荧光屏)获得一个肉眼观察的可见图像。现在,“微光夜视仪”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可以观察到800米距离上的人员和1500米距离上的车辆,识别距离一般在1000米左右。
新近研制的“新星夜视仪”全重只有600克,有两片接目镜片和一个摄像管,用一块2.7伏的电池供电,可连续使用60小时。这种夜视仪的开关,对焦和目镜的调位操作都很简单方便,可以在黑夜中清楚地看到300米处的人体活动。这种“新星夜视仪”特别适用于间谍在夜间进行秘密观察,既不会被对方的任何先进测试仪器发现,又能像白天看望远镜一样观察目标。由于它能看到并放大远距离的目标,因此,这种“新星夜视仪”又广泛被安装到军队的轻武器上当作“夜间瞄准器”。
在间谍活动中,用远视仪来观察物体时,如果处在运动的物体上,就会使被观察的物体随之晃动而造成目标图像不清,于是,间谍技术部门又研制出了一种“稳像望远镜”。它是一种装有陀螺稳像装置的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在光路中加入一个与陀螺仪直接联在一块的反射镜,这样就能消除在车、船、飞机等运动物体上观察时所造成的晃动影响,而能像脚踏平地一样更清楚更遥远地观察目标。
随着摄影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国际间谍战中又出现了一种通过同温层,将影像折射回来的高级“超远距电气望远镜”。使用这种望远镜,可以在这一个大陆上观察并拍摄下另一个大陆上的照片。比如在莫斯科就可以看到并拍摄到美国领土上阿拉斯加的大油管,甚至在苏联东部的海参威可以清晰地拍下美国东海岸的纽约的摩天大楼照片。英国也制造了一种既能观察又能通信的远视仪,叫做“望远通信仪”。它的外表与普通望远镜相似,重量仅1.5公斤。右镜筒是标准的7倍单目望远镜,左镜筒为通信组件。当左镜筒安装上红外组件时,通信距离为1公里,安装上微波组件时,通信距离可达30公里。镜体左侧还可连接耳机和话筒,进行电声波联系。由于这种“望远通信仪”全天候性能好,在小雨、小雪、薄雾等不良气候条件下能正常使用,抗干扰性能强,又不易被敌方截获,所以在间谍活动中运用广泛。
死信箱
死信箱是间谍传递情报,接受指令,领取奖赏和小型间谍工具的传储器。一般有固定式死信箱,可携带式死信箱,活动式死信箱等。
固定式死信箱是一个经过挑选的无人交接点。挑选死信箱是一件复杂和责任重大的工作。首先的标准是尽可能不被发现,其次是它的位置必须容易向来接头取情报的人描述,再次是设立死信箱的地方必须是间谍随时都可以有理由去的地方。固定式死信箱往往设在栅栏内侧、公园、咖啡馆、酒吧、影剧院座椅下、墓碑缝隙里、厕所水箱里等几乎无人问津的地方。
苏联总参谋部情报部(GRU)在美国首都市中心一个公园的树洞里设下了一个“死信箱”。平时在午餐休息时,一名暗伏在美国机要部门的间谍就会把一个装有美国机密文件的密封小袋投入洞中。几分钟后,一名苏联“外交官”便会随手取走小袋,然后,立刻赶回停在美国国会大厦附近的汽车里进行复制。在20分钟内,再把文件送回树洞里,这样由刚才的间谍再取回文件,然后可以再原封不动地放回到美国机要部门的办公桌上。有一次,当“外交官”正要去取文件时,突然发现空中落下了一张白纸,捡起来一看:上面有
“绝密”的印记。这下他可吓坏了,他抬头一看,整个公园里有几十张类似的纸在飞扬。原来公园里准备过冬的松鼠住进了这个装有“死信箱”的树洞,而这些纸妨碍了它们做窝,于是松鼠就把这些文件用尖齿利爪撒咬了一阵后,就全部给弄出来了。苏联“外交官”急得要去捡这些文件时,一名美国警察出现了。可是这名警察却弯下腰把这些文件全都捡起来,并交给那名吓得呆若木鸡的苏联“外交官”,这真是戏剧性的一幕。原来警察把他当作白宫的工作人员,认为这是风偶然把他手中的文件给吹走了。苏联在美国设有几处重要的“死信箱”。比如在纽约165街到167街的一段水泥墙的小裂缝内和在特莱恩堡公园的一座路灯下,都装有微型塑料死信箱;在中央公园西部第74街和79街之间的一只铁邮筒下,也专门装上了一只磁性死信箱。
死信箱往往使用一种吸力非常大的磁铁传储器。只要把这个传储器轻轻地贴在有铁器的死信箱上,就会牢牢地吸住,不会被轻易发现或清扫掉。苏联总参情报局有一个上校军官,被西方收买为间谍。他就经常使用这种“磁性传储器”,把情报放在莫斯科一座大厦前厅门口的一排暖气片后面,这样,一名住在这幢大厦中的英国间谍就可以天天“顺手牵羊”地把情报取走。在北欧,一名克格勃军官在使用这种“磁性传储器”时,也发生过一幕惊险情景。这名军官使用的死信箱在一条河堤的一个铁制小排水管内。他在装作系鞋带时,小心地把“磁性传储器”放到排水管的内壁上。可是由于排水管上结上了一层薄冰,没能吸住,盒子就顺着管子滑下去,滑到了河里的薄冰上。但是河上结的冰又很薄,不能上去走,怎么办呢?这名军官急得满头大汗,突然他灵机一动,赶忙去买了一根钓鱼竿,整整花了一个半钟头的时间才把钓钩抛到小盒边,被磁铁吸住。他的举动令过路人感到惊讶,这时,他也只得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地卷着线,终于收回了那只倒霉而宝贵的盒子。
在二次大战时,因为许多住宅的主人都害怕打仗而远走他乡,所以许多间谍就利用这些无人居住的房子,在门外挂上一只信箱,使其成为一只“合法”的情报传储器了,在60年代,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和埃及情报局也经常使用常年关闭的住宅信箱来传递情报。
可携式死信箱是一种可以丢弃的容器。比如空罐头、空酒瓶、空烟盒或空纸盒等。它丢在普通的一般人都能看得见事先约定的地方,而且又不致会引起别人任何兴趣。但是这种容器要让前往取件的间谍易于识别,以便将其迅速取走。有的间谍对这种可携式死信箱特别感兴趣,认为它比固定式死信箱更灵活和更保险。如果事先就准备好一些特别的容器,则可靠保密性就更强了。比如:剜空的木片、石头、砖块、陶器、水泥块、塑料或石膏等等。克格勃的间谍就经常发现给他们的可携式死信箱往往是一团油灰,这团油灰外表被火烧得很干很硬,并且在脏灰里滚粘过,但掰开来里面却藏着行动指令和活动经费。
活动式死信箱往往隐蔽在公共汽车、轮船、飞机、火车或地铁上。吉思·索珀特是一名出生在瑞士的化学师,但是他被雇佣成了在比利时的头号间谍。他特别喜欢用活动式的死信箱来传递情报。索珀特常常把英法秘密协定的文件和许多工业技术秘密缩微胶卷隐蔽在牙膏瓶里,再把这支牙膏放到一大块沐浴用的海棉里面,然后就登上一趟去某地的夜间快车,把海绵藏在一等车箱盥洗间的铁格窗栏后面,再来到擦手纸自动售货机上用蜡笔做个记号,把一张“卡拉里牌”巧克力糖纸丢到废纸篓内,他就马上下车返回布鲁塞尔。当火车抵达目的地时,取信人只要看到擦手纸自动售货机上的记号和废纸篓里的巧克力包装纸就知道,活动式的死信箱正在启用。于是就把盥洗间内的海绵取走直接送往情报总部。
1973年10月,一名潜伏在美国新英格兰军事设施里的间谍曾把他窃取的机密军事情报放在波士顿航空班机厕所的手纸盒里,这也是一个活动式的死信箱。他想在飞机途中着陆停靠加油时,下机溜走,让约定好在航班终点的间谍来取走情报。但是不知怎么搞的,这只手纸盒被一个调皮的小孩弄翻了。9页机密官方文件散落在地板上,又让一个爱读间谍故事的服务员拾到了。于是机上保安人员立即将这名间谍逮捕了。因为后来经常发生劫机事件,所以利用飞机做为活动式死信箱的办法就不大使用了。
一般来说,间谍规定使用的死信箱有6个以上。在60年代,某国有一所被叫做“行政学校”的间谍学校。学校中的一门必修课就是如何设计准备6个秘密的情报死信箱。经过多次实践考核,方能合格“毕业”。当然,使用哪一种死信箱必须事先经过同意,而不得任意或轮流使用。间谍在把情报投入死信箱后,就要马上到约好的建筑物上用粉笔做个记号或按上个图钉,表示这只死信箱已经启用。几小时或一天之后,他又要到另一个指定的地点去寻找取信人留下的记号,如果找到这个记号,说明死信箱内的情报已被完全取走了。
这些天天都看得见但又常常是“熟视无睹”不引起注意的物件,是最容易被间谍利用成死信箱的。
流动暗盒
在我国古代的间谍活动中,常常有用风筝来传递情报的。间谍将情报卷成像火柴梗一样的细条,塞入风筝上的竹架孔内,然后将风筝放到天空上去,等到放完所有的线后,就用刀把线割断。这样,站在远处下风的接应间谍就跑去寻找断线风筝,从竹架孔内取出情报。我国古代条幅画的卷轴,也是绝妙的传密暗盒。用条幅画卷轴传递情报的方法,甚至被外国的高级间谍使用。英国陆军情报局曾经破获了一起重大的间谍案,反谍报官员发现一名间谍的许多密件都藏在一幅中国画的卷轴里。反谍报官员向检察院报告说:“绝密情报和大量钞票都藏在一幅挂在床旁墙壁上的中国画卷轴里。如果你用根针在卷轴末端的纹路之间细致地划找,就会发现有一个极小的针眼,这时只要把针插进针眼,然后往下一按,就会露出一个小把,随后就可以把轴的末端拧下来,这时,可以看到轴的里面是空心的,是一个隐藏密件的暗盒。”
因为这种传密暗盒体积大,招人眼目,所以,间谍技术部门又制作出了一种空心钱币。使用这种空心钱币,即使在大众广场之中进行交换,也不会引起反谍人员的注意。据说这种空心钱的发明是从阅读维克多·雨果著作的小说《悲惨世界》中得到启发的。雨果在书中写道:主人翁让·瓦尔让在被捕入狱时,暗揣了一个可以内藏小锉刀的空心钱币才得以从监狱里逃出来的。
1962年2月10日凌晨,在沟通西柏林与东区波茨坦的“团结桥”中部,有一道令人醒目的白线,一名苏联间谍阿贝尔和一名美国U—2间谍飞机驾驶员鲍尔士在这里各自交换对方。阿贝尔是一名资深的苏联高级间谍,是克格勃在北美以及中美洲的间谍网负责人,西方反谍报机关叫他“千面人”。他在美国纽约以摄影师的身份为掩护,从事间谍活动。他将窃取搞来的情报用各种特制空心日用品传递出去。有一次,他给一名间谍的一枚传递密件的中空银币丢失了。不知是真的失落,还是不慎当作真的银币用掉了。这枚银币被一名叫波塞的报童卖报时拿到了,波塞不小心在下楼时把银币跌下了楼梯,等他弯腰捡起这枚银币时,发现这枚1948年铸造印有杰弗逊头像的银币裂成了两半,里面还有一小片微型胶卷。在银币R字的部位有一个小针孔,只要用细针往里一戳,就能把银币上下两半分开,用来隐藏密件。报童波塞马上把银币送到了警察局。联邦调查局的密码破译专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破译这部“天书”的内容,直到后来另一名苏联间谍叛逃西方,这才抓住了阿贝尔。因为鲍尔士是在驾驶U—2间谍飞机侵犯苏联领空时被击落而被俘的,因此两国谍报总部经过协商,将两名间谍予以交换。
阿贝尔在美国也经常用一种空心螺丝来隐藏密件,把它随手丢弃在固定路灯柱脚的一块石头下。有时则把《美国家庭》或《更美的家庭和花园》这一类比较厚的杂志的钉书钉拆下来,把一条一条薄薄的缩微胶卷塞进去,再把杂志装钉处粘好,随后,就把这种杂志当作“留局待领邮件”寄往事先约定好的巴黎邮局。间谍在传递情报的过程中,使用的情报储存器是各色各样的。伦敦警察厅曾经破获过一起特大间谍案,警察在一名苏联间谍的卧室里搜查出了一只金属扁酒瓶。这只酒瓶的两边各有一个暗藏的夹层。在梳妆台的抽屉里,发现了一节可以把负极底盖旋开的空心电池和装有暗盒的口红。警察又搜出了一只夹层的朗森牌台式打火机,打火机内的微型密码本上涂有高锰酸钾,只要碰到一点点热度,就会立即焚烧。以色列的“摩萨德”就经常使用一种特制的不透光的的纸袋。把胶卷放在里面很保险。但一旦遇到危险,只要轻轻地一撕,袋内的胶卷就会曝光,这样,也就没有什么证据可以抓他了。英国反谍报人员还在另一名苏联间谍的公寓壁柜里搜到一条皮带,这条皮带的中段有一个秘密夹层用来储藏密件。有时甚至用特殊的材料制成中空的高档巧克力和航空牙膏作为情报储存器。
1974年1月15日的夜晚,一辆灰白色的车号为:“使01—0044”的伏尔加牌小轿车匆匆驶出苏联驻华大使馆,往东北郊疾驶。轿车在郊区的一个西坝河桥上停住,从车上下来了5个苏联人,与两名隐蔽特务联络接头。两名特务把一只白口罩递给苏联人,正在这时,我国公安人员突然出现,将这伙人抓获。经公安机关检查,发现这个白口罩是一个特制的“情报传储器”。口罩里面有一个小夹层,里面放着一个小塑料密封袋,在袋内藏着密写情报和一种大头针形的密写工具。这两名特务被依法逮捕,而那5名苏联人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予以驱逐出境。埃及情报局曾经派遣了一名年轻漂亮的姑娘去以色列特拉维夫进行情报交接。她贴身穿戴的胸罩,就是一只特殊的“情报传储器”,曾经用它传递过许多以色列军队的主要武器——“霍克”式防空导弹的情报。
因为传递情报容易被发现,所以,又有人发明了一种“握手粘剂”,把这种“握手粘剂”涂在缩微胶卷上,先粘在自己的右手掌心,然后在招待会、舞会等社会活动上,同传递对象握握手,这就会将缩微胶卷粘到对方的手心上去。有时间谍把缩微胶卷先粘在口唇边,看上去像一颗小痣,在亲吻女士的手时,把情报传递给对方。在社交场合中,也常常将缩微胶卷粘在一朵盛开的鲜艳的兰花上,当众送给女士。更有甚者,为了获取“活口”还专门设计制造了偷运人的“人箱”。
1964年,在意大利罗马菲乌齐诺机场,海关警卫在对一只标有“外交邮件”的白色皮箱的货单进行检查时,突然听到箱子里发出了呻吟声。海关警卫便询问带箱子到机场来的两名埃及外交官,里面装着什么物品。一名外交官回答说:“这箱子里仅仅是些乐器,刚才发出的声音恐怕是一只手风琴的声音。”这时,另一名外交官把海关警卫一推,跳上汽车载着这只箱子就开走了,警卫马上鸣笛追赶,截住了这辆汽车。警卫把箱子撬开,发现里面竟是一个被药物麻醉了的男人,嘴里塞着东西,身体被皮带捆在箱子里。原来,这个男人是一个为以色列摩萨德和埃及情报总局报务的双重间谍,埃及情报人员准备把他偷运到埃及去审判。因为飞机误点了2个小时,这名双重间谍身上的麻醉药开始失效,这才暴露了真相。
近年来,情报的秘密传递又发展为一门缩微技术。这种技术能把一卷胶卷缩小到一个直径仅为1毫米的微点。这样就可以反它伪装隐藏在一般私人信件的标点符号之中。像一本32开本书的一页内容竟能将其缩小到只有英文字母“i”上那个小点那么大。1974年4月的一天,西德电台广播了一条震惊西方的间谍新闻:西德总理勃兰特的私人政治助理纪尧姆以长期充当克格勃的间谍罪名被反谍报机关逮捕。勃兰特也不得不因为这件丑闻而辞职下台。警察在纪尧姆的住宅中搜出一整套的胶片显微技术设备。他经常用这套设备,把21厘米×29厘米面积的文件拍摄缩小成一个微点,然后粘在邮票的背面,通过正常的信件寄到东柏林。一般在收到缩微胶卷后,先要把有显微点的部分小心地剪下来放进特殊溶液之中,再取出来放在红外灯下烤热,直到暴露出“显微点”。这时要像外科大夫一样,用一根细针小心翼翼地把
“显微点”取下来,用吸墨纸吸干水分,然后就可以放在“胶片显微阅读器”下放大辨读了。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美国在发射的第一颗间谍卫星“萨摩斯号”上,装有一种高技术性能的情报储存器,叫做胶卷自动弹射暗盒。它是用纯金做成的。这是为了保护盒内的胶卷不受到高空的各种射线的破坏。当这颗间谍卫星拍摄下了大量秘密照片后飞抵太平洋上某一个特定地区时,巨型飞机C—119就一批一批地飞往那里,并且在飞机与飞机之间拉开尼龙网,来接受从“萨摩斯号”上自动弹射出来的“胶卷暗盒”,降落的胶卷暗盒在到达6096米的高度时,会自动打开降落伞,然后缓缓地落入尼龙网中。万一没有准确落入尼龙网而坠进大海的话,这只防水的胶卷暗盒就会漂浮在水面上,不断地发出预定频率的无线电信号,并且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化学剂,使胶片暗盒周围的大面积海水呈现出一片耀眼的金黄色。这样,搜索飞机或水上快艇就很容易发现并及时将它收回。如果还是搜索不到,到一定的时候,装在胶片暗盒内的自动定时装置就会将它引爆。
传递情报需要各种各样的器具和技术,但是,一旦处于危急状况下,情报的销毁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最近,英国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绝密资料粉碎机”。这个机器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粉碎速度快,销毁效果好。经它粉碎过的纸屑只有普通碎纸机所碎纸屑的1/10,胶片放进去更是毁得支离破碎,因而根本不再需要焚化。此外,机内的真空系统可以消除灰尘并能自动将废纸屑收集压紧,注入胶液,形成硬块,使绝密文件的内容荡然无存。
还有一种“密码开启爆炸储存器”。这是一只用密码锁住的“情报储存器”,就像一只小型保险柜,不懂密码就无法打开取出里面的情报。如果用工具去撬开,就会触发里面夹层内的炸药,将“储存器”与里面的情报顷刻之间炸得粉碎。苏联克格勃前几年常常发给间谍使用一种“自动字盘保险情报传储器”。这是一件布面的塑料盒子,把胶卷放进去上锁后,把锁上的字盘拧转 180度。这种字盘转后就必须在开启时再旋转到一个固定的安全位置,才能安全地打开盒盖取出胶卷。如果不能把字盘转到安全位置而企图打开盒子,盒内的胶卷便会立刻自动燃尽,即使打开了盒盖,也只剩下一堆灰烬了。
射击、爆炸暗杀武器
60年代初,在西德的罗拉茨城,刚刚从埃及搞完火箭工程回国探亲的电子专家克兰沃特博士,在驾车行驶中,突然遭到暗杀者枪击。子弹穿过了车窗玻璃,打进了他的羊毛围巾里。这一切都发生在瞬息之间,而且无声无息,直到克兰沃特博士发现车窗玻璃上和围巾上有两个小圆洞时,才知道自己差点送了命。
枪击克兰沃特博士的暗杀武器是间谍战中最常用的“无声自动手枪”。它的射击声极其微弱,人耳根本听不到。它是在普通枪管上再装上一个消声筒来消声的。有的无声手枪是采用橡胶缓冲器来消声。它们都具有消音、消烟、消光的性能。间谍技术专家往往把无声武器伪装到各类日用品中,这样就便于携带,不易被发觉,而且还能在对方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发动突袭。
苏联克格勃的一个叛逃者曾经向西德情报部门交出过一种外表伪装成
“金香烟盒”的无声暗杀武器。这个“香烟盒”底部有一个挤压式开关,一旦受到挤压,盒盖就向上弹开,无声地发射出杀伤力极强的有毒钢弹,也叫
“达姆弹”。这种子弹是一种弹头带十字形切口,或孔穴的炸裂枪弹,射入人体后便发生炸裂,因此,中弹者往往近距离 (抽烟时)被打得脑浆迸溅。还有一种“电击发无声手枪”,击中人体后则使人晕眩,失去抵抗力,如果换上一种“软弹头”(弹头内含有一粒氰化物),只要稍稍擦破点皮便立刻致人死亡。
近来美国又发明了一种最新式的亚致命间谍武器,叫:TASEY电枪。它是由一个手电筒和两格小空间组成。每格小空间内放置一个小匣子,匣内藏有一个微小的倒刺及连接倒刺的电线。手电筒用来瞄准和照亮前方目标,一旦瞄准了目标,扣动扳机,匣内的倒刺就迅速无声地射出,命中率极高。倒刺命中目标后,手电筒内的强力电池就释放出强大的电流,使目标在2~3秒钟内发生肌肉痉挛而无法动弹,如果电流持续10秒钟,那么即使一个再健壮的人也会完全丧失了知觉。同类的暗杀武器还有一种“特死枪”,开枪后,立即放出5万伏高的电压,即使不直接命中人体而挂钩在对方的衣服上,也会使对方的心脏立刻狂跳(每分钟180跳以上)而被迅速制服。1985年在国际间谍战中又出现了一种高科技的“远程火箭手枪”。这种手枪的发射体后面装有4个钉头般的反冲器。装上4~5枚2.5厘米长的“火箭子弹”后扣动扳机,锥子便会把“火箭子弹”往后猛推,撞到4个反冲器上,这时,反冲器就点燃发射火药而弹簧夹子却紧紧地夹住“火箭子弹”喷射出去。这种手枪的特点是射程远,命中率高,威力大。
曾在中央情报局的“火器管理局特务暗杀武器收集所”里,收藏和陈列着许许多多奇形异状的暗杀武器。有“烟斗枪”“打火机枪”“手杖枪”“钢笔枪”“手表枪”“皮夹枪”“项链枪”“雨伞枪”“轮胎压力计枪”“戒指枪”等等,其中较新式的为“手提式公文箱枪”。它装有一支5.59毫米口径并带有消声器的短枪,箱子前端有一不被注意的小孔,即枪口。枪的击发装置由传动杆同箱外提手处的一个铜指环相连,只要扣动铜指环,子弹便从箱中射出。还有一种“香烟枪”,它看上去与香烟毫无异样,但揭开锡纸后便会露出一根6.35毫米口径的枪管,在香烟的侧面装有压杆式触发扳机。还有一把铜制的大门钥匙,里面也装有6.35毫米口径的微型无声枪。一种多功能暗杀匕首也很特别,它的锋刃长 14厘米,刀尖和血槽中可以放上剧毒药物,刀背是锯齿状的。尤其是刀鞘设计得更妙,可装有指北针、信号反光镜、螺丝刀等应急工具,刀鞘的底部还有一把折叠叉,只要接上一根乳胶管就成了一把弹弓。
在射爆暗杀武器中,各种各样的暗杀炸弹也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它价格低,安装容易,爆炸力大,所以在当今的间谍暗杀活动中,使用得越来越多了。1982年8月,巴希尔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以色列摩萨德的支持帮助下,当选为黎巴嫩总统。在一次重要会见时,突然巴希尔的办公大楼中一声巨响,一颗遥控强力炸弹炸了,办公大楼遭到严重破坏,巴希尔也当即粉身碎骨。摩萨德立即着手调查这起暗杀案,终于抓获了一个间谍,这名间谍供认是他把一颗强力暗杀炸弹放在巴希尔的办公大楼里,然后在几公里外用一个校准频率的电子遥控装置在巴希尔到达办公大楼时引爆。这种“电子遥控炸弹”比过去的“定时炸弹”要先进得多。因为“定时炸弹”的起爆时间只能预先确定,如果有什么变化不测,也难以随时更改起爆时间。要是在起爆前被对方谍报技术专家发现,就会被拆除引信而报废。“电子遥控炸弹”则不然,它可以在任何时间随心所欲地起爆,而且一旦被对方发现,也很难拆除引信。因为“电子遥控炸弹”中往往装有一个“振动传感器”,只要有人触动它,远处的遥控间谍便能立即知道炸弹已被发现,这时只要按下引爆电钮,就能同时把炸弹和发现者一起炸毁。
70年代初,一名以色列的外交官在伦敦收到了一封来自海外的信,当他拆开信封时,信件突然爆炸,这名外交官当即殒命。这种“信件式暗杀炸弹”是用一种强力胶质炸药制成的。胶质炸药的特点是不吸湿,可以做成“薄饼”形,但它却对冲击、摩擦的感受很灵敏,即使在冻结或者半冻结的状态下,只要遇上轻微的冲击和摩擦,它就会轰然爆炸。那个以色列外交官就是在开信封,抽出信纸时,引起了摩擦而导致了爆炸。还有一种“塑性炸弹”,它是由一种柔软可塑的固体炸药制成的,能够将它塑造成各种形状,国外谍报专家常常把它做成钥匙、烟缸、项链鸡心,或者做成口香糖、橡皮泥和装入牙膏、圆珠笔芯内,简直与真物一模一样。近几年来运用比较多的是一种“橡皮粘合炸弹”,其摧毁力很大,可以捏成各种形状粘在汽车等物品上,利用汽车发动机排出的热量起爆,或者插上一个微型电子引爆管,远距离遥控引爆。这类炸弹由于不用任何外壳,又可做成各种形状,即使是X光也看不透它的真面目。美国曾研制出一种装有橡胶炸药的“雪茄”,准备派间谍潜入古巴,去暗杀嗜烟的国家领导人,由于泄露了机密,便又设计出了一种类似海底岩礁上的贝壳的遥控水中炸弹,派蛙人安装在古巴的要人们经常去游泳的海滨浴场伺机进行暗杀。西德军事谍报机构制造了一种新式的“头盔枪”,可以发射爆炸力很强的无壳弹,命中率高,使用简便。最近又有一种“窒息弹”问世,它利用化学反应起爆,爆炸后释放出来的化学气体迅速将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从而使对方窒息昏倒或死亡。荷兰生产的“V40乒乓球手雷”,很适宜间谍搞破坏活动,它的直径只有3.7厘米,仅重120克,一个人可以携带几十枚,投掷距离远,爆破力大,杀伤力强,是间谍暗杀战中的“抢手货”。
化学暗杀武器
自从滑膛枪问世后,化学毒剂就广泛地运用到各类枪炮弹上去了,尤其在间谍战中,化学暗杀武器一直是那些“冷血杀手”最常用的暗杀凶器。
60年代时,有个反窃听电子专家赫斯特·舒维尔克曼在大使馆中查获了许多窃听器,并用反窃听武器击毁,击伤了对方的窃听装置和窃听人员后,引起了对方的仇恨。有一天,他乘车到一所教堂去做祷告,舒维尔克曼看见有一个中年人正跪在耶稣复活的大油画前静静地在祈祷,当舒维尔克曼走近油画时,那个中年人就礼貌地站了起来,擦过舒维尔克曼便匆匆忙忙地走进了教堂。这时舒维尔克曼觉得左屁股上的裤子湿漉漉的,还闻到了一股烂白菜的臭味,几秒钟后,那弄湿的部位冷得像冰一样,痛得他倒地乱嚷。同伴们立即把他送进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是一种叫“芥茉毒瓦斯液”造成的重伤。经过多次全力抢救,才算没丢掉性命。反间谍机关根据种种情况和资料分析,弄清了这一次用化学暗杀武器进行暗杀的详情:那个杀手用一个小型压缩气筒,装进液态的氮化芥子瓦斯,用压力喷出,致使舒维尔克曼中毒,如果得不到及时抢救,就将侵蚀肺部,使皮肤糜烂,眼晴失明,直至死亡。
现代化学暗杀武器可分为糜烂性、神经性、全身中毒性、失能性、窒息性等毒剂类型。糜烂性毒剂能使皮肤溃烂和严重伤害内脏器官,主要用芥子气和路易氏气等。神经性毒剂是一种破坏神经系统功能的凶器,主要使用沙林、梭曼等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会破坏人体内细胞的氧化功能,引起呼吸困难,强烈抽筋,直至死亡。它采用的成份主要是氢氰酸和氯化氰。失能性毒剂主要采用毕兹毒剂,会引起精神错乱、幻觉、听视觉障碍等症状,丧失意志而听人任意摆布。窒息性毒剂的中毒症状是缺氧窒息,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口吐泡沫,最后抽搐死亡。
有的间谍机构专设了“技术管理局”,专门制造、供应间谍杀手用的暗杀武器。其中特别厉害的是一种“毒针”,它像一根注射针头,针管内装满了剧毒化学药品或剧毒细菌,把它安装在钢笔、铅笔中,只要轻轻地碰伤一丁点儿表皮,就会立即使人呼吸窒息,心脏麻痹而迅速死亡。有的女间谍常常在手指上戴有一枚光彩夺目的“宝石戒指”,这枚戒指内就装有“毒针”。这些自称是“燕子”的女间谍往往在与要暗杀的对象握手或拥抱时,毫不费力地干掉对方。
早在50年代末期,有的间谍机构所制造使用的化学暗杀武器已经很先进了。一名绰号叫“冷血杀手”的恐怖分子史塔辛斯基前往慕尼黑去执行暗杀任务。他拿到了一支很奇怪的“手枪”。这把“手枪”的枪托上有一根直径1.3厘米,长17.8厘米的金属管,里面装着毒药。史塔辛斯基拿着这把“电击发毒雾无声手枪”来到那个暗杀对象的住所,他先吞下一粒保护自身的解毒丸,然后用报纸包住手枪,在报纸上挖了一个小洞露出枪口,对准那个正走上楼梯来的人就是一枪,几乎在一秒钟之内,那个人连哼也没哼一声,便从楼梯上滚了下去,无声无息地死了。史塔辛斯基赶快从衣袋里掏出一个小玻璃瓶将它打破,深深地吸了口解毒气,便若无其事地走了。这类暗杀武器因为是用毒剂,所以对暗杀者自身也有着严重感染毒剂的危险。因此,在使用这类暗杀武器时,往往有相应的解毒药来消毒防毒,保障自己的安全。
为了使间谍所知道的高度秘密不被泄露,有的间谍技术机构也生产了一种“自杀丸”,来配发给己方派出去的间谍,使他们在危急关头时,吞下“自杀丸”便能马上无任何痛苦地死去。二次大战中,纳粹德国的间谍往往在口腔内装上一颗含有氰化物或眼镜蛇毒的假牙,一旦事情败露,就咬碎假牙自杀。美国驾驶U—2间谍飞机侵入苏联领空被击落俘获的飞行员鲍尔士,曾向苏方交出了一个挂在脖子上像吉祥锁一样的小银元,如果把它的金属环拧下来,便会发现里面有一根粗针,其实它是一个外鞘,一拨开后,里面又有一根细针,在针尖上有一小槽,槽内是一些带粘性的褐色物质,即马钱子毒剂。只要轻轻一刺皮肤,便立刻丧命。鲍尔士没有用它来自杀,反而供出了这种剧毒化学品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花费了300多万美元才研制出来的一种贝类毒素。
在“电击发毒雾无声手枪”的基础上,又研制出了“双管毒气枪”,它可以同时打死两个人,而且被暗杀者的尸体即使让最有经验的法医解剖,也只能诊断为死于心脏病。只有打开头颅,将大脑进行极其细致地解剖检查,才有可能发现极少量的氢氰酸的残留物。70年代后,有间谍使用过“毒气伞枪”进行暗杀。这种“毒气伞枪”的外形与真伞一样,只是在伞尖的顶端暗中装有一个“毒弹发射管”,扣动的扳机开关在伞把上,只要把伞尖对准某人,一按伞把上扳机,就会发射出一粒超小型的毒气弹。这粒毒气弹只有1.52毫米直径,弹壳是用90%和10%的白金及铱制成,弹壳中央又有4个直径仅0.35毫米的小孔,用来装填约2~3毫克的蓖麻毒素,但即使是这一丁点儿毒药,也足以让一个强壮如牛的人一命呜呼。还有一种“黑叶40钢笔注射枪”。它的枪管实际上是一根极细的注射针头,里面灌有剧毒的“黑叶40”。把它伪装在钢笔内,只要在暗杀对象的手背上像玩一样地轻轻敲打几下,毒液就迅速进入血液,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其他还有“毒衣”“芥子气软膏枪”“握手暗杀化学粉末”“失明毒剂胶囊”等化学暗杀武器。
美国和日本的一些间谍机构,近来正在大力研制发展神经性毒剂暗杀武器。美国中央情报局有一个代号为“MKULTRA”的绝密计划,主要是研究用LSD(麦角酸二乙基酰胺)来试验使人丧失意志并受人任意指使摆布的毒剂。一旦中了这种毒,受害者便会狂笑不已,问他什么他便答什么,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引起种种麻痹和幻觉。英国曾研制出一种更奇异的“荷尔蒙毒针枪”,用它在煮熟的食品中注入“雌性荷尔蒙”,男人吃了这种食品后,就会掉光胡须,嗓子声变尖,乳房膨胀,女模女样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