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空对空导弹

 




  在未来战争中,为了保证地面部队战斗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对地 (海)面部队进行有效的空中支援,必须夺取制空权。空战仍将是获得和保持空中优势的主要手段之一。空对空导弹的问世,改变了世界飞机之间枪炮相拼、飞机相撞的“肉搏战”。它为现代的空战提供了“杀手锏”,可以说,在有效射程之内谁抢先发射导弹,谁就可能取得优势。

  还是先来让我们看一下现代战争中空对空导弹的运用吧。1982年4月2日,英阿马岛之战爆发了,在争夺制空权过程中,英军从“海鹞”式舰载战斗机上发射了空对空导弹27枚,基中有24枚命中了目标,命中率达89%。英军特混舰队就是依靠这些装备“响尾蛇”导弹的20架舰载机,夺取了制空、制海权。

  英阿马岛之战中空对空导弹的运用,留给人们的一个重要的启示,即空战已经进入到导弹时代,导弹已经成了未来空战不可缺少的“杀手锏”。

  那么,什么是空对空导弹?未来的空对空导弹又是怎样的呢?

  空对空导弹,就是一种从飞行器上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它是歼击机的主要空战武器,也常装备到歼击轰炸机、强击机上。

  空对空导弹通常由弹体与弹翼、制导装置、战斗部、动力装置等组成。它与机载火力控制、探测跟踪、发射系统等构成空对空导弹武器系统。

  1944年4月,德国首先研制了X-4有线制导空对空导弹。40多年来,空对空导弹已发展到近60种,繁衍了三代,正在研制的未来导弹还有10多种。50年代以前,美国首先研制了以红外制导为主采用自主尾追方式的第一代产品。如“响尾蛇”AIM-9A,随后是英国的“火光”,法国的“玛特拉”511,前苏联的“碱” AA-1等。这类近距红外制导的导弹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快、能自主攻击目标等特点。一般射程2~6公里,速度可达2.5倍音速。

  60年代,为了适应新型喷气轰炸机、战斗机的需要,又出现了以扩大攻击范围为特征的第二代空对空导弹。它增大了射程,有红外和雷达两种制导方式。此后,为实施远距离攻击超高低空、超音速轰炸机和歼轰机开始向两极发展,出现了中、远程全高度拦截和近距离格斗两大类的第三代空对空导弹。战术、技术性能又有了很大提高,导弹射程已达30~150公里。如美国的“不死鸟”导弹,射程甚至达到200公里,既能尾追,又能迎击;既能向下攻击,又能向上攻击;还具有齐射攻击多目标能力,能截获、跟踪、分析24个目标,命中概率达80%以上。

  今后,随着红外、激光、微电子等技术的发展,必将使空对空导弹在制导精度、机动能力和杀伤效能等方面有长足的发展。据专家们预测,未来的空对空导弹将具有以下多种能力:一是具有全天候、全高度和全方位的攻击能力,特别是具有下视下射能力,超视距攻击能力;二是采用“发射后不管”的制导方式,具有自主截获目标的能力;三是提高抗干扰和自动识别目标性能,具有对多目标进行攻击的能力;四是提高自身的“隐形”本领,又对“隐形”目标具有截获和跟踪能力;五是要加大最大发射距离和减小最小发射距离等。

  北约未来的空对空导弹。以英国和德国为主,北约各国正在联合研制一种AIM-132空对空格斗导弹。为此,北约成立了一个BBG跨国公司,专司对该型导弹的研制。

  该型导弹与现装备的美国“响尾蛇”导弹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速度快等特点。它能同时和处于不同方位上的几个目标交战。

  该导弹最大发射距离为10公里,最小射程1000米,速度为高超音速,采用红外或主动雷达制导。弹长2.73米,弹径168毫米,翼展280毫米,弹重70千克。战斗部为冲击波破片式,高能炸药。动力装置为双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预计该型导弹将于90年代陆续装备北约部队。

  美国未来的空对空导弹。美国正在研制的空对空导弹有多种。其中,AIM-120导弹是一种未来的中距空对空导弹,它具有自动跟踪目标等特性。该型导弹弹长3.55米,直径18.3厘米,弹簧翼展52.6厘米,尾翼翼展62.7厘米,重约152千克,采用复合制导体制,弹道初段采用惯性制导,末段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制导系统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微波集成电路、固态功率器件和全数字控制系统等,致使电子设备的重量大大减小。战斗部的重量约为23千克。最大射程75公里。

  据称,美国拟把它作为现装备的“麻雀”导弹的后继弹,将于90年代投入部队使用。该弹与现装备的各型空对空导弹相比具有以下使用特点:

  一是发射后不管。导弹采用综合制导时,不要求机载雷达连续跟踪目标。能自动追踪和分辨攻击目标。

  二是能攻击多目标。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能边扫描、边跟踪,能识别多个目标,不至于造成两枚导弹同时攻击一个目标。

  三是快速拦截、低空大过载。由于它能在较远处拦截目标,因而提高了载机的生存能力。

  四是脱靶量小。由于采取了末段机动等多种技术措施,使导弹命中率大大提高。采用的多普勒效应主动近炸引信,起爆准确,有较高的杀伤概率。

  五是抑制杂波和抗干扰。

  此外,该型导弹还可根据情况,选择三种发射方式:无干扰时的正常发射;机载雷达跟踪干扰源发射;目视发射等。

  法国未来的空对空导弹。法国未来将装备一种称为“米卡” MICA的拦截和空战导弹。

  该弹最大射程超过50公里,弹重110千克,弹长3.1米,弹径32厘米,翼展61厘米,采用惯性、红外或主动雷达的综合制导方式。该弹具有中距拦截和近距格斗的双重任务。导弹拥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载机能连续攻击6~8个目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命中率高等特点。

  总之,未来世界各国的空对空导弹将进一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现代的军用高技术,已为未来的空战“杀手锏”提供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未来的坦克

  “坦克”一词是英语“tank”的音泽,原意是储存液体或气体的容器。坦克自1916年诞生以来,已走过70多年的戎马生涯。战争的实践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坦克在战场上的重要作用。美军陆军参谋长曾感慨地说:“坦克仍是今天战场上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也是最理想的进攻性武器。”“在核条件下,坦克仍是突破陆地和扩大战果的主要手段。”未来学家们则认为:坦克是陆战之王,它集“火力”、“机动性”和“防护”于一身,并把这三者完美地协调起来。坦克仍然是能在炮火支援下战斗和运动的唯一车辆,且在下一个1/4世纪必将仍是主要的陆战武器。

  现代坦克的主要结构部件有:

  装甲车体和炮塔。它用于容纳战斗员,配置各种武器、机件、仪表,并保护其免遭敌人的一般兵器伤害。车体是由装甲钢板焊接或浇铸而成的密闭性箱体。炮塔则通常都是浇铸而成的,位于车体之上,可通过电操纵装置或液压操纵装置,并辅之以手摇方向机操纵,带动火炮旋转或仰俯。但也出现了无炮塔的坦克。

  武器系统。它主要包括火炮、机枪、火力控制系统等。坦克上安装的机枪,有与火炮并列的机枪和高射机枪。有的坦克还配有反坦克导弹。为提高行进间射击精度,现代坦克大都有双向 (纵向和横向)稳定器。此外还有观察瞄准器、测距仪、计算机系统等。

  动力、传动、操纵装置与行动部分。坦克大都采用大功率柴油发动机。传动装置由若干部件和机件组成。行动部分包括履带推进器和悬挂装置,用以保持坦克沿起伏地行驶及通过天然和人工障碍物。

  观察及瞄准装置。为了驾驶、观察战场、监视和选择目标,坦克上装有观察仪器,最普遍的是潜望镜。为便于夜间行进和射击,还装有多种夜视仪。此外,还有光学瞄准具等。

  电器、通信设备。它主要包括发电机、蓄电池、各种仪器仪表、照明、信号装置等。坦克通常使用超短波天线电台通信,内部各乘员间主要使用车内通话器。

  灭火、防护装置。坦克装有半自动或自动灭火设备,以及手提式灭火器。为了防原子武器、化学武器等,还装有专门的防核辐射、防放射性污染系统及空气滤毒装置。此外还有潜渡辅助设备、烟幕施放装置等。

  坦克分类方法大致有两种:

  按坦克的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分,有轻型坦克、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三种。轻型坦克战斗全重10~20吨,火炮口径一般在85毫米以内,主要用于侦察、警戒及特殊条件下作战。中型坦克战斗全重20~4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05毫米,用于执行装甲兵的主要战斗任务,是陆军突击的主要力量。重型坦克战斗全重40~6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25毫米,主要用于支援中型坦克战斗。

  按坦克的用途分类,有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主战坦克取代了传统的中型、重型坦克,是现代装甲兵的主要战斗兵器,用于完成多种作战任务。如美国的M—60A、M—1,前苏联的T—72、T—80等。特种坦克是装有特殊设

  1备、担负专门任务的坦克,如侦察、空降、水陆两用和喷火坦克。

  坦克作为未来陆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正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更新,日趋完善。为了更好地发挥坦克的快速突击作用,并有效地同地面、空中的各种反坦克武器作战,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制新一代主战坦克,在控制坦克重量、尺寸和成本的条件下,较大幅度地提高其摧毁力、生存力和适应性。

  据军事专家预测,未来坦克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继续增大火炮口径;研究炮射高速导弹和反直升机炮弹,以及液体发射药火炮、电磁炮、激光炮等;减小发动机的体积和重量,大力发展防弹能力强而重量轻的装甲;采用隐身技术等。

  各具特色,多种结构型式的未来坦克:

  无炮塔坦克。到2000年,将会出现一种没有炮塔的坦克。该型坦克,火炮是敞露在外面的,它通过一个顶架把火炮装在车体上,可相对于车体和顶架作水平和俯仰运动。全体坦克乘员位于车体内较低位置,因此中弹区域大为减小。这种坦克在隐蔽射击时,不仅中弹面积最小,而且火线也最高,既能提高生存力,又有利于发挥火力。该车型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如下优点:一是能够使乘员舱和发动机舱的旁侧及顶部得到同样的防护,以抗击对方对旁侧和顶部的攻击;二是与常规炮塔设计比较,在视平面内能减小目标面积40%~50%;三是如安装相同的重型坦克炮,该坦克只相当于有炮塔重量的2/3。瑞典已生产出无炮塔的“S”型坦克(斯卓夫—103B)。

  前苏联的无炮塔坦克。这是继前苏联T-80坦克出现后,又一次使西方感到震惊的新型坦克。西方有人称其为T-90型坦克。据西方情报机构透露,该型坦克我已生产了1200辆。该坦克主要武器是一门既可发射炮弹又可发射导弹、口径为135毫米的滑膛炮,这是世界上主战坦克中口径最大的一种坦克炮。此外,车上还装有激光报警和激光致盲装置等。

  美国的未来新型坦克。美军从80年代初就开始了下一代坦克的设计,例如TTB型坦克系列。另外,还有一种M5型“斯塔利将军”式坦克。这种坦克乘员二人,配有最新一代超级VIC型计算机。该车基本上不受电磁脉冲干扰,能不间断地控制坦克保养状况以及热、化学、辐射、激光传感器,并能进行人机语音联系,能发出警报、接受指标和完成简单命令等。它是一种不同于现今坦克的、高性能的新型坦克。

  专打飞机的新型坦克。由瑞士康达域斯公司研制的ATAK—35防空坦克,是一种未来专门对付空中目标的高射坦克。它装有性能卓越的防空武器系统,用来对付敌方攻击型直升机、战斗轰炸机和来自敌方的其他现代化武器的威胁。

  这种高射坦克的底盘和行走装置似一辆中型坦克。它具有火力猛、装甲强、履带性能优越等特点,能部署在地形崎岖,气候恶劣和受核、化污染的战场上。该车乘员是三人,非常情况下也能一人操纵高射武器。搜索目标由雷达和光学仪器负责,装有夜视红外侦测仪器。一台军用大容量计算机,负责处理各种信息。火力系统由二门加农炮组成,采用两种炮弹,一种专门打击空中目标,一种用于打击地面目标。射击时能根据敌情灵活选择,也可混合使用两种弹道相同的高射炮弹。射击的炸点长度由电脑控制,射击速度高达每分钟1100发,约合每秒钟18发,其弹雨之猛烈可想而知。特别有效的是炮弹分布合理,弹道平直,因而命中目标率极高,具有极大的杀伤力。

  此外,由于采用的脱壳穿甲弹速度快、火力猛,即使敌机能利用地形隐蔽急速俯冲,它也能应付自如,使目标难逃厄运。

  除以上介绍的几种未来坦克外,日本、德国、瑞士等国也都设计了各自的“未来坦克”、“21世纪的坦克”、“第四代坦克”等。坦克——这一“陆战之王”,必将在未来的战场上,再度展示出它的威武雄风。

  未来的地雷

  地雷,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土”武器。电影《地雷战》中,那处处埋设的地雷、石雷、水雷,把日本鬼子炸得人仰马翻,寸步难行,显示了足够的威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大约布设了各种地雷达两亿枚之多。仅在一次防御作战中,就布设了180万颗反坦克地雷,毁伤德军坦克和自行火炮1056辆,数千名官兵丢命。二次大战后,地雷这一武器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运用。在1965~1970年发生的局部战争中,伤亡于地雷的人数占11%~33%,毁伤于地雷的坦克占70%。比二次大战时分别上升了3~10倍。实践使人们再一次认识到,现代战争并没有降低地雷的作用。随着电子、传感器和布雷技术的发展,地雷已经跨入了现代武器的行列。

  现代地雷虽然种类繁多、作用各异,但其基本结构大致相同,都由雷体和引信两大部分组成。

  雷体是杀伤和破坏目标的战斗部分,包括雷壳和装药两部分。雷壳接材料性质区分,主要有金属和塑料两种。现代地雷大多采用塑料雷壳,优点是防探测性能好,重量轻。还有一种无雷壳的地雷,实际上是使装药硬化,代替了雷壳的作用。壳内的装药,通常是高能常规炸药,也有化学战剂、核装药等特殊装料的。

  引信好比地雷的“大脑”,一般装在雷体上端中央或体内。是识别目标、控制炸药适时爆炸的装置。它决定地雷的准确可靠、抗干扰和自毁反排性能。按作用原理分,现代地雷分为触发引信、非触发引信和时间引信三类。触发引信是利用目标的碾压、接触或碰撞而引爆的地雷。非触发引信是利用引信周围的物理场来感受目标信息,当目标进入地雷作用范围时引爆地雷的。时间引信又叫定时引信,按预先装定的时间,到时引爆地雷。此外,有些地雷还装有防排雷的不可取出装置、反拆卸装置、定时自毁或失效装置等。

  目前世界各国研制和装备的地雷品种超过300种。按用途可分为,防步兵地雷、防坦克地雷和特种地雷。其中特种地雷包括化学地雷、核地雷、信号地雷、照明、燃烧地雷以及诡雷等多种。按控制方式可分为,操纵地雷、非操纵地雷。按抗爆炸冲击波的能力可分为,耐爆地雷、非耐爆地雷。按是否能自寻目标可分为被动式地雷和主动式地雷。按布设方式可分为可撒布地雷和非撒布地雷等。

  自动机动地雷。美国为了适应未来作战的需要,正在积极研制两种特种机动地雷——代号“赫尔卡斯”和“巡逻人”。“赫尔卡斯”是一种既能自动空中投送,也能自动实施快速攻击的机动地雷快速攻击时,它能利用地面效应技术,在高低不平的战场上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自动行走、搜索目标并实施攻击。当空中投送使用时,它能在指定地域,自动探测目标,一旦发现进攻目标时,即由探测传感器起动光电寻的系统,用火箭推进,迅速盯着装甲目标,并能在飞行进程中不断修正寻的系统的误差,直至击中目标,弹头爆炸。“巡逻人”地雷,是一种小型的(约重45千克)和高度机动的电动四轮车辆,设有空心装药弹头。它可以克服障碍、脱离道路高速机动。它在有利地形上实施攻击时,可关掉马达,启动火箭推行,追击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公里。该型地雷采用光纤导线进行遥控,既可自动撞击目标爆炸,也可通过遥控选择不同攻击目标实施遥控起爆。此外,它还具有两栖作战能力,能在河流和池塘中浮江或涉渡,去完成攻击任务。

  自动发射反坦克地雷。反坦克地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坦克的出现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西方些国家在试制一种能自行机动发射的反坦克地雷。由于这种地雷主要是攻击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的侧向装甲,所以又叫自动反侧甲地雷。德国将研制一种叫“PARM”的侧甲雷。这种地雷威力具有现代十颗常规反坦克地雷的功效。该系统总重约10千克,放置在三角架上。三角架可作360°旋转,并可在-45°~+90°范围内作俯仰运动。地雷有效攻击范围为2~40米。当一条0.3毫米粗的光纤线被目标弄断时,地雷引信就会受到感应而自动起爆,地雷将会像出膛的炮弹一样,直奔坦克的侧向装甲。此雷可保持40多天始终处于战斗状态,能够击穿70~80毫米厚的侧装甲,并杀伤车内人员和毁坏车内设备。

  英国将试制一种叫“劳动”的侧甲雷。它是由一具新式的反坦克火箭筒、支架和自动侦察瞄准系统构成的。这种由火箭筒发射的侧甲雷主要用来封锁装甲车辆通过的道路。布雷时,先用瞄准具进行瞄准,根据目标运动的方向预先调整好发射管上的多种作用传感器系统。一旦传感器探出重型履带车辆或轮式装甲目标时,就立即进入发射状态。当目标通过火力线时,侧甲雷可以在10-100米范围内自动发射,捕获目标攻击。

  法国也在研制一种叫“F-1”的反坦克侧甲雷,该雷安装有红外及声响传感系统,它能自动侦测出80米以内的装甲目标发出的红外线及声响,然后自动发射地雷并引导地雷准确地击中目标。

  地效飞机

  地效飞机,是根据一门新的边缘技术——“表面效应翼技术”制成的一种飞行器,主要用于登陆作战。也有人叫它冲翼艇。它具有超低空飞行、超越障碍飞行和载重量大等优点。引起了各国军方的重视。

  说起地表效应,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932年5月24日,德国的一架

  “多克斯”号水上飞机正在大西洋上空飞行时,忽因发动机部分油路堵塞,发动机转速降低,飞机急速下降,眼看一场机毁人亡的事故顷刻就要发生。突然,一个“奇迹”出现了,当飞机掉到距水面约10米左右时,一种神奇的升力竟使机身“自动”拉平,而且一直保持这个高度飞行,最后竟安然无恙地回到了目的地。

  这一偶然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开始了探寻这一神奇升力的缘由。原来,当运动的机翼接近地(水)面时,上下方压力差加大,升力迅速增加。后来,人们就把飞机距地面很近时所发生的这种特殊物理现象,叫着地面(表面)效应。

  实验研究证明,飞机在距地(水)面一定高度飞行时,升阻比(反映机翼升力性能的一个参数)要比在高空飞行时大二倍,这就意味着升力增大了,其载重量也会随之增加。一般情况下,地效飞机要比普通飞机载重系数大一倍,油耗省一半,航程可增加50%左右。

  地效飞机的提出和研制,将成为未来各国军事斗争又一新的领域。美国认为:“它是一个技术上的突破,必将使海上战争发生革命。”前苏联人认为;“它的应用是海军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阶段——一个就其影响来说可与原子能舰船和潜艇的出现相比拟的阶段。”仅从陆战方面来看,它必将对未来的登陆作战产生以下变革性的影响:

  一是改变传统的登陆方式。现代和传统战争的登陆方式,一般都是由舰船运输兵力登陆,所用的登陆工具往往速度慢、越障力差。即便是最先进的气垫船,也无法越过岸上1.5米以上的垂直障碍。而未来的地效飞机却能在离地面(海面)几米或几十米的高度,作高速远距离飞行。它能一举飞越对方滩头阵地及障碍,直接突破对方防御前沿及浅近纵深。从而大大增加了从海上发起攻击的距离和作战的突然性。

  二是使浅近纵深成为未来登陆作战的主战场。由于地效飞机的出现,它不仅可以飞越滩头、海洋、冰川、灌木林等地区,而且飞行的速度比气垫船快,甚至超过了直升机的速度。同时,由于它紧贴地 (海)面飞行,因而对方雷达很难发现;由于速度太快,地面防空兵器很难反应过来实施拦截;加之它具有很强的生存力,又可以短距或垂直起降,因而具有很强的纵深作战和攻击能力。

  此外,它将改变传统登陆作战的态势、进程和作战方法等。

  目前,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加紧研制未来的地效飞机,有些国家已经取得了成效。这里,我们仅选其几个国家的研制情况作一简介。

  据称,联邦德国从70年代后期就开始试验了一种代号“X-114”型的地效飞机。该机重约1500千克,有效载重500千克,有6个座位,使用一台200轴马力的发动机,最大时速200公里,巡航时速约150公里,带100千克的燃料可飞行1000公里,最大航程达2150公里。在海上飞行时,浪高超过1.5米时,仍能飞行,即使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出航率仍保持在60%以上。

  此外,美国陆军正另辟蹊径,研制一种单兵地效飞行器。这种飞行器由一人操作,能垂直起飞,前后飞行,左右机动,灵活自如,上升高度最高可达3000米,时速可达96公里,能连续飞行半小时。

  总之,未来的地效飞机必将在战争中被广泛应用于登陆、机降、运输补给、反潜作战、扫雷布雷、侦察巡逻、救生救护以及空中攻击、加油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