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

 




  土星是太阳系中最美丽的行星。

  它的体积和质量仅次于木星,也属于巨行星。土星在冲日时的视星等为-0.4等,亮度可与天空中最亮的恒星相比。我国古代把土星称为“镇星”;西方人叫它“萨图恩”,这是罗马神话中农神的名字,并把镰刀作为土星的天文符号。在望远镜中,它那淡黄色的、桔子形状的星体上漂浮着明暗相间的云带,腰间缠绕着一道绚丽多彩的光环,极区呈浅蓝色,妩媚动人。

  比水还轻

  土星和其他行星一样,也围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土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约为9.54天文距离单位(约14亿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56,轨道面与黄道面交角为2°5′,绕太阳公转一周约29.5年,公转平均速度约为9.6公里/秒。土星的自转很快,仅次于木星,其自转角速随纬度而不同,在赤道上自转周期为10小时14分,在纬度60°处为10小时40分。由于快速自转,使得它的形状变扁,是太阳系行星中形状最扁的一个。土星表面也有沿赤道伸展的条纹带,表面为云层所覆盖。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土星,看到的是一个带光环的天体。土星的赤道半径约为6万公里,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5000多公里。体积为地球的740倍,质量为地球的95倍。在太阳系的行星中,土星的质量和大小仅次于木星。

  3平均密度是0.7克/厘米 ,比水的密度还要小。由于土星的密度太小,其表面重力加速度和地球差不多 (为地球的1.07)。在土星上,物体要有37公里/秒的速度才能脱离土星,比地球表面的脱离速度大得多,因此土星能把大量的大气束缚住。

  土星有稠密的大气,其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还有甲烷、氨等。通过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土星表面也有一些明暗交替的带纹平行于它的赤道面,带纹有时也会出现亮斑、暗斑或白斑。白斑的出现不很稳定,最著名的白斑于1933年8月被英国天文爱好者W·T·海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发现。此白斑位于土星赤道区,呈蛋形,长度达土星直径的1/5。以后这块白斑逐渐扩大,几乎蔓延到土星的整个赤道带。

  土星有一个光环。它是伽利略于1610年用望远镜发现的。当时伽利略把土星光环误认为是土星左右两侧长出的“耳朵”。在长期的观测中发现,环带中间由两条暗缝分隔成三个环。靠外的A与靠内的B环之间被一条称为卡西尼的缝(它是1675年由法国天文学家卡西尼发现的)隔开;C环靠近土星本体,但较暗弱。1966年和1969年,天文学家用光电测光方法又发现C环内有一层更暗的D环;A环外又有一层E环,环缝分别命名为“恩克缝”和

  “法兰西缝”。A、B、C环为主环,A环宽度为14400公里,B环为25800公里,C环为20800公里,D环几乎触及土星表面,E环延伸到5~6个土星半径以外。

  由于土星的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轨道有一个26.7°的倾角,因而从地球上看去,有时它的北极斜对着我们而看不到南极,有时则是南极斜对着我们,每29.5年周而复始。每当光环的边缘与我们的视线趋向一致时,光环越来越变得像一条线;当它与视向完全重合的一段短时间内,光环竟消失不见。这一现象说明,土星的光环虽然很宽,但很薄。

  为了探测太阳系外围空间的物理情况,1973年4月“先驱者11”号上天,1979年9月1日飞临土星,成为第一个就近探测土星的人造天体。“旅行者”1号、2号在考察完木星后,继续驶向土星,对土星进行考察。完成考察土星的任务后,“旅行者2号”又继续飞向天王星和海王星,对它们进行考察。这些“一身多任”的宇宙飞船,为我们带来了土星的新消息。

  “先驱者11号”飞船于1979年8月、9月在距土星128万公里处发现,土星磁场十分特殊,磁场图很像一条大鲸鱼,其头部圆钝,两边伸出扁形翅,还有粗壮的尾巴。土星磁场的磁轴与其自转轴吻合,磁心偏离土星核心22.5公里。磁场范围比地球的磁场范围大上千倍,但比木星磁场小,也没有木星磁场复杂。

  “先驱者11号”同时还发现,土星有一个辐射带,其强度小于地球的辐射带。它是由土星磁场俘获的带电粒子组成的。宇宙飞船在6万公里之外接收到了土星发射的无线电波,表明土星有较强的电磁辐射。据测定,土星辐射的能量是它接收到太阳能量的2.5倍,表明土星与木星一样有内在能源。

  “先驱者11号”于1979年9月探测到土星的一个新环——F环和一个环缝,此环缝后来被命名为“先驱者环缝”。F环宽度不到800公里,距土星中心为2.33个土星半径处,正好在A环外侧;先驱者缝位于A环与F环之间,宽度约3600公里。1980年“旅行者1号”发现了G环,G环分布在离土星中心约10~15个土星半径之间的广阔地带。

  “旅行者”1号和2号飞船在飞越土星时发现,土星环的环数远不止7个,而是成千上万个,均分布在土星环的平面内。飞船发回的照片显示出,土星环中有环,令人眼花瞭乱。乍看起来,这些光环很像一张密纹唱片上的纹路,仔细观察,原来土星环具有更精细的结构:大多数光环是光滑匀称的,但也有些是锯齿形的,有的呈辐射状,还有的像发辫一样互相扭结。A、B、C环是由几百乃至上千条细环构成;卡西尼缝中并不空,至少有20条细环;恩克缝中也有2条呈纽结状的细环。此外,还发现了几十个新环缝;F环至少由3条细环所构成,其中2条亮环像发辫那样相互绞缠,另一条暗黑且宽;F环上有团块和纽结。“旅行者号”飞船观测还表明:土星环是由大小不等的碎块和颗粒组成,A、B、C环中最大的碎块约为 10米,更多碎块的大小在 10厘米左右 ; F环大部分则是由微米量级的粒子所构成。土星光环很宽,也很薄,整个光环宽约20万公里,而其最大厚度则不超过150米。

  土星有一层厚而浓密的大气层,大气的结构很像木星,以氢、氦等为主,只是氢比木星少些。宇飞船拍摄的照片显示出,土星呈淡黄色,北极区呈浅蓝色。大气中翻腾着由稠密的氨晶体组成的云,云上呈现一些斑点、晕圈、丝条和漩涡状动态结构,还有彩色的亮带和暗纹。土星也有一个大红斑,但比木星大红斑要小得多。土星的大红斑是一个长8000公里、宽6000公里的卵形区,呈桔红色,估计是由一次飓风所致。此外,在土星表面上还发现灰暗的卵形区,可能是土星大气流上升后又下降进入云层时引起扰动和旋转形成的。和木星风一样,土星风也是东西向的,但比木星风大,最大风速为 500米/秒。

  土星的表面温度为-140℃,支顶温度为-180℃,比木星低50℃。土星有一个直径为2万公里的岩石核心,核心外面就是土星大气。

  土星家族

  在宇宙飞船探测土星之前,人们知道土星有10颗卫星。1977年发现了土卫十一,1979年“先驱者号1号”飞临土星时,探测到了第十二颗卫星。为了纪念它的功绩,起名为“先驱者号”。“旅行者1号”飞船于1980年10月 26日和11月10日在近距离考察土星时,又发现了5颗卫星。1981年8月25日“旅行者2号”在距土星云层之上101000公里处掠过,考察了土星及其光环和9个卫星。这次飞掠土星时,又发现了6颗卫星。

  现已确认的土星卫星共23颗。距土星最近的是土卫十五,它与土星的距离为 13.7万公里,仅为卫星到土星中心的2.29个土星半径,公转周期为0.601天,其半径只有15公里;最远的是土星九,平均距离约1293万公里,它距土星中心为216个土星半径。土卫八的轨道面与土星赤道面的交角为7°52′,属于不规则卫星。土卫九的轨道面与上星赤道面的交角为175°,逆行,轨道偏心率达0.163,也属于不规则卫星。其余的卫星均为规则卫星。有趣的是,土卫四和土卫十二、土卫十和土卫十一都是两两同一条轨道上;而土卫三、土卫十六和土卫十七则是三星同居一轨道。从飞船发回的资料看,没有发现这些卫星上有火山活动的痕迹。

  土星的卫星中,土卫六是天文学家关注的天体之一。它于1655年被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发现。长期以来,土卫六一直被认为是卫星中体积最大的,也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大气的卫星,其大气成分主要是甲烷;过去认为它的表面温度也不很低,因而人们推测在它上面可能存在生命。“旅行者1号”发回的数据却令人失望,它发现土卫六的直径只有5150公里,并不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木卫三的直径最大,为5262公里),它有一层稠密的大气层和一个液态的表面,其大气层至少有400公里厚,甲烷成分不到1%,大气的主要成份是氦,占98%,还有少量的乙烷、乙烯及乙炔等气体。土卫六的表面温度在-181℃到-208℃之间,液态表面下有一个冰幔和一个岩石核心。飞船未发现存在任何生命的痕迹。土卫六能向外发射电波,使人感到迷惑。此外,土卫六轨道附近有一个氢云。

  除土卫六外,天文学家从“旅行者号”飞船发回的资料发现,土星的其他卫星都比较小,在寒冷的表面上都有陨击的疤痕,像破碎了的蛋壳。土卫一表面上有一个直径达128公里的陨石坑;土卫二有着荒凉的平原、陨石坑和断皱的山脊,它的不同区域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土卫三上有一个又深又宽,长约800公里的裂谷;土卫四表面有稀疏而明亮的条纹,它们都环绕着陨石坑。

  奇妙的光环

  土星的光环是围绕土星运行的物质环。用天文望远镜观看星星时,除月球外,最妩媚动人的莫过于土星光环了。土星美,美在光环。明亮的光环,就像一条精致的金项链,佩在土星身上。

  最早发现土星光环的人是枷利略。

  伽利略在1610年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土星时,发现土星的两边有奇妙的半月形光影。当时枷利略把它们称为土星的“耳朵”,误认为土星可能是由一大二小的天体组成,怀疑这耳朵是土星两侧的两颗卫星。但是,他一直不敢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发表,其原因是他发现土星“卫星”并没有绕土星公转,似乎永远停留不动。而更令他惊奇的是二年后那两颗“卫星”竟然失踪,三年后又重新出现。是什么原因呢?伽利略直到去世也没弄明白土星“卫星”为什么永不转动。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竟是世界上第一个见到土星光环的人。

  在以后的年代里,许多观测者都描绘了自己所见的土星,它具有非常奇怪的现象。但没有人能说清楚它的形象为什么那样变化多端。半个世纪以后,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用更大更好的望远镜进行观测,才揭开了这个谜。原来那两颗“卫星”是与土星不相连接、环绕在土星赤道面上的光环。这光环由无数个形状、大小不等,直径在7.6厘米至9米之间的冰块组成,以很快的速度浩浩荡荡地围绕土星运转,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光环的直径达27万千米,厚度为10千米左右,由东向西自转。到1675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G.D.Gassini)在土星光环中发现有一圈空隙。他所发现的这个空隙,就是以他的姓命名的著名的卡西尼环缝。

  地面观测发现土星光环厚约3公里,宽达20多万公里,可分成7个环,最亮的环宽约2.6万公里;环与环之间有1条缝隙,最大的缝隙约5000公里。1980年11月,“旅行者—1”号探测器拜访土星时,发现土星光环不止7环,而是由成千上万细小的环构成的,这些细环就像一张巨大的密纹唱片上的波纹,从土星云顶一直延伸到32万公里的地方。这些光环是由无数颗大小不等的石块和冰块组成,大多数的直径在4~30厘米之间。如若将这些石块和冰块聚合在一起,可构成月球那样大小的天体,可见,土星光环决非等闲之物。

  土星光环不是随时可见的,光环侧对着地球时能够看到光环;光环平对着地球时,哪怕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也无法看到它的“尊容”,如 1995年和 2009年就无法看到。

  土星环的结构是 17~ 19世纪陆续被发现的。到 20世纪80年代初,至少有3个探测器先后对土星做了“走马观花”式的观测,最大的发现是土星环的结构极为复杂。

  原来,人们根据地面观测和空间探测,把土星环划分为7层。距土星最近的是D环,亮度最暗,其次是C环,透明度最高,B环最亮,最后是A环。在A环和B环之间有段黑缝,这就是著名的卡西尼环缝,缝的宽度大约5000千米。在A环之外有E、F、G三个环,最外层的是E环,十分稀薄和宽广。

  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把土星环的近距离照片送回地球后,科学家们非常吃惊:原来每一个小环又可细分成上千条大大小小的小环,即使被认为空无一物的卡西尼缝也存在几条小环。在高分辨率的照片中可以见到F环有5条小环相互缠绕在一起。土星环的整体形状就类似一个巨大的密纹唱片,从土星的云顶一直延深到32万千米远的地方。

  光环的颜色远看是红棕色,其实每层环的颜色都稍有不同,C环是蓝色,B环内层为橙色,外层为绿色,A环为紫色,卡西尼缝是蓝色。

  旅行者号探测器展示给我们的是埋光环的新结构,有些问题较难解释。

  拜访女巨神

  1655年3月25日,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在用自制的3.7米长折射望远镜观测土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颗土星的卫星,这颗卫星被命名为提坦。提坦是希腊神话中的女巨神、第二代天神克洛诺斯的妻子。它就是最受天文学家瞩目的土卫六,是被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土星卫星。

  长期以来,土卫六一直被认为是太阳系卫星中体积最大、比水星还大的卫星之王。旅行者号探测器的一次近距离测量,在35千米处拍下5张高分辨率的照片。照片上土卫六展现出美丽的桔红色的星体,像一个熟透了的桔子。更重要的是收到的数据资料,改写了土卫六原来5800千米的直径,实际直径应为4828千米,迫不得已地把“卫星之王”的桂冠转让给了木星的卫星木卫三,屈居第二。这并没有影响它的地位,科学家们一直对土卫六很感兴趣,原因在于它是卫星中唯一有大气存在的天体。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约占98%,甲烷占1%,其余的碳氢化合物在大气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大气层厚度约为2700千米。土卫六的表面温度很低,在-190℃~-210℃之间,使之形成了美丽的液氮海洋。

  虽然我们看不到土卫六的表面,但旅行者号探测器为我们提供的资料显示:土卫六是太阳系中的又一个奇异世界,黑暗寒冷的表面,液氮的海洋,暗红的天空,偶尔洒下几点夹杂着碳氢化合物的氮雨等。这些是人类了解生命起源和各种化学反应的理想之处。

  从惠更斯发现土卫六以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土卫六仍是一个待解之谜。要想对土卫六有更深刻的认识,还需要人类不断地进行探索。

  “天资”出众

  天文学家们为什么特别看重土卫六呢?因为土卫六“天资”出众,所以受到天文学家们的青睐和器重。土卫六与众不同的“天资”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土卫六的直径为4828公里,在卫星世界中居第二位,比九大行量中的冥王星大许多,跟水星的个头儿差不多。它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1.8倍,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9克,约为地球密度的 1/3,引力则为地球的 14%。

  土卫六与土星的平均距离为122万公里,沿着近乎正圆形的轨道绕土星运动。它像月球一样,总以同一面向着自己的行星——土星。也就是说,如果在土星上看土卫六的话,永远只能看到土卫六的同一个半面。它的轨道基本上在土星赤道面内。你可以想一想,土卫六这么大的天体,沿着大约 122万公里的半径,居然运动在近乎正圆的轨道上,这真是有点难以想象的事。如果让我们专门画这样一个圆,恐怕也是不容易办到的。足见天体演化中的自然奇观。

  第二,    1944年,美籍荷兰天文学家柯伊伯对土卫六进行了系统的分光观测研究,发现土卫六上有甲烷气体,从而确认土卫六上有浓密的大气层。一直到现在,土卫六仍是太阳系内已知的60多颗卫星中有大气的唯一卫星,这怎能不受到天文学家们的特别偏受呢?

  第三,根据土卫六的运动特征、物理状况和化学成分,天文学家们判定土卫六是和土星一起演化形成的,属于稳定卫星,不可能是土星后来捕获的小天体。一些天文学家曾一度将土卫六的质量、体积、表面重力、表面温度、大气成分、水和冰的含量、自转和公转等天体特征和天体环境与地球进行比较,目的是想从中获取有关早期生命物质演化的蛛丝马迹。

  其他天体上有没有生命的繁衍?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天文学家们的脑际。土卫六的发现者惠更斯在《天体奇观,关于其他行星上的居民、植物及其世界的猜想》一书中写道:如果我们认为这些天体上除了无边无际的荒凉之外,一无所有,……    甚至进一步认为那里根本不可能存在高级生物,那么我们无异就贬低了它们,而这是非常不合情理的。诚然,判断哪个天体上有没有生命,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科学问题。从目前看,恐怕过于乐观是不现实的,然而过于悲观也是没有根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至于土卫六上的生命信息,至今仍是个不容乐观的谜,但是一定会在不断探测的实践中得到解决。

  从地球上看去,土卫六是一颗8.4等星。凭眼睛直接看是绝对看不到的。用较好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它,也只能看到一个小小的红点似的盘状体。为什么是这个颜色呢?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土卫六上存在着复杂的有机分子。当然,完全依靠地面观测是解决不了这类问题的,只能是“纸上谈兵”。

  随着宇航事业的飞速发展,行星际探测器取得了空前的成果。目前,亲自探测过土卫六的行星际飞船共有两个。它们是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1号”和“旅行者1号”。

  1979年9月1日,“先驱者11号”飞掠土星,考察了土卫六。不过,当“先驱者11号”考察土卫六时,正赶上一阵强烈的太阳风,严重地影响了发回的信息。地面控制中心只收到它在35万公里处拍下的5张高分辨率的照片。在照片上,土卫六呈现美丽的桔红色,像熟透了的桔子。“旅行者1号”于1980年11月11日飞临土卫六。它离土卫六最近时,离云顶只有4000公里,探测取得完满的成功。就是这次,测得土卫六的直径为4828公里,而不是过去认为的5550公里。

  “旅行者1号”对土卫六的考察结果表明,土卫六确有浓厚的大气层,约有2700公里厚,比地球大气密度还高。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占 98%,甲烷占 1%,还有少量的乙烷和氢等。金星、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也都有氮气,但是都没有土卫六这么多得惊人。

  “旅行者1号”还发现土卫六大气呈雾状。浓密的雾层使阳光不能照到土卫六的表面,影响了“旅行者1号”对土卫六表面的观测。同时,也有的科学家根据“旅行者1号”的观测资料,认为土卫六大气中充满甲烷。

  为了进一步研究土卫六大气和生命的关系,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行星物理学家卡尔·萨根等人,做了土卫六大气模拟实验。研究者认为,土卫六上含有大量氮气的大气层,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生命前的化学物质。萨根指出:“早期的地球上可能也曾发生过类似的过程。但在土卫六上发生的生命前化学过程,因为那里的温度远低于水的冰点,大概是不会有生命的。”

  说到这里,你有没有想到:为什么在卫星中只有土卫六有如此丰富的大气层呢?这一直是行星物理学家们在思索的问题。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土卫六表面温度高到足以维持相当数量的甲烷和氨气,以保持与其表面的冰相平衡。也可能是土卫六上的冰含有甲烷和氨,在上卫六的温度下容易形成大气。第三种可能是土卫六大气不会像受木星强磁场那样,使大气跑掉。第四种可能是土卫六的质量大,能经受内部的分化,分化出的冰向表面集中,它的引力足以使大部分的气体不至跑掉。

  这颗令人神往的土卫六表面是什么样子呢?应该说至今还没有直观的资料。科学家们做过多种可能的推测,科学幻想小说家们对土卫六的描述,更是笔下生辉。然而,一切都必须尊重科学。

  根据土卫六大气中那么多氮气,同时土卫六表面温度又比地球低得多,约在-201~-190℃之间,以及土卫六的体积和质量等,有的科学家推测它的内部物理状况及表面特征,并首先寻找土卫六上的岩石和冰的比例关系。有人估算土卫六上的岩石物质约占它总质量的55%,其余为冰;土卫六表面是寒冷的液态海洋,海洋中 70%是乙烷,25%是甲烷,5%是熔解氮,整个液态海洋约有1公里厚,包围着土卫六。1989年6月4~5日,从地球上向土卫六进行了雷达探测,结果表明土卫六上也可能有陆区。

  “旅行者1号”还发现土卫六的南北两半球的明暗有差异:南半球明亮,北半球暗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可能是土卫六上南北不同季节引起的。“旅行者1号”拜访时,土卫六北半球正好是春季的开始。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土星磁层对土卫六的影响。总之,目前还解释不清楚。土卫六大气吸光能力很强,可吸收落在它上面的阳光约80%。这些热量大部分被大气中的雾粒和甲烷气体吸收,也许只有5%~10%的阳光能到达土卫六的表面。

  从惠更斯发现土卫六起,300多年来,关于土卫六的不解之谜似乎越来越多。其实这是不奇怪的,这表明我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有一句名言:“人的天职是勇于探索。”

  天王星

  在晴朗的夜晚要想观看天王星,并不是很难。它的亮度是5.7等。它的公转周期相当缓慢,每84年绕太阳一周,平均每天只移动46″,不容易与恒星区分,历史上曾多次被误认为是恒星而被载入星图。

  在古老的希腊神话中,天王星被看作是第一位统治整个宇宙的天神——乌刺诺斯。他和地母该亚结合,生下了后来的天神,是他费尽心机将混沌的宇宙规划得和谐有序。因他地位显赫,译成中文便是天王星。

  独特的天王星

  “1781年3月13日,星期二晚上10~11点钟,我正考察双子座H星附近一群小星时,发现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我将它同双子座H星及双子、御夫座之间的小星做比较,发现它比任何一个都亮。我怀疑它可能是一颗彗星。

  当我首次看到这颗彗星时,用的是227倍的天文望远镜。根据经验,我知道恒星的直径不随放大率的增高而增大。而行星正相反。因此,我换上460倍和932倍的目镜观测。……发现它的直径随放大率的增高而增大。”这是200多年前,一位英国音乐教师、天文爱好者,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用自己制造的天文望远镜发现天王星时的历史性记录。1781年3月13日夜晚,他在院子里与他的妹妹用自制的反射式望远镜观察星空时,偶然间在双子座发现了一颗与众不同的淡绿色的星星,心中不免惊颤。这是一颗什么星呢?他让妹妹将观察内容记录了下来,连续几天的跟踪观测使他认定,所发现的一定是太阳系的天体,可能是彗星。于是他把一篇题为 《一颗彗星的报告》的论文递交给英国皇家学会。

  两年以后,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证认并公布了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太阳系的新行星。天文学家们计算出这颗星的轨道,位置是在土星的外侧,从此,太阳系内的第七颗行星就被发现了。这是人类认识太阳之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天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29亿公里,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近20倍,是土星到太阳距离的两倍。这样一颗行星的偶然发现,使人类对太阳系边疆的认识外推了两倍的空间范围。这是对哥白尼建立的日心学说的重大发展。天王星绕太阳一周约84年。从发现到1996年,215年来,天王星绕太阳还没转满三圈。天王星的赤道半径约25900公里,体积是地球的65倍,在行星世界中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居第三位。它的质量为地球的14.6倍,质量比海王星小,居第四位。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24克。

  在行星世界里,天王星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即它的赤道面与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倾角为97°55′。这就是说,天王星的自转轴几乎是倒在它的轨道面上,以躺着的姿势绕太阳运动。这是太阳家庭中的又一大特例。以这样的姿势运动使天王星上的四季和昼夜现象复杂化了。首先,天王星的南北两极基本上在它的轨道面上,赤道面与其轨道面基本垂直了。有人戏称天王星是一个“被颠倒的行星世界”。当它的南极朝向太阳的时候,南半球为夏季,南极点几乎受到太阳的直射,南半球见到太阳距地平的高度随纬度的减低而降低。而且在天王星自转过程中,太阳是不落山的。这就是说,当南半球是夏季时,又是日不落山的。相反,此时在北半球正是冬季,又是日不升起的漫长的黑夜。对天王星的两极来说,基本上是42年白天和42年的黑夜。关于天王星的自转周期,过去通过光谱分析测定为 24小时,经“旅行者” 2号测定为 16小时 28分钟。

  1977年3月 10日,发生了天王星遮掩恒星SAO158687的罕见天象,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天文工作者都参加了观测。其中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和南非五国都同时发现天王星有像土星一样的光环。这是地面观测的一项重大发现,轰动了全世界。

  最令人鼓舞的是1986年1月“旅行者” 2号对天王星的探测成果。“旅行者”2号是1977年8月20日由美国发射的。它于1979年7月考察了木星,1981年8月又探测了土星。在太空中边探测边飞行,历时8年零3个月,行程48亿公里,于1986年1月24日到达天王星附近,又开始繁忙的探测活动。从地球上观测天王星时,天王星最大的视直径仅有 3″多一点。而今,“旅行者” 2号到达了天王星的身边,给我们送来的有关天王星的信息量胜过其被发现以来205年的总和。难怪行星物理学家们对此感兴趣。探测表明:天王星浓密的大气层是由氢和氦构成的甲烷云层,它吸收红光,使天王星呈现蓝绿色的光芒,甲烷上方是结晶体组成的浓雾。大气层的温度为-176℃,大气中有风暴云在移动。探测时天王星的南极正朝向太阳,被浓雾笼罩着,因此,天王星的北极反而比南极温度高。此外,还发现由氢分于辐射出的紫外线辉光,叫电辉光。天王星也有磁场,但只有地球磁场强度的 1%,也有辐射带。新发现10颗天王星的卫星,使天王星卫星总数达15颗。发现天王星光环是由二十几个同心环组成的。这一系列的新发现使天王星名声大振,成为行星世界中出类拔萃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