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垃圾桶”

 




  追踪海豚

  麦克蒂尼生活在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小镇上,他是一个五年级学生,也许是受到研究生物的父亲的影响,麦克蒂尼自幼喜爱各种动物,尤其是对海豚的喜爱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在他的心目中,海豚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海豚救人、海豚学说话、海豚打捞海底沉物,对这些故事他都早已知数家珍。这年暑假,麦克蒂尼盼望已久的日子到了,因为他早就和父亲约好,一起到海豚栖息的地方——地中海,去追踪海豚的踪影。

  一路上,父亲给他讲了许多海豚在科学研究巾的作用。因为科学家们发现,海豚生有极为精密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准确无误地识别周围的环境。所以,科学家们正努力探索海豚的这种回声定位的奥秘、以改进和提高人类用在猎潜艇和鱼船等上面的声纳系统,从而提高捕鱼、扫雷猎潜等多种工作的效率。此外,海豚还会“说话”,海豚那复杂的“语言”,至今未能被人类完全“破译”,它吸引着许多科学家的注意。

  海豚死了

  不知不觉地已到了海边,他们租了游艇,备足了海上生活所必需的物品,向海豚的活动区域驶去。似乎是老天有意和他们作对,他们已见不到往日那些聪明、活泼、调皮的海豚,却见到了上万只海豚的尸体。这些尸体在茫茫大海上或沉或浮,其景惨不忍睹。麦克蒂尼惊呆了,他用以手紧紧地捂住自己的嘴巴,以免叫出声来。他的父亲则不住地摇着头,自言自语地说道:“上帝啊,这是怎么了?”麦克蒂尼联想到鲸的集体自杀,说:“莫非海豚也是集体自杀?”父亲却说道:“不可能吧?海豚的大脑特别发达,在它们的大脑皮层中存在着与人体相似的沟回系统,睡眠中两个大脑半球还可以轮流休息,所以它们搏击风浪的本领特别强。在没有调查研究之前,你先不要轻易下结论。更何况,人们很少听到海豚会集体自杀。”经这么一搅,父子俩的兴致都没有了,于是只好扫兴地回了家。不要说麦克蒂尼不高兴,他的父亲还为此中断了手头的研究工作,与英国、西班牙等国的专家们一起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共同对海豚的死因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分析。

  浩瀚深远的海洋美丽富饶,它是生命的摇篮,是储藏资源的宝库。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世界人口消费的动物性蛋白中,有15%以上产自于海洋,海洋提供了世界捕鱼量的95%。然而,人们往往被海洋的丰富资源所吸引,忽视了对海洋的保护,以致它的肌体正悄悄地因人类的失误而被无情地侵蚀。

  沿海地区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带。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有50%的人口居住在离海洋50千米的范围内,因此,这里也是各国城市和工业最集中的地方。沿海地区温和湿润的气候,优美宜人的景色,特别是海洋为人类所提供的交通、运输和贸易便利,是其他任何环境所无法比拟的。

  专家们对大量已死的海豚进行了解剖分析,结果发现海豚并非死于自杀,而是死于污染。死亡海豚体内的大量碳氢化合物表明:是海洋中的污染物、船体表面的有毒涂料以及海藻中的病毒扮演了海豚“杀手”的角色。

  绝不能成为“垃圾桶”

  父亲为此告诉麦克蒂尼,发现海豚尸体的地中海,从地理环境上讲,几乎是一个封闭的海域。沿岸国家每年排入地中海的污水超过17亿立方米,其中含有60多吨合成洗涤剂、90吨农药、100吨水银、2400吨铬、3800吨铅、2100吨锌以及大量的润滑油和石油产品。这些污染物严重地破坏了地中海沿岸的美丽景色,威胁着栖息在地中海的各种生物,甚至已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食用了那不勒斯海湾中的海产品,引起了霍乱流行;在西班牙的哥斯达布拉海滨,游泳的人几乎都患上了脑膜炎;巴达洛纳的游泳者则全部中毒,染上了鼻窦炎、结膜炎等,如此恶劣的环境,人都受不了,海豚自然也不能幸免。

  人们还发现,海洋的污染并非只限于地中海,今天,几乎所有海域都遭到了污染。河流沿岸城市和工矿企业将污染物排入河道,当河水源源不断地进入大海的时候,污染物也就进入了大海。那些海滨城市和临海工厂则往往能过排污管道将污水汇集起来,再排入大海,这是污染物从陆地进入海洋的一个重要途径。波罗的海每年要接纳沿岸城市和工厂排放在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而小小的亚速海遭受的污染则更为严重,它几乎成了“垃圾桶”,每年接受的污水量竟相当于顿河年平均流量15%。北美的哈得逊湾每年由河流注入的污水有600万吨,污不中夹杂着大量的生活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由于污染太严重了,湾内已有80平方千米的海域找不到海藻和浮游生物,有600平方千米的海域没有鱼类的生存。

  海上油污

  沿海油田在石油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常会有石油及石油产品散落在地面上;沿海的农田在喷药施肥时,农药和化肥也会有一部分暂留在地表,这些残留物都会因地表径流或雨水的冲刷而流入海洋。

  更直接的污染是海上采油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井喷或泄漏。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将近150万吨,它们造成了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往日海滩上的金黄色沙子已被黑色的油沙所代替,往日螃蟹、鱼虾寄居的海边礁石已为乌黑的原油所包裹。黑乎乎的海滩沿着海岸无穷无尽地向远方延伸,天空不再那么蓝,海洋不再那么碧。大片被原油浸泡过的海藻,像烂棉絮一样分散往黑油油的海滩上,沾满油渍的海鸟拖着沉重的步伐,喘着粗气不住地挣扎……

  海豚受到了伤害,海鸟也受到了伤害,海中的鱼类,贝类和海藻更受到了伤害。更严重的是,远离人类活动范围的南极企鹅也受到了伤害。今天,科学家们在南极企鹅的体内,发现了人类所用的杀虫剂 DDT。严重的海洋污染还会加剧吗?谁也无法预料。

  改造环境

  净化废物和减少废物

  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环境运动。这场这动是因为“八大公害事件”等污染事故,造成千百万人生病或死亡。人们觉得生活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中,健康的生活有了危险,人类生存受到威胁。于是纷纷走向街头,游行,示威,抗议,矛头指向只顾赚钱破坏了环境的资本家,以及不重视保护环境的政府。这是一场广大公众反公害的伟大的政治运动。

  正是这场运动,导致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的诞生,促使整个环境保护事业的诞生和发展。

  在这场运动之后,人们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家园。

  公众首先以群众压力的形式参与。在公众的压力下迫使政府参与,例如设置环境保护的国家机构,环境科学研究机构,进行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制订和执行保护环境的规划等。严格的法律迫使企业开始采取控制污染的行动。

  如何才能控制污染呢?

  人们发现,所谓公害污染,例如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地污染等等,是工厂排放废气、废水和废渣引起的。

  于是人们控制污染的行动就从这里着手,对要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气、废水、废渣进行净化处理,除去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废物是人类控制污染的第一个最重大的行动。

  为了净化废物,工厂企业就要在它的排污口,建设净化废物的装置,即净化废气、废水、废渣的装置。这需要运用最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这是比生产产品还要难得多的。

  为了建设这样的净化装置要花很多金钱。例如建一个工厂,建设厂房和购制机器设备,如果要花1000元,那么建设净化废物的装置就要几百万元,有的要占基本建设净化投资的40%以至还要多。因而企业家叫苦不迭,说环境保护妨碍了经济发展。但这也无奈,因为有严格的法律管着他呢。

  为此新生了一个产业部门,叫做环境保护产业。它专门生产净化废弃物的设备和装置。由于保环境的需要,这个产业部门同其他产业部门比较,以最快的速度成长,现在是非常红火的产业。它生产和装备了各种各样非常现代化的净化废物的设备。产品的世界市场销售额每年达到 3000~4000亿美元,并继续以很高的速度发展。

  这种净化废物的行动称为“垃圾行动”,目标是消灭垃圾保护环境。

  此外,还有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一系列行动。例如:“二氧化碳行动”。这是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以避免地球增温的行动。

  “臭氧行动”。这是削减最后禁止生产和使用氟利昂等损害臭氧层的物质,以保护臭氧层的行动。

  “酸雨行动”。这是削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的排放,控制酸雨产生的行动。

  所有这些行动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且还在深入广泛地进行。它表示人类在环境问题上的觉醒,是人类的一种伟大的行动。

  这些行动是否已达到控制污染的目标了呢?

  发达国家为了净化废物,建设了许多现代化装置,每年投入数百亿美元的资金。应当说,它达到了控制污染的一定效果,例如垃圾堆积如山,城市被烟雾笼罩,污水横流的局面有所改观,许多“死”了的河流和湖泊重新恢复了生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但是,世界环境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哪里能筹到这么多资金去建造昂贵的净化废物的装备呢?近20多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恶化比以往更严重了。

  人们进一步思考时发现,“净化废物”,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虽然也有成效,但并不是根本的。它是根据传统工业模式思考问题的产物。传统工业模式的简单表述是:“原料—产品—废料”。它以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当这种工业模式发展造成环境污染,并达到非常严重程度时,为了控制污染,人们在这个程序的最后加上一个环节:净化废弃物。它的最重要特点是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分离,分别由两个不同的生产过程和不同的人去完成,即一部分人和一部分生产过程进行产品生产,同时产生污染;另一部分人和另一部分生产过程不生产产品而去进行废弃物净化处理。

  事实表明,虽然这作法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未解决根本问题;虽然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并没有控制环境污染,因而需要寻找新的途径。

  什么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更好的途径?

  这里需要按新的方式思考。也就是说,不是从传统的工业模式思考问题,而是打破传统的工业模式,建立新的工业模式。

  上面说过,传统工业模式以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这是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但是大家知道,所谓“废物”,是指对某一个工业程序而言的,在这个工业程序它没有用了,需要排放到环境中去。但是实质上说来,自然界的所有物质都可以找到它的有效的用途。因而“废物只是因为它放在错误的地方了”,如果放到合适的地方,它就变为原料了。

  因此,用那样昂贵的装置去净化有用物质,这在经济上是非常浪费的。

  人们从这样的方式思考问题便发现,以废弃物的问题要采取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首先是利用废弃物,即把废弃物当作资源开发利用。垃圾变石油,垃圾变黄金,也就是说,人们不仅仅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去对待废弃物,而且从经济的角度对待废弃物。这就是变“废”为宝,为人类创造了数不尽的财富。

  但是,从更深层次思考,这种废物利用也还只是一种过渡形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把工业模式转变。

  从废弃物的角度,这就是从“净化废弃物”到“减少废弃物”。

  如何走向这个步骤?

  这要改变工业程序,建设新的工业程序。因为净化废物的装置建在工业程序的末端,因而叫“管道末端法”;新的工业程序以“减少废物”为目标,因而它把控制污染从末端提到整个工业过程,即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到使用和回收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以引进新的技术——“生态技术”或“绿色技术”为契机,通过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尽量多地转变为产品,达到减少废弃物的目标。

  在这样的生产中,产品生产和环境保护就统一起来了。它们的任务由统一的生产过程和原班人马完成,完全改变了产品生产与环境保护相互分离的局面。

  重建绿色斗篷

  科学家把绿色称为地球的“斗篷”、因为它庇护了地球上所有生命,支持着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生存。绿色是地球上生态平衡的基础。它是不可代替的,具有最高的价值。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待植物的态度从自己的眼前利益着想。正像一位科学家说的,即使是一棵非常美丽的开花树,当人们发现它对自己有利,比如可以造纸时,便会不惜把开花树砍倒。

  地球原来是绿色的,有70%的陆地被茂密的森林覆盖。但是,人们发展农业的刀耕火种,把林地变成农田或牧场,过分开发土地,使土地变为沙漠,或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空中满目黄沙,河流流淌着黄色的泥水,地面变成黄色的;后来发展工业,在破坏森林绿色的同时,燃烧煤炭和其他燃料,使城市弥漫着浓密的黑烟,不仅把树木熏成黑色的,就连树上虫子也变成黑色的了;同时,人类建设了许多大城市,水泥结构的高楼大厦以及马路和停车场,这是用灰色取代绿色。也就是说,人类在自然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文化,农业文明是非常伟大的,它创造了无尽的辉煌;但是它用黄色代替绿色,成为“黄色文明”。工业文明也是非常伟大的,它创造了无尽的财富;但是它用黑色取代了绿色,成为“黑色文明”。同样,城市文明也是非常伟大的,它处处表现了人的智慧和力量;但是它用灰色代替绿色,现代“城市病”闹得人们不能安生。

  人类活动破坏了“绿色斗篷”,破坏了地球上生态平衡的基础。当绿色斗篷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自己的行为已经使自己陷入生存困境之中了。

  为了走出困境,必须重建地球“绿色斗篷”。这是生命对绿色的呼唤!

  首先需要转变传统林业的模式。过去把林业定义为这样的社会生产部门:它以获得木材的最高产量为目标,兼收其他林产品,例如工业原料如纸浆、纤维、松香、橡胶,以及燃料、木本油料和干果等。这种以砍树为中心,只关注人的经济利益的增加的林业,只注意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为了这种利益而滥伐森林,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现在,许多林区已经把树木砍光,再也没有林木可砍了。这种林业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

  大家知道,森林是地球上光合作用最强大的机器。它转化和积累的太阳能,养育了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物。它是生命生存的支持系统,又是地球上水分和空气调节,保持二氧化碳和氧的交换平衡的最重要环节。仅从人的利益的角度,它也是多价值的。因为它不仅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而且它还起保护农业和保护水源的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保护表土;而且,它不仅是保护生态平衡的最重要因素,而且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精神价值,娱乐价值,医疗价值,审美价值等等。

  过去,有些林业员工只从提供木材考虑林业,便主张把许多缺少经济价值的树种从森林中开除出去,例如白松、美洲落叶松、柏松、山毛榉、铁杉等。因为这些树种生长太慢,或者它们长大后作为原木砍伐时,在市场上售价太低,因此,有经济头脑的林业员工,仅从经济利益考虑,主张从森林中开除它们。这是片面的。因为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树种都是很重要的。比如说吧,只有一个树种的森林,常常会引起虫灾大爆发,它是没有生命力的。

  因此,从森林的持续发展,从而保证林业的持续发展来考虑,林业模式不能主要以砍树为目标,而应该是“森林的多价值管理”。

  按照林业新模式,“森林多价值管理”,在保护林地和森林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在不危害森林生产力的前提下,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木材和其他林产品,保证社会对森林的多价值的开发利用,这是我们重建地球“绿色斗篷”的重要措施。

  同时,开展全民植树造林,保护林木和其他绿地的持久的运动。从 70年代末开始,我国兴建6大绿色工程:(1)三北防护林工程。沿东北、华北、西北的13个省区,共551个县,占我国国土42.4%的40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防护林。(2)平原农田防护林。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建设平原林网,以保护农田生态系统。(3)沿海防护林。北起鸭绿江口、横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1个省市区,共195个县,到广西的北仑河口,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建设900万公顷的沿海防护林。 (4)长江防护林。在长江中上游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2000万公顷,以保护我国最大的河流,保护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的繁荣。(5)国家造林项目。由世界银行贷款3亿美元,国内筹集2亿美元,共投资5亿美元,在我国东南部16个省区,建设100万亩速生丰产的用材林。 (6)治沙工程。在我国“三北”沙漠化土地上,在保护现有林草的基础上,采用种植乔木、灌木、草本相结合,封沙封草育林、飞播造林 (草)、人工造林并举,治理沙漠和沙漠化土地666万公顷。

  中国人民将用几代人的努力,坚韧不拔地完成这六大绿色工程的建设。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工程,是重建地球“绿色斗篷”的最重要部分。它的建设是我们走出生存困境的努力的重大行动。它的成功将不仅为中国人民增进福利,而且为全世界,为保护地球生命维持生态系统作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