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瞎哭穷与乱吹富

作者:施建石

字体: 【




  按说现在的领导干部都已经知识化了,对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应是充分理解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出现一些“两面人”。他们会同时拿出两本假账向不同的对象展示,其钻营取巧、俯仰随人的世故灵活,不知胜过滑溜溜的琉璃球儿多少倍。
  同一个地方,民政部门去了解灾情,领导人并不羞于哭诉贫穷,夸大灾情、谎报贫困程度,以谋取补贴、救济、转移支付,把巧取豪夺的做法,当作是为民办实事的本领吹嘘;把“跑部(步)进京(金)”的骗术作为功劳炫耀。谈政绩时,又兴致勃勃地摇身变成了“昂首的公鸡”、“卖瓜的王婆”。他们惯于抓红抢绿粉饰太平沽名钓誉,溢美邀宠,一张油嘴能把柄政之地、所管之事神侃得花团锦簇、白水点灯、遍地黄金,如花似玉、云蒸霞蔚,扯白吊谎到处“莺歌燕舞”,移花接木的增长点和哗众取宠的亮点一串串。不思实干为群众谋求福祉,却挖空心思削尖脑袋只想谄谀领导青睐,为自己立“牌坊”欺世盗名,造“资本”升官发财。好大喜功者甚至能编演出油漆秃山冒充绿化、让农民顶着塑料薄膜在远处佝偻前行充当羊群的闹剧。这种种行为,其实是把上级领导当猴耍。
  人情自古就是向灯的向灯,向火的向火,但须有度,不能离谱。
  刘备的江山并不是哭出来的。哭穷是可耻的。如果穷还是光荣的,那历史的车轮岂不倒退了?“吹富”是卑鄙的。我们已经吃够了“大跃进”胡乱折腾和“泡沫经济”掩盖大窟窿的苦头,岂能再容忍“造福不如造假,实干不如浮夸”的虚假数字出官的悲剧重演!
  瞎哭穷与乱吹富是一组矛盾,一为谋求一己或小团体私利,一为骗取一时虚名假誉,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都与实事求是背道而驰,即使造了长城也终会自毁,都成就不了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和现代化。
  俗话说,痒要自己抓,好让别人夸。干部要有好口才,更要有好口碑。只要人民满意得实惠,纵不被提拔重用又有何憾!纵观历史,出过风头的人物真不少,仅“五经”中所载,《易》13人,《书》113人,《诗》148人,《礼记》244人,《春秋》2542人,共3060人,从中择出比较突出者也不下300人。今天,有多少人还记得他们。倒是汉代新城三老,鲁国两生,壶关三老,洛阳令尹,虽然不知其姓名,千载之下,后人依然怀念着他们的风范。有名变无名,无名反而有名,个中道理值得深思。让人不由得联想到雕刻在阿波罗神庙里的那句话,“人类呀,认识你自己!”
  2005年3月9日《解放日报》载文说“大跃进”高潮时,魏文伯看了上海县委所报“红旗单位”的马桥公社水稻“卫星田”亩产已达17万斤,希望市委嘉奖并登报宣传。他怎么也不相信,随即奔赴马桥察看后,内心深感震撼,指着当地干部严厉批评道:“你们放这样的‘卫星’,想要自己得到表扬,这要饿死一大批老百姓的!”“你们这样当干部,还有没有起码的责任心?这样干,还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他监督上海各县农村据实修正虚报的数字。1959年8月,出席弥漫火药味的庐山会议的上海市委主要负责人亲自打电话给留守在上海的魏文伯,要求他立即按“反右倾”精神向中央超实际地多报上海粮食总产量。魏文伯顶着巨大压力,坚持党性和良心,坚持实事求是地按实上报,使上海各县避免了毁灭性的灾难,也大大减缓了“大跃进”对上海经济的破坏。他常说:“我们吃了老百姓供给的粮食,就要对得起老百姓!”
  虚假的数字害死人,片面的数字误导人。我们不但有统计部门而且有审计机构,还有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乃至社会科学研究单位,为什么就刹不住花拳绣腿假数字、研究不出比较科学全面的量化考核办法?贪功贪名与贪利贪色一样都是贪,不可等闲视之,需要细细分析,认真研究并有力整饬矫治之。
  常言道,政如冰霜,奸宄消亡;威如雷霆,寇贼不生。我们必须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狠刹弄虚作假之风,要以剔假求真锱铢必较的认真精神拨云见日,以霹雳手段大刀阔斧、披荆斩棘地除痈去患。需要有敢捋“虎须”的铁面、动真碰硬的铁腕,才能保证实事求是原则不被歪曲,不被架空,不被仅仅当作口号。
  (责编:郑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