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红顶商人落马记

作者:东 方

字体: 【



通过当时阜阳市委书记王怀忠(后任安徽省副省长,2004年2月12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在山东省济南市被执行死刑)的秘书攀上了王昭耀(此人后来官至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等职。2005年8月被“双规”),从此“百事百顺”。
  据说当年大贪官王怀忠来涡阳视察,经常和他畅谈通宵,并与之称兄道弟。知情人说,在王怀忠任职阜阳市时,刘王相逢,爱开玩笑的王怀忠戏言:“俊卿。你的名字很有诗意。我的名字就很难听,人家都叫我‘坏种’。”
  有了如此靠山,在商界与政界混迹多年的刘俊卿一方面在各种场合鼓吹反腐。大声呵斥“企业的经营者私欲膨胀。权力寻租。道德败坏。腐败行为大量滋生”的丑恶现象,在他亲手创办的《双轮报》上多次刊登《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等反腐文章,并多次开会号召手下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他却大权独揽,腐化堕落,毫不自律。
  
  三
  
  贪官们在权力过度膨胀后的故事都是相似的,刘俊卿的生活里也从来都没少过女人,据说他的情人数得着的就有几十个。他也从来没有把女人看在眼里。在他那里,女人就像纸巾一样,用过就扔,谁也没有跟他讨价还价的权力。这点上,他又极像荒淫无度的皇帝。
  刘淑华是最早走进他情欲世界的情妇。她是刘俊卿的原材料供应商李树介绍给他的。1995年11月,在一间按摩房里,她把自己的第一次献给了刘俊卿。而在这之前的早些时候,李树答应给她2000块钱。李树的想法是想用这个女人增进与刘俊卿之间的友谊,以套牢刘俊卿这个大财神。刘淑华那时刚刚大专毕业。一直找不到工作,她想利用这个机会进到人人都想进去的酒厂里,于是下了“献身”的决心。
  之后,她来到厂里。向刘俊卿要了份酒厂化验员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里。她又施展个人魅力让刘俊卿把她的几个亲戚也调进了厂里,并且占据了重要的岗位。一次,两位路人在经过酒厂附近时,说了刘俊卿和女人之间的几句笑话,恰好被刘淑华听到了。她当即告诉刘平,刘平立刻带人追上那人,把他打得鼻青眼肿,直到跪下认错才了事。
  刘俊卿的妻子是一个叫张兆侠(刘俊卿案发后,张兆侠也因涉案被“双规”)的女人。对于刘俊卿频繁更换情人,只能敢怒不敢言。为什么呢?因为她就是从情人“转正”过来的。仗着刘俊卿这个厂长,她从一个普通妇女变成“转业女军人”,并有了大专文凭。后来她成了民警,并当上县公安局法制科副科长。为了给酒厂保驾护航。1998年又调回高炉镇任派出所指导员。她对刘俊卿不敢怎么样。却常常私下里收拾刘的情人。可有个女人,险些让刘俊卿把她给收拾了。
  这个人叫邵芳,是个离过婚的女人。用刘俊卿的话说:“她成熟得像五月的桃子,谁看了都忍不住想咬上一口。”邵芳并不吃她那一套。她敢跟张兆侠对着干,当面吵架不是一两次的事了。吵完架,邵芳可以得到刘俊卿的安慰,张兆侠则常常遭到刘的厌烦。
  邵芳想通过刘俊卿来治张兆侠。她知道刘爱喝酒,酒喝多了会耍酒疯。于是有次她对刘俊卿说:“你整天吹嘘自己为县里做了多大的贡献,但有几个买你的账?有本事弄支枪别在身上,那才牛哩!”刘俊卿问:“我要枪干什么?”邵芳说:“你在社会上得罪那么多人,那些人害怕你有权有势,敢怒不敢言,但难保不会暗算你,有把枪可以保护自己啊。”邵芳这招借刀杀人。刘俊卿当然不知道,他还以为邵芳关心自己才这么说。他说:“这有何难?老子为县里作了那么大贡献,在涡阳县,只要是老子想办的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你不信,三天之内我就弄支枪别在腰上。”于是,他多次向县里提出要求,说自己因为工作上的事得罪人太多,感到人身不安全,结果县里真的给他配了一把“五·四”式手枪。
  再之后,就有这样的场景:一个身份为酒厂厂长兼县委副书记的人,腰里却别着手枪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说到兴头上,他还会把枪掏出来摔在桌上,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特殊人物。时任党委书记马锦华曾劝过他:“你喜欢喝酒。脾气又不好,最好不要随身带枪。万一哪天你控制不住自己……”刘俊卿把眼一瞪:“我要不是喜欢喝酒,还不玩手枪哩!枪能助酒兴你懂吗?老子喝到兴头上,出去放几枪,回来又能多喝几杯!”这话一点不假,刘俊卿每当喝酒喝到兴起时,就会到门外对天放上几枪。时间一长,厂里的人只要一听到枪响。就知道刘总今天酒喝得开心,心情好,明天上午赶紧找他去办事,那样会顺利些。
  有一次因为邵芳的事,张兆侠跟刘俊卿又闹了起来。正如邵芳预料的那样,他果然掏出枪往桌上一摔,说:“老子就是在外面玩玩女人,有什么大不了的?惹着你什么了?你看古代那些大人物,谁没有个三妻四妾?再说我的女人再多。你也是正房。有什么不满足的?再闹当心老子毙了你!”吓得张兆侠再也不敢闹了。
  小萍19岁那年,就成了刘俊卿的女人。她永远记得跟刘俊卿的朝鲜之行。在中朝边界,他竟然当着小萍的面将外国女人带到宾馆的房间里,然后让小萍出去“回避”一下。从平壤回国后,他突发奇想,要为自己搞个塑像。他说:“这个塑像虽然是我,但它并不只代表我一个人,就像毛泽东思想并不只代表他个人一样,这个塑像也代表着咱们双轮集团的一班人。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涡阳人民永远记住咱们双轮人的丰功伟绩。”在这里,还没有人敢跟他唱反调,所以与会者“一致赞成”。
  于是,刘俊卿专门派人到上海从同济大学请来两位艺术家,请他们设计,耗时半年,用了70多万元,把塑像竖了起来。巨像有两层楼高,刘俊卿塑像面带微笑,向群众挥手致意……
  有一天,有位工人跟他的小萍发生争吵,工人当面骂小萍是“贱人”,小萍跟刘俊卿闹,让他处理那个工人。后来刘俊卿让人找那个工人一个茬子,受“文化大革命”时“早请示晚汇报”的启发,令那人站在自己的塑像前低头反省,直到工人“想通了”才准离开。
  这个塑像在酒厂的大院内整整竖了4年多,其问各级不少领导到酒厂来参观视察,包括几位省级领导。奇怪的是那些领导没有一人说过不同意见。
  
  四
  
  市场经济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却也寄生了一批“官”“商”交叉兼职、个人拥有双重角色的社会怪胎——红顶商人。这些坐拥政企两道资源、亦官亦商的人物,凭着在政界的经验和关系网,自由地在商场上辗转腾挪,不但腰缠万贯,而且仕途得意,政商“两栖”称雄。
  红顶商人一词来源于清代巨贾胡雪岩。胡在商界发迹后,因为巨资力助左宗棠平乱有功,被清廷封赠一品顶戴,因而被称为红顶商人。而今,红顶商人是指那些既掌握公共权力,同时又从事企业经营者。具体指两种人:一是在企业兼任要职的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二是在党或政府内兼任领导职务的企业负责人。在安徽省,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老板做得比较好。可以获得政府奖给的“政治待遇”,让他们在政府中兼职。民间称之为“书记商人”或“商人书记”,还有“常委董事长”或“商人市长”等等。头顶政治光环,不仅更加威风凛凛,而且可以让身边的监督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