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美国人的商业情报战

作者:金 旺

字体: 【



到太空或空气中,以便进行截取。”
  美国除了用尖端的电子技术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监听外,还加紧使用传统的手法对中国进行商业侵害。
  2001年5月10日,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正式批准诺华公司的一个据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抗癌新药进行临床治疗。这个消息令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新药研制中心主任李建生非常伤心和激愤,因为美国的这种新药骗取了李建生研制的中药活性成分。据我国中医药管理局官员称,如从可预期的价值看,这是目前中国发生的最大宗中药秘方遭受美国剽窃事件,按李建生的说法,该项损失将达到20亿美元。
  事件的主角是一个小小的抗癌新药金龙胶囊。该胶囊是第四代被国家卫生部批准的抗癌新药,为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新药研制中心研制,军医出身的李建生为研制该药呕心沥血20余年。
  1999年5月,美国FDA下属GNF研究所从事基因工程研究的专家娜达·赛因专程来到北京,找到李建生,说:“很想了解具体情况,如有可能双方可以共同研发在美国市场推广。”
  对于娜达的突然来访,李感到非常高兴,出于信任,在双方口头协议下,李无偿给娜达300克新药半成品。回国后娜达马上投入对该药活性成分的实验、提取工作中。不久就打电话过来惊喜地告诉李建生:“我发现了强有力的活性成分,作用很强,把所有的癌细胞都杀死了,简直不可思议。”
  这个消息令李建生喜出望外,他马上全权委托在美国读书的女儿李惠珍与娜达联系,以图落实早先双方约定的开发拓展美国市场的计划。
  1999年7月9日,娜达·赛因在给李惠珍的传真中称:“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的父亲说他会随后给我一些药品的动物实验结果。”此时,该药已经在中国完成Ⅲ期临床试验,且论文将要发表。出于警惕,李惠珍建议父亲不要随便给娜达传递有关试验结果的资料,以免泄密。11月11日,娜达再次通过李惠珍要求李建生提供更详细的临床实验资料,李依然没有给。
  此后,娜达直接与李建生联系,要李到美国与她签署一个保密的但会是很有用的协议,还一再解释“你必须了解GNF是一个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所,并不具备临床试验的能力,也不能在美国使一个产品商品化。”随即话锋一转,“但是,GNF与诺华公司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在GNF的工作得出有意义的结果,诺华公司可能有兴趣获得商业特许。”但是李还是没有去美国。
  2001年3月1日,娜达在《华尔街时报》发表一篇论文,论述了诺华公司即将推出的一种抗癌药“格里维克”的药物机理,并称“这一新药为未来的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模式”。
  “其药物机理竟然与金龙胶囊惊人的一致”,当李建生看到女儿从美国发回来的这篇文章后,大病一场。“这分明是剽窃我们金龙胶囊的活性成分!”对于金龙胶囊的药理与格里维克的相似性,中国一些专家给予了肯定。
  有记者介入后按照娜达与李经常保持联系的电子邮件地址发了英文邮件,询问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但时过多日,都没有得到娜达的回复。在与美国FDA的联系中,也没有获得任何信息。但是诺华方面的回复却十分干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格里维克是美国FDA批准的孤儿药,享有独一无二性。为研制该药,诺华投入了巨额费用,该实验是在欧洲完成的,至于说时间上非常短,跟我们掌握的技术和先进设备有关,跟是否使用了外面活性成分没有任何关系,何况诺华公司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方面的信息。”
  不久后,美国新药格里维克在日本也获得直接申报上市。这意味着其它药理类的药品无缘面市。
  (责编:如雪)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