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旅游为何处处见老乡

作者:陶绍教

字体: 【




  去年“五一”,我随市旅行社组团上北京旅游。
  前去景点观光途中,车子将我们拉进了一家处在路边的珠宝商场。进门时,一名导购小姐惊讶地对我们说:“听这口音,你们该是凌通市来的吧!”未待我们反应,她就直爽地自我介绍,说自己也是该市某乡的,并说出了现任市长和乡长的大名。这是大家都熟知的。我们已深信眼前这名导购小姐是老乡无疑,要不相隔几千里的她怎么会知道市长和乡长的名字呢?进而我们又觉这世界真小,出游第一天就碰上在外闯天下的老乡,当然的也备感亲切。停顿一会儿,老乡将我们叫住,小声告诉说这店的金银首饰全是南非货,先随意看看,若相中的话可跟她讲,她与老板关系挺好,可请求老板按成本价转让给大家。听完这话大家“哗啦”地散开,忙去寻找中意的首饰。本打算什么也不买的我,此时也惟恐失去好机会,于是决定买条项链送给已准备订婚的女友。一条标价2.5万元的钻石项链进入我眼帘,随即跟那老乡说,老乡掏出手机到墙角通了会儿话,看来是跟老板商量。随后她笑容满面地说通过了老板,只收2500元成本价。这还能说什么呢?我转身就去开单交款领了项链。攥着沉甸甸的钻石项链,赚了大便宜的喜悦溢于言表。其实,这团队的游客人人都沾了老乡的光,赚了便宜。
  同年十月,这等好事又让我给碰着。此时的我刚结婚,与妻子随市旅行社组团去四川旅游。从一景点归来途中,车子又将我们拉进了路边的珠宝店。各种珠宝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同样地,又有一名从事导购的女老乡发现了我们。在我们愣住的那一刻,这老乡就娓娓说起了市里最近发生的一些新事,且比我们了解的要详细得多。自然,我们认定她是老乡无疑。老乡甚是热心。大家多是只想走走看看,并未有买货之意,想不到又都被这老乡的话儿所打动:可私下请求老板按进货价出售关照老乡。机会难得,我和妻快速浏览大厅里的珠宝,一套标价3800元的水晶石茶具被我们相中。在老乡的关照下,只付1500元就将这套高档商品带回了家,心里自然美滋滋的。
  双休日晚上,我将几位好友请来家里喝茶,那套高档的水晶石茶具便派上了用场。我边饮边聊起这茶具的购买过程,还特别强调对那老乡的感谢。我的兴奋竟没能引起小唐的同感,他皱眉细心端详手中那水晶杯。我忍不住说:“难道会是假的?”小唐点头肯定地说:“不错,是玻璃制品。”“难道老乡也敢将假货卖给老乡不成?”我不服气。“哪能如此巧遇这么多老乡呀?去澳门旅游回来的说碰着了老乡,去香港旅游归来的也说碰着了老乡,其实这都是利用老乡的亲切感设下的骗局。”小唐不紧不慢地说。“不是老乡怎么会如此掌握县里的情况呀?”我反问。小唐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将茶具拿去让珠宝店的行家鉴定,小唐所言正确,正是价值不过几十元的玻璃制品。我想起了家中的那条钻石项链来,于是匆匆取来鉴定,竟也是假货。珠宝店老板笑着说:“不如买我的,人熟地熟的,绝对真货。”我后悔了。钱花了,不想也罢,导购小姐不是本县人,这也是肯定的,但她们为何能如此地熟知县里的情况呢?这问题深深困惑着我。
  后来,偶遇曾在旅行社打过工的初中同学,禁不住问及此事。老同学将内幕如实道出。原来,这是一个利用老乡的那份亲切感来骗取游客的信任,大肆推销假冒伪劣商品以谋取暴利的窜案。如当某地旅行社组织了一个旅游团队后,便与出游时途经的商场联系,将当地的情况,和一些领导人的名字,近期发生的大事以及其他一些情况告知商场主管,主管再告知导购或售货员。当这批游客到达时,导购员或售货员就冒充老乡,将了解到的情况娓娓道来,赢得大家的信任后便“热情”服务,引诱游客上当受骗,然后给旅行社以适当的提成,致使随团旅游处处碰老乡的怪现象频频出现。
  接连的两次上当且获知了内幕的我,似乎也随之变得精灵了起来,决心今后出游时坚持做到只看景观不购物,要购则回本地购,以免再次受骗上当。
  (责编:晋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