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邱晓华:腰缠万贯的统计高官

作者:慕 衡

字体: 【




  统计是国家管理和科学决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1952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第十七次全体会议决定成立国家统计局。1952年8月,国家统计局成立。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主管全国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
  
  一
  
  47岁官至统计系统里最年轻的部级干部,频频在媒体报道中“上镜”的未来政坛明星邱晓华,被国务院免职时,由于未交待原因和去向,当时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揣测,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新闻发布会上,当法新社记者向李晓超问及邱晓华动向时,在场媒体纷纷猜测他不会正面回答此问题,但令在场记者意外的是,李晓超对此问题似乎有备而来。他直接从放在桌面上的一叠文件中取出一张纸,一字不差地念了出来:“有关部门在调查上海社保基金案中。发现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涉嫌严重违纪,中央纪委正在对其进行审查。”
  李晓超直接给出邱晓华目前的最新动向让在场记者感到突然,而邱晓华居然涉及上海社保基金案件的事实也让许多人始料不及。
  纵观邱晓华个人履历,他似乎并没有机会和上海官员发生直接联系。他在1978年考入厦门大学并于1982年毕业分配到国家统计局工作后,除短时间挂职任安徽省省长助理外,邱晓华一直在国家统计局任职。并最终官拜局长。
  1958年1月,邱晓华出生在福建省三明地区的宁化县城关镇。
  张清亮是邱晓华的高中同学。他说。邱留给他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邱对知识有着近乎颠狂的渴求和热望——
  “我们读高中时,‘正值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那时知识分子是‘臭老九’。交白卷的张铁生才是当红的榜样。正常的教学活动已经停止,所谓的上课就是在农场劳动。而各类书籍几乎在生活里绝迹。可邱晓华总是千方百计地找书看——还把伙食费省下来,用菜票与人换书看,星期天外出做小工,赚一点小钱。还是用来租书看。晚上9点宿舍关灯,他会跑到厕所继续看——那里灯一直开到天亮。
  “邱晓华是班长。他不单自己看了那些书,还成立了学习小组,组织同学大家一起看,甚至请来了对读书有认同感的老师给同学们进行辅导。”
  当30年的光阴流走,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七六届的同学聚会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承认一,当年那个因在鄙视知识的年代里过分热爱读书而被称为“傻瓜”、“癫子”(宁化方言)的瘦小的同学,事实上比别人有着更深远、透彻的眼光。
  
  二
  
  1982年2月,24岁的邱晓华揣着一纸毕业分配证明进入了国家统计局。此后,除了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到安徽省挂职省长助理外,一直都在这里工作,一呆便是24年。
  刚进国家统计局不久的邱晓华参与了中国第一本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1981》的编撰工作。“那时。局里还没有电脑,所有的表格都是他用尺子在纸上一个一个画出来的。”
  《中国统计年鉴1981》,共有511页,统计表格无数。那年,住在国家统计局单身宿舍的人都看到过邱晓华在综合司的办公室里打地铺。
  此后近5年的时间里,综合司办公室的灯总要到深夜才会熄去——邱晓华每天工作学习的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同时,他还抓住一切机会调查研究各种社会政治经济问题。
  1983年春节,邱晓华回到老家宁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宁化地区进度不一,动作快的乡、村已经包产到户,动作慢的乡、村还是集体制。那时,张清亮在宁化城关公社工作,邱晓华央他一起作调查——生产队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是什么看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农田亩产量有什么样的变化?农民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张清亮从公社借了自行车,两个人骑着一辆自行车调查。
  “10天的春节假期被邱晓华占走五、六天,走访了二、三十个生产队,上百余户农家。宁化地处山区。爬山越岭的,好苦掉(宁化方言)。”
  张英香(现任统计局新闻处处长)是1990年调入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的,那时整个部门30多人在同一间大办公室办公。有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询问“九五”期间中国GDP和CPI的增长幅度。当张表示想查一下再给答案的时候,一直埋头工作的邱晓华头也不抬地报出了10个数字。
  邱晓华的妻子聂春荣是邱初中和高中的同学。高中毕业时。他们俩还没有确定恋爱关系。“后来邱晓华去厦门大学经济系统计专业念书,聂春荣在宁化五交化公司上班。寒暑假的时候,邱晓华回家,同学相见,确定的恋爱关系。”张清亮说。
  大学临近毕业,邱晓华分配到国家统计局差不多已经定了下来时,班长林擎国请邱到厦门大学边的一个小饭馆吃饭。“现在你要是有女朋友就算了,要是没有就不要再找了,你就要去北京了,将来弄不好要做陈世美。”邱晓华没说话。
  邱晓华到了北京,可没有做陈世美,还是娶了老家的媳妇。却只能两地分居。为了解决这个恼人的问题,他以普通干部的身份获得了一个进京指标——聂春荣也调入了国家统计局。
  张英香回忆:“那时学校不解决午餐,所以邱晓华的女儿邱实中午也到单位吃饭。那时候单位食堂内没有桌椅,要将饭菜打到办公室就餐。聂春荣就用两个饭盒打两份饭菜(没办法拿三个饭盒),到了办公室再分成三份,一家人吃饭。”
  1995年4月,北京三里河春意盎然、杨柳催绿时,邱晓华在他的著作《中国经济热点追踪》的前言里写道,“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爱人,对我工作和生活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也对许多文稿提出过意见建议。并帮助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字里行间满溢夫妻相敬如宾的浓浓深情。
  
  三
  
  在中国大陆,“学者型官员”往往是对一位官员的尊称,邱被免职前,这个称呼经常被媒体用在他身上。
  1986年,当薄一波看到邱晓华的《从国情国力出发看我国经济发展对策》一文时,当即表示“要与作者再好好探讨”。1987年邱晓华提出沿海农业必须走以外向型发展道路为主的观点。他的分析报告受到中央领导人的关注,并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1988年5月,30岁的他被破格提拔为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见习副司长。
  后来留校、现在已经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计划统计系博士生导师的林擎国常对学生们说:统计并不仅仅只是统计出一堆数据,每年国家的统计年鉴那么厚,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人。想从里面看出点道道来都是费时费力的。统计人还需要有对数据分析、判断的能力,否则就只能做个统计匠。你们要向你们的大师兄邱晓华学习啊!
  确实,邱晓华对于数据有着过人的分析、判断以及预测能力。早在1983年,他在对农村联产承包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后,就提出农村的改革单纯用“分”和“包”来进行是不完善的。一是公益性事业无人负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