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仇富与仇穷 

作者:田 萍 田 夫

字体: 【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统计显示,目前在我国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1000万家企业中。仅有10万家曾经为慈善事业捐过款物,另外,目前我国全部100多家慈善公益组织所掌握的资金只有50亿元左右,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5%。面对我国爱心清单上单薄的捐赠数字,人们不禁质疑:在中国这个有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美德的国度里,我们的富豪们究竟怎么了?在国外的富豪频频投身慈善事业时,我们的富豪为什么不愿承担起那份属于他们的社会责任?他们在受益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同时,为什么不愿意将部分个人财富反哺社会.成为“传播财富的慈善使者”?究竟是他们缺乏爱心——抑或我们的社会缺少一种可以让他们传递爱心的机制?
  
  仇富的社会动因
  
  中国富人为何不敢露富?风俗习惯甚至遗传因素是中国富人保持低调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包括一些素质低下的执法人员和公然索贿的贪渎分子以及社会犯罪分子经常性威胁。当前,绑架已经成为中国富人面对的一大威胁。据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何挺透露,2004年全国绑架案立案3863起,绑架对象主要是比较富裕的企业家、名人以及家境富裕的中小学生。绑架也许只是中国社会一种更加普遍的妒忌风气的最强烈的表达。
  然而,在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省的广州市,多数市民对于高收入阶层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给予积极评价,普遍保持不仇富的和谐心态,认为“凭个人努力和奋斗就能致富”。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十区、两县级市的867位不同收入、职业、学历的市民中,9.9%的受访市民表示“高收入阶层推动广州社会发展作用很大”,41.4%的人认为“有一定作用”,给予正面评价的比例超过半数。超过半数的市民将为富不仁现象归结为个别存在。
  民意的主流不认同社会中仇富心理。22.7%受访市民明确表示周围人群不存在仇富心理,35.4%的人认为只是个别存在,显示出广州人的主流社会心理健康、理性。多数人认同“只要凭个人努力就能致富”的观念。对于“只要有能力和本事,在广州就能致富”的观点,超过六成市民表示赞成,表示不赞成的只有一成二。
  这个调查能不能代表社会主流民意,尚不得而知,但至少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信息,即先富起来地区的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富人。可是,在有些人屡遭不测,安全感告急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富人们不得不四处物色“武林高手”和退役军人来充当保镖,也有些人准备将自己的财产向国外转移。此外,不少富人都参加了诸如“全家福综合意外伤害”这样的保险,接受一些公司的绑架医疗救援服务。不过可以肯定,这些手段还是不能让那些富人摆脱焦虑。富人屡遭不测,原因究竟何在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犯罪者中有一部分被称作‘绝对剥夺的人’,他们失去土地、失去工作,生活过不下去才铤而走险,而不是所谓的仇富心理。”试想,当一面是一些暴发户们在为富不仁,一面是社会对边缘人员缺乏生活和生存保障,对富人阶层的安全威胁,又怎么可能轻易消解呢!
  如今,中国富人生活在一个缺少安全感的环境中,这与他们自己对环境的污染也不无关系。当然,环境的优劣,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有效治理是否到位。这种治理,绝对不是为那些富人提供什么“特殊照顾”和“特殊保护”,而是须积极打造和谐、公平的社会关系,给人们提供均等的创造财富的机会,并不是剥夺多数人的利益去制造富翁。通过建立21世纪最新的分配机制,制定公平、正义的社会分配政策,解决不平等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协调贫富关系;做好全社会的“二次分配”、“三次分配”工作,保障民工阶层、无业、失业人员和伤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权益,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吃饭财政”的比率降下来,用在扩大社会保障面,消除社会紧张,只有让我们社会不再有“绝对剥夺的人”,让我们的相对公平把贫富差距缩小些,让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和谐的大环境,这样,富人们才会拥有真正有效的防身术,仇富才能变成创富。
    仇穷的心理定势
    我国有多少穷人?如果按国际通行的标准每人平均每月900元测算,那么就是不少于1个亿,用中国国情计算,绝对贫困人口也有2600多万。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真正贫困,恐怕少有人去细想深究,除极少数天灾人祸之外,不外乎国家有关制度和政策的因素,身居穷山恶水的地理位置,如果有哪个富豪不信,随便和贫困家庭换个位置试试看!
  近几年,一些专家学者时不时地教导社会公众,不要有仇富心理。仇富当然是不对的,看见别人有了钱,心里就酸溜溜的不舒服,甚至冒出均贫富的念头。这是忌妒心理作怪。夜里趁无人看见,在奔驰车上划上一刀,又于己何益?富人摆阔斗富,一桌饭吃掉几万块钱,大部分饭菜被倒掉,于社会何益?利益矛盾越大,越要提倡宽容。不过,宽容不光是穷人的事,富人也要宽容,更不应该有仇穷的心理。在一次论坛上,一个地产界大鳄放话:“如果我的定位是一位商人,我就不应该考虑穷人,如果考虑穷人,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这个商人可能是要力求语出惊人。看来这个目的是达到了;不过,话里包含的仇穷心理却让人听了有些发怵。这个大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很富的人”。作为富人而仇穷,是自身的道德问题,也是把荣辱观弄颠倒了。为富不仁的故事,从古到今,绵绵不绝,作为企业管理者而仇穷,却分明有与大众为敌的意思了。正因如此,我国房地产市场是怪象丛生:经济适用房越来越不经济,廉租房越来越不廉租,高档住宅越来越高档,商品房越卖越贵.空置房越空越多,买不起房的穷人队伍是越来越大。
  商人要想赚钱,想赚大把的钱,眼睛盯住有钱人的钱包,这无可厚非,国外一些专门经营奢侈品的公司走的就是这个路子,可这也不能和仇穷画等号。商品经营定位有高低,市场消费有差异这很正常,在现代商人眼里,只有市场观念,在市场上,“英雄不问来路”,只要你买我的东西,我赚到了你的钱,你就是我的上帝。就是比尔·盖茨也巴不得中国的13亿人都用上他的软件呢。大众等国外汽车公司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汽车绝对是富人的奢侈品,如果商人们因此而仇穷,恐怕早就卷着铺盖离开中国市场了。西方国家的商人,作为富人,有多少人有仇穷心理,这不好说,即使有,恐怕也不太敢公开表露;作为企业的代表,也就是作为某种商品、服务的提供者,如果有仇穷的意思流露,即使在市场自由度极高的西方国家,恐怕也早就身败名裂了。道理很简单:现代资本的属性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千方百计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商品可以消除一切身份的界限。如果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商人满脑子是贵贱穷富界限,恐怕是要跳楼的。
  贵与贱、富与穷的矛盾,是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现实,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贵贱富穷的及有关的道德范畴和价值尺度。因此,在中国以前说到富人、穷人,是包含着价值取向的,富人与穷人表现为阶级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