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大学生十年街头卖报

作者:聂学剑

字体: 【




  张利华在合肥旅游车站附近找一个极为便宜的小旅馆安顿下母亲后,就来到车站及人流密集的大街上叫卖报纸。初来乍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卖报纸,竟然也有同行的竞争。他们联合起来,千方百计阻碍他卖报,甚至不惜花钱雇来了小痞子扰乱。张利华不打退堂鼓,与同行们采取游击战术,渐渐地被他们认同了。每天早中晚三次,张利华要急急地赶回旅馆服侍母亲喂药和解决大小便。晚上收工后,他用买来的小煤炉,想方设法地为母亲改善伙食;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的深夜,张利华坚持用热水给母亲泡脚按摩,把电热毯让给母亲用,实在太冷了,就挤在母亲的脚头儿暖暖身子。困在小旅馆里太久了,母亲有一天叹口气说:“真想到人多的地方透口气啊!”张利华轻松地一笑说:“娘,那还不好办,我背着你去卖报纸就是了。”转天,张利华背起母亲来到车站,一边和母亲拉家常,一边向行人推销报纸。张利华的母亲身材高大,压在人高马大的儿子身上,娘俩都显得特别吃力。这道几乎每天都会准时出现的风景引起了省城几家媒体的关注。张利华婉言谢绝了记者们的好意。他认为服侍自己的母亲是份内的义务。一些获知内情的市民们纷纷向张利华投去敬佩的目光,那些天张利华的报纸卖得特别火,他知道是好心市民照顾他母子俩。
  
  张利华的孝心感动了附近医院的有关专家,他们轮流来到小旅馆为张母义诊,开出最实用的联合用药方案。2004年春节,为了不错过卖报旺季,张利华没有回家过春节。除夕之夜,张利华买了饺子馅和面皮,笨手笨脚地包了一大锅饺子。像往常一样,为老母亲做完常规的全身按摩后,又比照书本学着给母亲染发。在张利华的悉心照料下,卧病在床近半年的母亲奇迹般地下床了。2005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张利华的母亲居然康复了,连那些给她义诊的专家们都感到不可思议。“这可能就是爱心、孝心和耐心联合作用产生的奇迹吧。”一位专家赞叹道。
  
  作义工
  
  母亲康复后,张利华成了专职卖报人。通过七、八年的反复摸索,他总结出一套极具操作性的卖报方法。为了吸引顾客,张利华像裁判员一样,胸前总是挂着一枚哨子。他只要一吹哨子,就开始用简洁而礼貌的开场白向围观人群问好,讲一大串听来的笑话和新闻,极大地活跃了气氛,让人们乐呵呵地拿出零钱买份报纸。在欢声笑语中,张利华平均每天卖报200余份,旺季高达500份,家庭平均月纯收入4000元左右。同行尊称他是卖报的专家,旅客和市民们则风趣地称他是自己身边离得最近的“名”人。
  大部分时间身处车站、码头和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张利华深知自己具有很大的宣传优势,当全国掀起预防艾滋病高潮时,张利华不失时机地在胸前佩戴了红丝带,并专门跑到省疾控中心向有关专家咨询相关问题,将安徽省在全国位居艾滋病发病数位居第六,全省七个重灾区均在淮河以北地区等信息自费印成宣传单,夹在报纸中宣传。当国家提倡反对家庭暴力时,他又胸前佩戴上白丝带(这是反对家暴的标志),每卖一份报纸都免费赠送一份自己印的宣传单,还诙谐地对买报人说:“构建和谐社会,首先两口子不能打架!”张利华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每年他都要自费印刷社会公益宣传单达八万份。
  在国外,有很多志愿者从事社会公益工作。在生活的重压下喘息之余,张利华忽然发现多年来自己追求的就是这样的义工生活,平凡而高尚,琐碎而自由。尽其所能地帮助每一个人,让世界充满爱是张利华每天最热衷宣传的思想。
  2002年夏季的一天,有一个妇女带两个四、五岁的孩子乘坐从亳州开往山西晋城的班车。汽车离站驶出后,这位外出方便的妇女才发现那辆客车载着她的两个孩子和行李不见了踪影。这位农村妇女情急之下,晕倒在地。正在附近卖报的张利华问清事情原委后,马上租了一辆小轿车,载上这位妇女全速追赶那辆客车。当他们在河南省项城县追上那辆客车时,两个孩子安然无恙地睡在座位上。那位妇女千恩万谢。张利华在支付出租车费用时,深受感动的出租车司机硬是少收了他100元。
  2005年冬季的一个深夜,张利华乘末班车从合肥赶到阜阳时,见一位蹬人力三轮车的中年妇女在车站广场上哭泣。原来,这位妇女和丈夫两口子都是下岗工人,为生活所迫蹬起了人力三轮车,可是她的丈夫经常酗酒后打骂她,说她挣不到钱。张利华找到那位妇女的丈夫,表示愿意带他们和自己一道卖报纸,并手把手地教给他们许多卖报的技巧。不久,这对夫妇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2006年7月1日,张利华和妻子商量后将原来购置的房子卖掉,重新在市区购置了一座面积三百多平米的住宅。他们在院里种菜、养花、植草,生活虽然时聚时散,但小别胜新婚,两人情深意浓。他们的儿子毛毛现在已经读六年级了,在界首市的逸夫第一小学就读。张利华的老母亲身体硬朗,时常来界首儿子家住住。他们终于有了一种安定的生活。
  自从那次自杀事件后,张利华一直无颜面对给予自己极大帮助的宋诚。如今,宋诚的事业做得更大了,张利华主动给老同学写了一封信。他感慨地在信中写道:“劳动最光荣。毕业20年来,同学当中可能数我走过的路最坎坷,但是从没有后悔过。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仍然选择自力更生的劳动,和追求那种心灵上的自由。”●
  (责编:弘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