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被害者反成了害人者

作者:臣 子 李 兵

字体: 【



孩子吧。
  等了一夜。刘正坤没打电话来。第二天上午,烦躁的于光荣不相信刘正坤为了躲债,连心爱的孩子都不要了。于光荣又继续拨打他的电话,可还是打不通。
  天哪,这个无赖老板对他带走孩子,竟然一点也不焦急和担忧。难道真的不想要这个孩子了?骑虎难下的于光荣犹豫不决、恼火愤怒!无奈之下,他又带着小强从内江市赶车回到泸县兆雅镇,想把孩子送回到他外婆家去。
  到了兆雅镇,不甘心的于光荣想到,你刘正坤30多岁才有了这个宝贝儿子,如果你不要,不心疼,我就带着走,我看你心不心急。你如果不心疼,你老婆、父母、岳父母总要着急、心疼吧?只要你们来追要孩子,就得坐下来与我谈判,我要回我的钱就行了。
  经过一上午的矛盾挣扎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把孩子继续带在身边,以此要挟刘正坤还债!
  随后,他带着小强从泸县乘上开往成都的客车。
  在成都呆了三天,于光荣继续拨打刘正坤的电话,希望看在孩子的份上,大家坐下来谈谈,但还是打不通。于光荣不敢回家(很多人在向他追债),他又找不到刘正坤,更没有其他亲戚可投奔,走投无路之下,于光荣猛然想到自己表弟阿文在新疆哈瓦提县搞建筑,阿文曾多次打电话邀请他去打工,他一直都没有去。现在没有地方栖生,不正好可以去表弟那里吗?
  于是,他带着小刘强,又匆匆上了去新疆的火车。一路上,他给小强买吃的喝的,给他讲故事,小强就像他自己的孩子一样乖顺听话,没有半点吵闹要回家要见爹妈。
  
  含辛茹苦等来被捕
  
  经过一个星期的长途跋涉,辗转周折,于光荣带着小强终于找到了新疆哈瓦提县阿文的租房。阿文和一帮重庆长寿区的老乡见到50出头的于光荣还带着个小孩子时,又惊奇又疑惑。纷纷问他:“这不是你的孙子啊,这小孩从哪里来的?”有人怀疑是他的私生子,也有人怀疑他拐卖儿童。于光荣苦笑着,只好讲了自己穷困落魄和为了追债、挟持孩子的事。大家都埋怨他不该做这种糊涂事。于光荣很无奈地说:“我已经把孩子带了出来,只有等他老爹来找我们,还债后领走孩子。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只有我辛苦点养着这个孩子慢慢等待了。”
  于光荣和孩子暂时住在阿文家。每天24小时开机等待刘正坤或刘家人打电话来。住了一个星期后,他也没接到刘家一个电话。为了生存,身无分文的于光荣决定打工。
  很快,阿文帮他联系到该县皇宫镇修建防震棚的活儿。于是,于光荣带着孩子告别了阿文一家人赶到那里。50多岁的于光荣身板结实,干体力活还行,他砌墙砖、焊钢筋、浇水泥,每天挥汗如雨能挣65元钱,除了两人的生活费以及烟钱外,还能剩下二、三十元。
  小强好像不太依赖父母,来到新疆后,他每天与邻居的小朋友疯玩,满身伤口划痕,衣服又脏又破,于光荣每天下班后,一边煮饭一边为孩子洗澡、敷药、补洗衣服,像孩子的亲爹一样费心劳神、疼爱有加。
  已经当了爷爷的于光荣再次抚养幼儿,还真是不容易,经常为淘气的小强头疼、生气。那是2006年7月的一天,有人发现小强买了~大包巧克力、牛肉干和变形金刚、玩具车模等,以为是于光荣给的零花钱,而于光荣却以为是别人送给孩子的。第二天。邻居老王发现放在衣服口袋里的120元钱丢了,衣服挂在家里,肯定被盗了。于光荣问小强拿了没有,小家伙“哇”的一声哭了,承认拿了钱买吃的、玩的,还剩10元钱。于光荣不敢打骂,只得说服教育。小强眼泪汪汪地向老王认了错,于光荣只好把自己打工的钱赔给了老王。
  时光如梭,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于光荣又转换了两个工地。他心里惦记着那个令他倾家荡产的欠债人,多次用手机和座机打给刘正坤,耳机里传来的竟然是停机的声音!他打给认识刘正坤的朋友,索要刘的联系方式,可每次要来的电话号,还是打不通也不知道刘正坤究竟在什么地方承包工程,信也没法写
  9月初,邻居的孩子和维族小朋友都开始上学了,没有人再与小强玩耍了。小强就吵着说:“于伯伯,我要读书!”于光荣不忍心耽误孩子,就买了新书包,花了400元钱给小强在乌鲁桥镇小学报名读了学前班。每天,小强与一帮孩子欢快打闹着上学。就更不想家了。
  11月底,新疆的天气非常寒冷,无法继续干活了于光荣只得带着孩子回到哈瓦提县城,和别人合租了一套房子。他在县城里找活干,帮别人搞宾馆装修他不敢把小强单独留在租房里,就把他送到县城另一家幼儿园读学前班。
  新疆的冬天很寒冷,于光荣生怕冻坏了孩子,就在商场给小强买了防寒服、毛皮靴、手套、围巾等,每天要让孩子吃饱穿暖了才送去上学。孩子每天放学回来,他都要把炕烧得暖烘烘的,把孩子暖在热被窝里小强聪明好学,爱看图画书、爱看故事书,还有很多奇怪的问题。于光荣见孩子好学,就经常给他买新书回来,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他就去请教别的老乡和工友。他要让孩子好好学习,不能有半点耽误。小强小嘴很甜,经常依偎在他怀里。于伯伯长于伯伯短,给伯伯拿烟倒茶,给伯伯端水端饭。小家伙的孝道也让于光荣很欣慰。
  这爷儿俩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慰籍,在远离家乡亲人的万里之外,感情竟远远超过了父子情。
  一天夜里,窗外大雪纷飞,寒风呼啸。吃过晚饭,小强趴在热炕上画画。他竟然画的是爸爸妈妈牵着他的小手上学校。于光荣感慨万端,轻轻地拍了一下小强的小脑袋说:“你爹妈哪里还要你哟,这么久了,他们都不打电话来,不知安的什么心哟I”小强扬起红润的小脸回答:“他们不要我算了,我就给您当儿!我长大了,挣很多很多钱给您用!”
  于光荣一把搂过天真无邪的孩子,眼泪滚落下来,想起自己的子女。他有一儿一女,都结婚生子了,两个孙女一个9岁,一个3岁,和小强一样可爱。本来可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可惜。自己太相信刘正坤了,被整得倾家荡产不说。追债无果,自己还带着个小孩,在天涯漂泊流浪。苦不堪言。不知道自己这把老骨头会不会丢在这异地他乡。
  于光荣陷入了深思:出来半年多了,带着孩子责任大,万一出了什么事,对不起孩子,自己打工养他也很辛苦,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会耽误孩子读书,得想点办法啊!
  2007年1月20日,于光荣在多次与刘正坤联系不上的情况下。又连续给刘的老家写了10多封信,说明自己带着孩子在新疆哈瓦提县,希望刘正坤与他联系,解决孩子和工程款的事。信上,于光荣故意很凄惨地说:“我们天天和羊群为伴,没吃没穿,饥寒交迫,能不能过得了这个冬,我也说不清!说真的,你再不拿钱来救我们,我和你儿子就再也活不下去了……”同时在信上写了自己的住址、手机号码,一再恳请刘正坤赶快与自己联系。然而,每封信寄出,都像石沉大海一般,一直到2007年春节,刘正坤仍然没回音。于光荣有些绝望了。
  春节过后。于光荣翻找东西时,无意中发现了刘正坤的亲戚王小红的电话。他非常兴奋,立即打电话与她联系,询问刘正坤的手机号码和新地址,并说明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