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共产党宣言》首译本的风雨传奇

作者:王增勤

字体: 【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纲领性文件。她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二十世纪20年代初,《共产党宣言》经陈望道翻译进入中国后,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然而可惜的是,《共产党宣言》这本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文献,她的中文第一版本在中国大地却迟迟没有找到。周恩来总理生前一直关注着《共产党宣言》第一版本的寻找。他曾说:“这是‘老祖宗’在我们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找不到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病啊!”终于有一天,这样一本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革命文物在山东省广饶县发现了……
  那么,这本被称为国宝级文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第一版本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她又经历了哪些风雨呢?
  
  “大胡子”来到中国偏僻乡村
  
  山东省广饶县地处鲁北平原、渤海之滨,文明灿烂。1919年的“五四”运动后,一批热血知识青年在新文化新思想的激发下,纷纷走出封建思想相对浓厚的农村,到城市中去求学,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中间一些人在外地接触了共产党人,学习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而成为共产主义者,有的还成了职业革命家,刘子久(刘俊才)就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刘子久是广饶县刘集村人。1923年在益都省立十中读书时受到国文老师、中共济南支部成员王翔千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后曾任山东地委执委、河南省委书记。解放后任国家劳动部副部长、顾问等职。1924年深冬,刘子久回乡期间发展刘良才入党,随即成立了刘集党支部。1926年春节。在济南从事革命活动的刘子久、延伯真、刘雨辉(延伯真夫人)又回到了故乡刘集村,给刘集村支部带来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的书。这其中就有刘雨辉带回的那本作为我国第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
  刘雨辉是一个勇敢的女性。她十几岁时,冲破封建家庭的阻挠。走出刘集村考入济南女子养蚕讲习所,后又到苏州女子产业学校读书,1925年毕业后回济南女子职业学校任教。当时,正值震撼全国的“五卅”惨案之后,全国处于革命高潮时期。在反帝爱国斗争的热潮中,刘雨辉结识了济南女师的王辩、王兰英等许多女共产党人。同年,刘雨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们这些女同志,在革命热潮中表现非常突出,经常和男同志一起开会、学习、活动。这样,张葆臣那本盖有自己印章的《共产党宣言》就辗转到了新入党不久的刘雨辉手中。她从这本革命文献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斗争勇气,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革命道理。1926年春节,刘雨辉同刘子久、延伯真一起回家省亲时,就把这本心爱的书送给了刘集党支部。从此,这本《共产党宣言》便在广饶刘集这个偏僻的农村扎根、开花、结果,经历了不平凡的50个春秋。
  1926年农历正月初三,大家在刘良才家的场院里搭起了松门,插上了画有镰刀斧头的旗子,院子中央用两扇门板搭起了会台。农民协会要在这里举行成立大会。全村的男女老少喜气洋洋地都来参加大会。刘子久、延伯真参加大会并讲了话。刘雨辉教唱了国际歌,“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真理之歌,响彻云霄!
  节后,在济南工作的几位同志走了。但他们的革命精神、他们的影响,特别是他们带来的《共产党宣言》等宝贵的革命文献留了下来。在大革命的热潮中,刘集一带的革命斗争之火在《共产党宣言》指引下,越烧越旺。
  刘集支部的党员们晚上经常聚集在刘良才家的北屋里,在煤油灯下学习这本《共产党宣言》,讨论国家大事。入冬或农闲时节,党支部举办农民夜校,这本书又成了刘良才和其他党员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和传授文化知识的好教材。
  刘良才在给农民兄弟讲述革命道理时,时不时地举起这本《共产党宣言》,指着封面上的马克思像对大伙儿说:“这位大胡子(当时老党员们对马克思的昵称)就是马克思。我讲的那些理儿都是他在这本书里讲的。我们穷人要翻身,就得照着这些理儿去做。”大伙儿听得津津有味。且深深地被感动了,纷纷说:大胡子讲的理儿,是咱穷人的理儿,说到我们心上了。我们照大胡子说的去做。准没错!
  革命的星星之火,很快从小小的刘集村燃遍了全广饶县。1928年12月,中共广饶县委成立。1929年1月,刘良才担任县委书记。此时全县已建立起8个党支部,党员达70余人。党领导的贫农会会员发展到500多人,在它的周围团结着五六千农民兄弟。此外,还成立了青年团、少年队、工会等组织。县委机关就设在刘集村。党领导了“觅汉增资”、“吃坡”、“砸木行”、“反征派”等一系列斗争,发动党团员广泛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山东省委发给广饶党组织的一部油印机,大量印刷了揭露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先生、叛变革命和地主豪绅剥削农民的罪行,号召人民群众觉醒起来。同时,广饶县委为建立一支由党领导的武装组织。部署基层党组织迅速成立“拳房”,号召党团员和群众积极分子参加拳房习枪练武,并迅速对全县党团组织进行了整顿和争取“红枪会”会员的多项工作。狠狠地打击了封建势力。
  过去,已经有许多资料说明《共产党宣言》在大城市、在知识分子中、在领袖人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情况,而对于像在刘集这样的小农村中,这本薄薄的《共产党宣言》传播革命种子并生根开花,发挥实实在在的巨大作用的情况则不多见。这件事恰恰生动地说明了“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与军阀相勾结,逐步控制了山东,广饶的革命形势日趋恶化。
  1930年11月,敌人开始在广饶搜捕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下,刘良才和刘集党支部不得不销毁党的机密文件和学习材料。当准备处理这本《共产党宣言》时,刘良才却舍不得了。这本只有56页的书。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页页都有了他的手痕,以致该书的左下角发黑了,磨破了。刘良才实在不忍把它烧掉。时隔几个月后,形势更加恶化,刘良才已成为敌人重点搜捕对象。1931年2月,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山东省委调刘良才离开险境,到潍县担任中心县委书记。临行前,刘良才把《共产党宣言》郑重地交给刘集党支部委员刘考文,嘱他好好保存。刘良才到潍县后,面对一片白色恐怖,他坚信《共产党宣言》所说的“腐朽阶级的灭亡和革命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真理,鼓足勇气,以超人的胆略,恢复和重建了被敌人破坏的党组织,又投入了紧张的战斗。1933年7月,刘良才不幸落入魔爪,被敌人杀害。
  刘考文接过刘良才手中的书,深感责任重大。他知道这是党的书,下定决心要把它保管好。他把这本书时而藏在粮囤底下,时而将其封进灶头的通风道,时而又转移到屋顶的脊瓦下面,始终没有暴露。1932年8月。广饶邻县博兴县暴动失败。广饶县的党组织进一步遭到破坏,有不少共产党人被捕、被杀害。刘考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