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蒋介石督办侦破的豫东专员失踪案缘何一波三折?

作者:张海鹏 邹卫辉

字体: 【




  几天后,军统头目戴笠又奉蒋介石的命令,亲身到洛阳指挥侦破韦孝儒失踪案。在蒋鼎文、李培基的陪同下,戴笠召集驻洛阳的军统所属各个组织的负责人开会研究破案工作。戴笠要求下属们一定要与军、警、宪等部门密切配合,并服从蒋鼎文司令长官的指挥。会上还正式任命第一战区长官部调统室主任岳烛远为联合侦破纵队的总负责人。这一任命对赵理君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因为赵理君自恃后台硬,来洛阳后,不仅没有把当地的官员放在眼里,即便是军统组织的兄弟单位,他也从来不买他们的账,从而深深得罪了许多人。岳烛远等人对不可一世称王称霸的赵理君混成纵队也是既怕又恨,总希望能有个机会报复他们一下。如今由岳烛远负责此事,一旦查出此案为赵理君的部队所为,赵等的下场可想而知。
  时间很快过去,案情并没有什么进展。蒋鼎文、李培基便命令手下大量张贴悬赏布告,希望知情者尽可能提供线索,凡其情报有用者一律有赏。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悬赏布告贴出没有几天,长官司令部便来了一个中年男子。他说他原是洛阳航空站的工作人员,家住南郊那个废机场附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机场旁边的那口枯井井底多堆了许多新土,心里十分纳闷。这两天看到布告,才想起前来报告。听到这里,富有经验的蒋鼎文顿时意识到,这里面有案子的线索。他与李培基商量过后,便迅速集合保安司令部的人马,由那报案人领路去现场挖井。不一会儿的工夫,士兵们便从井下拉出了七八具尸体。由于当时天气十分寒冷,那些尸体腐烂得不很严重,有人一下认出,死者就是豫东专员韦孝儒和他的副官等人。
  第二天,豫东专员韦孝儒被活埋的消息便传遍了洛阳城。赵理君、曹银屏顿时感到大祸临头。他俩马上找到戴笠,坚决要求调到重庆工作。然而戴笠并不知道赵、曹二人是此案的凶犯,且案情的进展使戴十分兴奋,正希望有像赵理君这样的帮手协助工作,自然不肯同意他俩调动,他极力劝阻赵、曹二人安下心来参加破案工作,一旦案情有了实质性结局,必让他俩回重庆工作。赵、曹二人万般无奈。只好继续坚持下去。
  这一天,赵理君手下一勤务兵来到一家钟表店倒卖很久前盗来的手表,被警察局早就安排在表店的便衣发现,立即将其逮捕并扭送到警察局。周局长在李培基的命令下,连夜对这个小特务进行了突击审讯。打手们将他吊起来,皮鞭棍棒一通乱打,直打得他皮开肉绽。最后他终因承受不住皮肉之苦,全盘供出了赵理君混成纵队活埋韦孝儒等人的前后经过。很快。由第一战区调统室主任、韦孝儒失踪案联合侦破纵队总负责人岳烛远所率领的宪兵队紧急出动,迅速包围了赵理君所在的混成纵队司令部。一阵混战之后。赵、曹二人束手就擒,很快关押到了战区军法执行部。
  
  几经较量凶手终伏法
  
  直到这会儿,军统头子戴笠才恍然大悟。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如此重大案件的主犯竟是他戴笠栽培多年且十分器重的赵理君。现在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戴笠只有横下一条心,用他自己的关系来把赵理君保出来。
  戴笠首先找到蒋鼎文,要求蒋将赵、曹二犯交给他带回重庆“严加惩办”。老奸巨猾的蒋鼎文自然知道戴笠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过,他也不愿得罪这个蒋介石的红人。于是他便一再向戴表示,此案由蒋委员长亲自督办。他不敢擅自做主,不过,他蒋鼎文是一切以蒋委员长的命令为办案原则。蒋鼎文暗示,只要他戴笠有本事能说动蒋委员长,一切事情都好办。聪明绝顶的戴笠立刻心领神会。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大会议室里,气氛十分紧张。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关于赵理君杀人案处理问题的联席会议。会上,围绕着对赵理君等二犯究竟是否严办,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省主席李培基、洛阳专员李杏村等坚决主张严惩凶手;而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则阴阳怪气地表示,此案的发生,韦、赵双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应双方平等处理,言外之意就是要对赵理君放松惩罚。许多人畏惧于汤恩伯的势力和淫威,不敢正面反驳他的观点。而此时掌有仲裁大权的蒋鼎文,自有了上次与戴笠的一番讨价还价的谈话之后,便对两方势力的唇枪舌剑不表任何态度,这使得原本对蒋鼎文存有希望的李培基十分不解,他不明白蒋鼎文为什么会如此滑头、善变。
  机警老练的李杏村十分了解蒋的为人。他知道蒋鼎文这种人根本靠不住,若仅仅指靠他来严惩凶手极难奏效,必须双管齐下,另想他法。于是,他们通过渠道找到了时任国民党军副参谋总长的白崇禧。白崇禧和军统素来不和,他便多方鼓动军界显要人物一起向蒋介石施压,要求严惩赵理君等凶手。由于白崇禧在军界的影响,当他提出严惩凶手赵理君时,蒋介石便考虑从抗战大局着想,准备处死赵理君。
  然而这一情报被诡计多端的戴笠得到后,马上趁蒋介石要参观军委会政治部举办的抗战战迹展览之机来到蒋身边,一边向蒋展示军统所出版的抗战画册,一边不厌其烦地宣讲军统在抗战中如何兢兢业业地为党国努力工作,以及所起的作用和付出的牺牲。趁蒋高兴之时,戴笠便不失时机地提出把赵理君押回重庆的要求,并表示一定严肃处理赵犯。蒋介石被戴说动,果然在第一战区打来的报告上批了“将赵理君押送回重庆军委会军法执行总监部严肃处理”。这一来,军界及河南地方势力在此之前所做的种种努力,只因戴笠在蒋介石面前的一番游说而付之东流了。
  再说一直被关押在第一战区军法执行总监部牢房中的赵理君,因有戴笠通过蒋鼎文给予的特别关照,所以入狱以后一直过着较为安逸舒适的生活。他不知道省政府和长官部为是否严惩他所进行的激烈争吵。刚愎自用的他,自认为自己并非等闲之辈,之所以身陷囹圄却待遇优厚,那是因为戴老板在做自己的坚强后盾,连蒋鼎文也惧怕他赵理君三分,所以他相信自己不会吃亏。
  有一天放风时,赵理君的情妇前来探望他。见到女人,他似乎觉得监狱里的生活再好也不如外面。他竟别出心裁地想出他认为高明的一招:让这女人给蒋委员长发个电报,在电文中历数自己在军统所立下的那些“令人羡慕”的“丰功伟绩”,想让蒋念他战功卓著,放他出狱。这样,一来可以向委员长表表忠心,二来也让天下人知道他赵理君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人。
  很快,一份由地方电报局发出的电报被送到重庆。电文中历数赵理君如何为蒋介石暗杀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史量才以及原北洋国务总理唐绍仪等人的活动。炮制该电文的赵理君没有想到,这一由地方电报局发出的电报,等于将蒋介石如何背叛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与人民为敌、杀害民主人士、迫害进步力量的劣迹昭示天下。这些蒋介石本人素来讳莫如深的事情竟然让赵理君这个不知深浅的家伙亮了底,那还了得!看到电文的蒋介石立刻恼羞成怒,火冒三丈。为挽回自己的面子,当即大笔一挥下达命令:“着即将杀人犯赵理君等处死刑。”
  “罪犯赵理君、曹银屏!根据你们的罪行,第一战区军事法庭现判处你们二人死刑,立即执行!”审判长问“你们两人还有什么话说?”
  赵理君还能说什么呢?他不相信蒋介石会判他死刑。直到审判长当场向他展示蒋介石的电令,才顿时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
  枪声响了,两个人慢慢倒下。一向专横跋扈的军统杀手赵理君就这样地结束了自己40岁的生命。
  
  (责编:乌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