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不是传记的传记



  我有一位长辈,学问渊博、著作等身,但是在大陆“文革”期间被斗,受不了,上吊自杀了。我后来遇到当时与他一起被斗的一个同事。“他的学问好,好得没人比得上,可惜的是,他却没有个很好的人生哲学。”那位教授叹口气,“要知道,人生哲学就像宗教,是当所有的人都救不了你的时候,能支持你的最后的力量。”

  人生过了半百,我发现这世上真正能熬过艰苦,成别人所不能成的人,都有他们的人生哲学,那“思想”平常不一定显现,但是当一个人面临最重大抉择的时候,就会跳出来,让他当机立断。

  所以我建议每个朋友,都能培养出自己的人生哲学或人生态度,使它成为一生处世“不摇摆”的原则,以及面对大痛苦、大挫折的力量。看完这本书,相信许多朋友会说它像是我的传记。

  对于这一点,我同意,也不同意。

  同意,是因为它确实呈现了我由十四岁到五十多岁的人生;不同意,是因为我略过了许多重要的生活细节,即使我初中家里失火,高中吐血休学,大学“革命”结婚,和进入研究所的经过,只要与我“人生哲学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的,一律不纳入。

  也可以说,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以最精简的文字,谈我半生思想的挣扎,并希望得到读者的共鸣。我们都很平凡,我们都是平凡人。所以我们都可能在同样的年龄,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可能都有过少年的烦恼、青年的激情、中年的困惑;我们可能想在山间盖个小房子,很孤危、很潇洒地过一生;我们可能想开一辆旅行车,一站一站地旅行,流浪到哪儿,工作到哪儿;我们可能厌倦世事纷乱,看破了、看开了,想离开这沉浮的人海;我们可能自己问自己,何必读那么多书,何必要拿学位;我们可能当事业有一些成绩的时候,犹豫自己是不是应该走下这个山头,再去攀登另一个不能确定的山头。

  那么,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给大家一些参考。这本《创造超越的人生》是以我同题的演讲稿放大四倍写成的。第一本谈人生哲学,引用不少古典诗词,可能比较深一点,但是下面三本就非常实用而且易读了。

  预计在第二本中,我会写怎样超越与生俱来的恋母情结,以及怎样在这个世界越变越小的时代,超越有形与无形的空间。第三本则是讨论使用时间的方法,包括博学强记的技巧,“一时三用”和“悬念学习”法。其中许多都是我半生“以小博大”的读书方法。也可以说,第一本书是“地图”,指出行走的方向;后面两本则像“行囊”,提供旅途之所需。

  此外,由于我在这本书里略去了许多重要的生活细节,所以在书后特别附了一个较详细的年表,或许可供比对。《创造超越的人生》,是一本人生哲学的书,它使我想起高二休学时,去商务印书馆买了范锜教授写的《哲学大全》。

  为了回顾自己的思想转变,我把那本书又找了出来。一九五六年出版的老书,已经发黄,但其中一段话,今天读来,仍然令我心震,尤其书中“超越自己”的句子,很可能由那时埋在我心底,成为后来《超越自己》的书名,特别把范教授这段精彩的话写出来,作为本书的结尾——

  哲学的创造精神,是无限追求自由,永远超越自己,使一切价值,不仅普遍化、永远化,且向着最后、最高、最完美的境界而迈进,故创造的精神,亦即向上的、理想的、进步的精神。

 
页首 页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