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年前,我左眼半边都看不到了,多亏您妙手回春,硬把我救了回来,到今天都没问题。”翁董事长抬头盯着墙上一幅画的小字,“富贵长春,对不对?您看!我现在都六十了,还看得这么清楚,全仗您啊!”清了清喉咙:“所以这次小犬出问题,非请您出马不可。”“这当然!这当然!我一定效力。”钟主任总算找到开口的机会,“只是,我也老了啊!”“您这是哪里话!老资格、老经验,年轻人学不来的。我就是听说好些人找那个叫什么。什么方医生,在眼睛上打洞。这。怎么治得好呢?就算治好了,也维持不了两年啊!我只信任您动刀,因为我自己就是铁证。”翁董指指自己眼睛,笑道,“您说!对不对?这儿打个小洞、伸根管子进去动手术,不是开玩笑吗?”钟主任点点头,又一笑:“不过,方医师可是学成归来。当然如您所说,新方法恐怕还得接受时间的考验,我是不信这套啦!我还是用我的老方法。”“当然是您的方法好!保险又持久。”翁董事长起身告辞,又弯腰,把放在桌上的礼盒往前推了推,“小东西,请您务必打开来,自己尝尝。”翁董事长才走,医生娘就急急冲出来,打开礼盒,她早知道,按规矩,这礼盒里不止是吃的。打开盖子,眼睛一亮,摸了摸、数了数,医生娘把礼盒捧到丈夫面前。钟主任还是不安,戴上老花眼镜,看翁董名片的电话号码,拨了过去。”你是太客气了!太多礼了!”“一句话!我一定亲自动手。而且安排早上‘第一刀’,手术室特别干净。”
钟主任果然立刻交代下去,安排了早上第一刀,而且强调自己亲手主刀,为此,还把另一个病人的手术时间改掉。钟主任这次不再是“动口不动手”,他要亲自上阵了。消息传出去,好多实习医师都说要来学,连医学院里一些有志眼科的学生都说要溜课赶过来。主任动刀,果然不一样!以前就算对外说是主任亲自操刀,也只是站在旁边用嘴指挥,全由下面的主治医师甚至实习医师动手,大不了中间由主任下去看一看,帮忙作决定。但是这一天,主任果然全副武装,伸出两只手,往前一站,接过手术刀。而且教授就是教授,钟主任一面动手术,一面不忘身边和楼上大玻璃窗后的学生,一点一点解说,怎么把剥落的地方找到,很轻很稳地托回原来的位置。只是,说要很轻很稳,主任的手却好像既不轻也不稳,有两回还半路停下来,用力闭上眼睛,猛眨,而且不知是不是为了慎重,一看再看,甚至手术已经完成了,还要掀开,再检查一遍。而且,缝一半,挺直了腰喘气,停了老半天,才继续。
只是,不知为什么,手术才几个月,翁少东又觉得眼里有闪光、视觉有变形,找钟主任看了两回,都不认为有问题。还是翁董的儿媳妇坚持,说她的一堆朋友都讲方医师的内视镜手术,不论青光眼或视网膜剥离,愈后都好极了。翁少东才又去看了方医师,而且是偷偷去的。方医师的手术也进行得非常低调,还事先向钟主任请示了一番。钟主任治不好的,方医师用内视镜两三下就搞定了。内视镜不但伤口小、复原快,而且因为能转弯,所以看得到传统手术不易见的角落。话一下子传开了。钟主任一个星期才来门诊一次,还没几个病人。方医师一个星期来三次,却不但回回挂号满额,还有不少人要求加挂。搞得方医师常常到晚上七八点才能离开。不过,最近传说,方医师真要“离开”了。不是他自己要走,是没接到钟主任发的新聘书。
很多人只信名医,甚至托关系、送红包,非看名医不可。名医,当然有他不平凡的地方,他八成医术高、医德好,或善于研究和宣传,否则不可能成名。问题是,名医就一定好吗?他过去好、三十岁好、四十岁棒,今天他六十了,还好吗?这就像有人信房屋的风水,买了风水奇佳的房子,认为一定福寿康宁。只是,当他住上三十年四十年,甚至住上好几代,那房子老了、塌了,还能福寿康宁吗?老医生的手还稳吗?同样的道理,当你找名医之前,先要想想:这名医会不会太老了,或像前面故事中的钟主任、钟教授,近几年只是指导,很少亲自操刀。加上年岁大、记忆力差,连技术都生疏了。还有,他看个名片上的电话号码都得戴老花眼镜,他的眼力还够不够?尤其动眼科这样精细的手术,他的手会不会抖、腰会不会酸、眼会不会花?在这种情况之下,是不是由他在开刀房指导年轻医生动手,反而比较安全?又有些人会在发现“名医”只是在旁边指导,没有亲自下手的时候,气得要死,觉得白送了红包。要知道,名医最重要的是经验。即使一个名医老了、手抖了、眼花了,他的经验仍然是“新手”无法比的。这时候,如果由老经验的医师指导“手眼稳健”的年轻医师动手,不是黄金搭档吗?
有位美国医师亲口对我说,当他在大医院做住院医师的时候,开刀开一半,常紧急呼叫他的教授来指导。他说得很坦白--“经验不够嘛!碰上从来没遭遇的情况,不知怎么办,往不往下开?怎么开?只好请教授过来帮忙。有时候教授一看就知道了,有时候教授会亲自下场操刀。”可见,经验太宝贵了,那情况可遇不可求。常常病人的生与死、救与不救,都在医生的一念之间。小医生请大牌医生到手术房帮忙做决定,另外有个原因,如果出了问题,那“大医生”曾经到现场,可以帮忙“罩”。尤其当病人死在手术台上,事后开检讨会,那些小牌医生如果没有大牌“护着”,常会被剋得抬不起头,甚至呆不下去。要知道,“白色巨塔”常常并不白,里面可能有一堆黑幕、一堆派系和权力倾轧。因为毕业的医学院不同,可以分成“x大派”、“x医派”;由于所受指导或留学国家的不同,可以分为“日本派”、“美国派”。
不要以为医生们都用同样的方式思考,不信你拿同一个“案子”给不同派系的医生看,他们很可能有南辕北辙的想法。不同科的医生更不用说了。譬如胆结石,内科医生可能问你是不是常痛,如果没影响到你生活,就不必去管它,因为许多人都“满袋子石头”过一生。碰上外科医生看法就不同了,他可能指着你的超声波报告说:“瞧瞧!多少石头在你的胆囊里,随时会出麻烦,譬如阻塞你的胆管,结果胆汁不能通过,胆囊发炎、肝出问题,搞不好要你命!快开刀把胆囊摘除吧!”遇到中医,则可能给你把把脉,认为平顺,开些化石草给你吃,让石头自然化解。至于民间,更有各种偏方。说的人煞有介事,好像铁证如山,也有人基于“济世救人”的想法,四处散发电子邮件,告诉你胆结石太容易对付了,只要喝多少柠檬水,再喝下多少橄榄油,那化石自然就会排出。后二者,我们且不讨论,只看前面内科和外科医生。你能说谁一定对、一定错吗?所以在动大手术、做大决定之前,你应该多看几位医生、多听不同的意见。医生们常彼此找麻烦,偷偷观察“对手”有没有犯错。碰上这种情况,你别不高兴,反而应该开心,因为被观察的那一方必定特别小心。你还可以在旁边偷听,甚至发掘真相。因为他们在争执时很可能透露“实情”,让你知道原先被隐瞒的医疗疏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