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一石三鸟



的确,在承诺与拒绝两者之间,承诺容易而拒绝困难,这是谁都有过的经验。

  有人来拜托你一件事,这人必有计划而来,最低限度,他已准备好怎样说。如果你在这方面,一点准备都没有,那么,他可能稳占上风。

  他拜托的事,可为或不可为,或者是介乎两者之间,你的答复是怎样呢?许多人都会采取拖延的手法。“让我想想看,好吗?”这话常常会被运用。

  但有些时候,许多人会作一种不自觉的承诺,所谓“不自觉的承诺”,就是“自己本来并未答允,但在别人看来,你已有了承诺”。这种现象,是由于每一个人都有怕“难为情”的心理,“拒绝”属于难为情之类,能够避免就更好。

  但要记住,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言出必行”的人,却很少有人会用宽宏的尺度去谅解你不能履行某一件事的理由。我们常常听见某甲埋怨某乙,说:“某乙分明答允了我……但……”事实上,某乙可能答应过某甲,但那不过是某乙怕难为情,不好意思拒绝而已,过后他仔细一想,便觉得这事儿根本不可能办成,甚至某甲自己也知道这事儿实在是强人所难。但是某甲真的会自责而不责人吗?恐怕不会的,而在旁人看来,也总是觉得某乙不对,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已经没人注意当初的一切了。

  拿破仑说:“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

  当我们在朋友面前,被逼得“非答应不可”,而实际上明知这事儿不该答应时又该怎么办呢?

  人际关系学家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在聆听别人陈述和请求完毕之后,轻轻摇摇头,而态度并不强烈。”

  轻轻摇摇头,代表了否定,别人一看见你摇头,知道你已拒绝,跟着你可以从容说出拒绝的理由,使别人易于接受你不能“遵办”的苦衷,就不会对你记恨在心。

  有许多事情往往是这样的,看来应该做,但一做起来很麻烦,比如你有一位好友做了人寿保险经纪,他来向你说了一大堆买人寿保险的好处,然后请你向他买100万元保险。你也明知此举真有益处,但是,后来当你细心一想,如果照他的要求,你每月要付出的保险费等于你收入的1/3,而目前你的收入也不过是仅可敷衍日常生活所需。你心里清楚这事很难办到,你就不妨“轻轻地摇头”,然后说出上述的理由。

  有些人喜欢拖,或要人家跑几次来听他的最后答复,这都不是很好的应酬之道。我们不是常常听见这样的怨言:“他不答应,早该对我说呀!”

  这样一来,你在别人眼里就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伪君子。

  有时,出于难为情,对于别人提出的请求没法一口回绝。在这种情况下,许诺就要掌握分寸,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许诺方式和方法。这里有三种方法可资借鉴:

  一是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的许诺。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很大,就应把话说得灵活一点,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许诺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但一般会给对方留下疑虑。

  二是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采取延缓性的许诺。有些事情,当时的情况认准了,可是由于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变化。这时,你在许诺中可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许诺结果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许诺创造条件的余地。比如,有人要求老板给自己加薪,老板可以这样说:“要是年终结算,厂里经济效益好,我可以给你晋升一级工资。”用“年终结算”一语表示实现许诺时间的延缓,显得既留有余地,又合情合理。

  三是对不是自己所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许诺。这即是说,如果你所作的承诺,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还要谋求别人的帮助,在许愿中可带一定的限制词语。

  比如,你许诺帮助朋友办理家属落户的事情,这涉及到公安部门和国家有关政策,你不妨这样说更恰当一点:“如果以后公安部门办理农转非户口,而且你的条件又符合有关政策,我一定帮忙。”这里就用“公安部门办理”和“符合有关政策”对你许诺的内容作了必要的限制,既见自己的诚意,又话语灵活,具有分寸,还向对方暗示了自己的难处(也要求人)。真是一石三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