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88节:世界摩托业巨子(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发明家的诞生
开业后,宗一郎凭一手精湛的修车技术很快赢得了顾客好评。生意越做越大,修理工也增加到6个人。他这时充分发挥了小时的聪明劲。一有时间,就钻到屋子里,进行发明创造,经过废寝忘食的研究,他研制出取代木制车轮辐条的铁制车轮辐条,在博览会上获得专家好评。并向国家专利局申请获得了专利权。
宗一郎30岁不到,就很阔绰了。修车的事都交给雇员去干,他仍然喜欢摆弄机器。他制造出摩托艇,带上年轻职工在湖上兜风。他还驾驶一辆由他改良的福特汽车,参加全日本汽车速度大赛,生活紧张又刺激。事业上的春天也给他带来了爱情的春天。1933年,他和小学教师佐智结婚了。
但是发明家的新婚生活没有任何浪漫之处。既无婚假,也无蜜月,他一头钻进了实验室继续发明。而妻子却无怨无悔,当了宗一郎的贤内助,后来,宗一郎用“校长先生”来称呼自己的太太,他说,因为有了她,自己这个磨人的孩子头才得到了教育,才能够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取得那样的成就。
1934年,宗一郎突然向职工提出:放弃汽修业务,转行生产汽车零配件。之所以有这个转变,是因为经过仔细的市场调查,宗一郎发现:汽修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但零配件供应却日益紧缺。目光敏锐的他大胆地在这个时刻提出调整方向,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7年,宗一郎成功地制造出了汽车的关键零配件活塞环。这一年,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以生产卡车为主。宗一郎给自己的公司起名为“东海精密机械公司”,简称“东海精机”。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成为东海精机活塞环的主要买主。
这时正是“二战”时期,虽然宗一郎对战争一点都不赞同,但在战争经济的刺激下,“东海精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过,由于在资金和原料方面一直受大客户丰田的制约,这使得宗一郎不是很满足,他决定终有一天,他要自立门户。
开辟一片新天地
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由于美军的轰炸和关东大地震,军需工厂“东海精机”已经不复往日荣光。于是,宗一郎将自己拥有的股份全部卖给了丰田。钱到手后,他想干一番大事业,但当时社会一片混乱,几乎所有物资都受美国占领军控制,如果贸然从事必然失败。
宗一郎又从零开始,准备搞纺织机器。他盖了座160平方米的房子,并挂起了“本田技研所”的牌子,着手改良织布机。但是,很快就陷入了僵局。由于投资太大,卖股份所得的一笔资金已所剩无几了,而新织布机还没试制出来。他于是想到了汽车,但汽车比织布机更费资金。这时,他又想到了摩托车。
当时,陆军通信设备上的微型发动机已经派不上用场了,都堆在仓库里。宗一郎得知这一消息后,廉价把它买来,作为动力安装到自行车上。这种被称为“吧嗒吧嗒”的机动自行车博得好评。因为在当时,交通混乱,车辆拥挤,城里人渴望有属于自己的便捷交通工具。汽车买不起,这种机动车自然受到青睐。而农村里的人也想有好的工具把米、菜从农村运到城里贩卖。所以“吧嗒吧嗒”一问世,周围的人们闻讯蜂拥而至,第一批产品被抢购一空。
本田技研所的工人们加班工作,“吧嗒吧嗒”的产量不断增加,最初月产300辆,后来500辆、700辆,大批购进的微型发动机已经不够用了。本田宗一郎终于决定自己生产发动机了。他卖掉祖传的家产,筹措资金。 经过努力,终于和朋友河岛一起生产出A型发动机。虽然只是50cc的微型发动机,但它是宗一郎亲手制造的第一台发动机。这就是最早的“本田摩托发动机”,也是本田A型摩托批量生产的开始。
他的成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许多人都在仿制本田式的“机器脚踏车”。为在摩托车领域站稳脚跟,本田宗一郎决定生产真正意义上的摩托车。1948年9月,他正式组建了“本田技术研究工业总公司”并自任社长,从此揭开了本田大发展的序幕。
发明家永远不知道满足,在A型车的基础上,宗一郎又以更大功率的发动机为目标,相继研制出性能更好的B型、C型发动机。装有C型发动机的自行车参加了东京日美对抗赛,还获得了胜利。宗一郎又向自己的纪录挑战,研制出D型——一种98CC、2.3匹马力的发动机。他认为挑战和改良相结合,就会产生出不可估量的动力。功率太大了,宗一郎又改进车身,终于试制出第一辆新车。“以速度寄托自己的理想”,所以这辆试验车被命名为“理想号”。这是从自行车到摩托车的一次质的飞跃。
技术上在不断地前进,但管理也不能放松。宗一郎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专长是搞技术,而公司发展还迫切需要管理营销人才,于是1949年,管理专家藤泽武夫加盟本田的事业,使本田的市场逐步扩大,后来他被称为“技术的本田宗一郎”,本田的第二号人物。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