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节:传媒巨头(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1973年,默多克的儿子出生了,意气风发的他感到激动和骄傲,他要开发另一个新的天地——美国。
默多克认为这是进军美国的一个好时机,因为“水门事件”之后,公众舆论会欢迎一个保守的代言人来对抗自由派的舆论攻势。
可默多克来到美国,发现一片萧条,罢工不断,生产成本暴涨,迫使许多报纸倒闭。在默多克登场时,已经几乎没有什么报纸可买了。
而默多克关于市场的见解是:买现成的报纸,利用这家报纸的知名度——哪怕小得可怜,利用这家报纸的机构——哪怕混乱而落后。对现成的报纸进行购买——整顿——扩大——收取利润,这是一条非常快捷有效的路子。比重起炉灶要更省钱和有效。
一次无意中,默多克得知一家报纸陷入了财政危机,非常兴奋,立即付了2000万美元买下来,但遗憾的是,报纸卖出了很多,却没有赚到多少钱,这是默多克没有想到的,因为在澳洲和英国,报纸是从发行量上取得利润的,但美国的报纸主要靠广告。初来乍到的默多克还不是很了解。
于是,由于一时没有报纸可买,手里的报纸又不赚钱,默多克只有做了一件平生从未做过的事情,就是自己创办一份报纸——《国民之星》,光开办费就花了他1200万美元。可是一年之后,该报发行量不到100万份,而且前景黯淡。默多克的财政顾问建议他赶紧脱手。但默多克咬咬牙,坚决不撒手。他把“国民”二字从报头上抠下,只剩下个“星”字,并增加一个“占星术与咨询”专栏,但这仍未能吸引美国读者。
默多克并不灰心,他把他的一名记者伊恩从澳大利亚调来,让他把《星》从黑白报纸变成彩色杂志。伊恩来美国两年后,《星》的发行量稳步上升,至关重要的广告收益源源流入默多克的腰包。
默多克通过《星》杂志,认识了尼克松总统班子里的许多有权势人物,还认识了许多银行家、律师、房地产开发商、企业家、报人等社会各界要人。
有了个好的开始,下面就好办了。
1976年,他收购了美国最古老的日报《纽约邮报》,1982年11月,他又买进了《先驱美国人报》,原来的美国报纸都有个毛病,就是记者和编辑都喜欢高人一等,用充满优越感的语气来教训读者,报道、评论事物,而在默多克的换血下,澳大利亚来的旧报人改变了这一切。
到80年代末期,默多克已经成为了美国报纸的风云人物。
在报纸业的扩张差不多完成了,默多克又盯上了电影、电视、广播。这是一片更广阔的领域,身为传媒大王的默多克当然不会放过。
为了进军美国电视市场,组建第四大电视网,默多克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一部分报业资产,卖掉了《乡村之声报》、芝加哥的《太阳时报》,因为美国法律规定一个人不能在同一座城市既拥有电视台又拥有报纸,他甚至放弃了自己一度很痴迷的《纽约邮报》。更具有戏剧性的是,为了便于在美国收购电视台,默多克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加入了美国国籍,为此,人们说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1985年,默多克以2.5亿美元巨资购进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50%的股权,虽然原持股者戴维斯从交易中获利极高,但默多克认为这十分值得,因为他认为这是一次收购大型影片公司资料馆的难得良机。有了福克斯公司,就有了足够的片源为他在海外的电视公司供应节目。对于他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1988年,好莱坞发生电视编剧罢工事件,其他电视台大受影响,而福克斯电视台由于拥有自己的资料馆和编剧,成功地摆脱了困境。并乘机推出了颇受年轻人欢迎的滑稽喜剧,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与拥有上千名员工的其他电视网相比,福克斯仅有员工200多名。由于默多克对市场形势的正确预测和选准优秀的经营者,短短3年内,福克斯电视台就开始赢利。
直到今天,默多克依然没有停下他扩张的步伐。当别人以为他完成电影应该会停下来的时候,他又涉足了卫星电视领域、图书出版领域。
目前默多克已拥有世界各地的109家日报、双周刊和15家周报,这些报纸和周刊遍及全球每一个时区,每周总计约有6000万份的发行量。英国的《太阳报》、《泰晤士报》等40%的报纸都由默多克控股,澳大利亚的2/3的报纸都由默多克控制。
他还拥有英国的天空电视台、美国的福克斯电视网、香港的亚洲卫视,他还计划建立一个全天候的新闻电视网,与CNN决高低。他的卫星电视市场包括美国、英国、南美、中亚、印度、中国和东南亚。开创互联网时代。
1999年,默多克和共同生活了31年的妻子安娜离婚,和华裔女子邓文迪结婚。有人说,这是默多克为了开拓亚洲市场、中国市场的第一幕序曲,或许真的是这样,工作永远
是默多克生活中最重要的,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退休的计划,他每天忙得只睡4个小时,他说:“工作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大部分,我不能想象把生命的一半花在上高尔夫球课上。”事实上,他也不打高尔夫球,他最好的娱乐就是工作,或许这就是为什么默多克如此成功最大的原因吧。
成功秘诀
视工作为最美好的娱乐。
为利润可以不择手段。
垄断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