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事当拿云(4)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我在深发展国际部实习,做的事情很boring,很routine,但是我做得很勤快,很主动,很乐意承担责任。我主动请缨写作有些技术含量的支行开展外汇业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甚至主动地去参加他们的会议和游乐活动,和很多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之后去HSBC的实习,和之前在HSBC做过的一个人的推荐也是分不开的。所以说,归根到底,还是人在起作用。你怎么在你能力所及的实习机会中好好地锻炼自己,表现自己,和里面的员工打成一片,努力构建自己的人脉网络,这是最关键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深发展实习的时候,同时在实习的还有一个中财的女生,不过,她嫌工作太无聊,做了不到一个礼拜就闪了。在办公室,除了我之外,没有一个人能叫出她的名字。我个人觉得,千万不要摆架子,不要以为是研究生或者出身名校,就一定应该从事宏伟高尚的事业。很多看起来很琐碎的事情,要做好也不容易。后来和很多banker聊天,知道即便大家去了投行做analyst或者associate,很大一部分工作也是dirty work,关键看你的execution skills。所以,投行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破除对这些地方的迷信和盲目崇拜也是很重要的,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战略上藐视它。
当然,我知道深发展只是让我尝试一下上班的味道,对将来的求职起的作用不会太大。等我把深发展的实习混完,已经是7月了。那时候很少有外资金融类公司来招暑期实习生,而去宝洁、IBM之类的地方做sales或者accounting我又没多大的兴趣,不过话说回来,人家对我可能也没什么兴趣。于是,我开始新一轮的搜索。目标当然就定在外企,最好是金融类企业。
那时正好从图书馆借了几本关于风险投资的书,其中一本是HBS的Case,看得热血沸腾,对风险投资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于是开始想去找这一类的公司。在中国,做风险投资的不是很多,因为缺乏健康稳定的退出机制。外资的就更少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IDG(国际数据集团)原来有个下属的风险投资公司,而且我看他的搭档有一个人就是北大毕业的。这时候我又想起在火车上认识的一个在Boston University的姐姐之前好像就在IDG做过,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那个姐姐写了封Mail。她很快回信了,告诉了我那个partner的Mail,说可以尽管试试。于是我给这位L先生发了一封Mail,详细介绍了一下我自己,表明了自己对风险投资的兴趣,并说希望暑假的时候能在那里做intern。没料到他竟然回复了,还约我去面谈。这就有了我的第一次外企面试。具体的面试经过,我在“光华人”论坛上发过,这里不再多说。总之,因为是师兄(L先生就是光华的)的缘故,特别亲切,聊得很high,英语也顺畅了很多。之后还用中文聊了很久,聊了聊光华的近况,聊起了一些老师,聊起了现在的校园生活。后来很轻松地拿到了这个offer。在师兄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风险投资做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和投行的Private Equity类似,确实长了经验。还是老话,光华的牛人很多,只要充分地利用资源,构建人脉网络,绝对可以事半功倍。
IDG让我有了些底气和资本,可以去谋求更高的发展了。这个时候,原来介绍我去深发展的朋友说可以帮我推荐一下HSBC,而正好在深发展实习期间认识的那位曾在HSBC工作的同事也很乐意帮我推荐。于是很顺利地见到了HSBC北京的经理J先生,很自信地和他说起在深发展做的事情和找IDG实习的经过,赢得了他的认同。当时,他告诉我说,很喜欢我这样的性格,很喜欢这种劲头,很喜欢这种态度,于是很顺利地进入了HSBC,开始了在国际大银行的实习。这基本打下了我后来求职的硬件基础。有了HSBC的经历,几乎所有的国际银行、投行都给了我机会。
在HSBC的日子过得很愉快,虽然做的工作还是一如既往的routine。我早就没有了厌烦和不满,不仅仅把分派给我的任务做完,而且很主动地分担我的mentor的任务。有一次记得她要和男友去看车展,我就帮她加班加到10点才回去。走到楼下,正好遇见J先生也加班,于是很幸运地和他一起去喝了杯咖啡,聊了很多。这也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啊。
HSBC有一个休息室,大家吃饭和午休的时候都会分批待在里面。我在里面认识了不少人,很主动地和他们聊天,向他们请教一些基本的行业知识,包括Mortagage,Credit Market,Institutional Banking,Consumer Banking等,和他们的工作感受。我还抽空去拜访了HSBC Securities(也就是投行)的北京办公室。他们在这边没有什么业务,时间比较充裕,也乐为人师,我跟他们学到了投行的一些基本常识。总之,在HSBC我就是最活跃的——到处跑,到处问问题,到处学习。
实习期间发生了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部门换经理。原来的经理Henry是香港人,马上要退休了。新来的经理还没来,Henry整天坐在办公室,颇有些落寞。有一天我正好有一份文件去找他签字,于是就跟他聊了起来。好在我这个人别的不行,聊天吹牛什么的不在话下。我们聊得很投机。尽管他国语差得不能忍,到后来只能用英语交流L。此后,他很乐意经常把我叫去办公室聊天,我能拿到HSBC的offer,和这一段特别的经历也是分不开的。
记得光华的外教Michael说过,要充分地利用一切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推销自己,不要觉得所有的机会都要到online了才算是机会。很多企业(包括大家心目中可能很神圣的投行)招intern甚至fulltime都可能是很随意的,也许他们从一个很小的范围里挑几个人出来就算完成招聘了。因此,你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只要有机会推荐介绍的,都可以去试试看。当然,你有机会,也可以给你自己的朋友推荐介绍。只要实现了互动,机会很快会多起来的。我和老T都帮身边的兄弟们推荐了一些intern的机会,没有觉得损失了什么,反倒觉得能有能力帮朋友,真是莫大的荣幸。当然,怎样去和企业里的人打交道,争取机会,这就视乎个人平时的修养了。太功利或者太急切,都会把事情搞砸。说穿了,又回到原点,人决定一切。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能做什么样的事情。那些目光短浅、自私自利,自以为很牛,自以为很面面俱到,却让大部分人都知道他很奸诈的人,到头来终究没有多少人会真心帮助他。正所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