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编译说明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处世手册》由两部世界经典名著组成。一部分是《智慧书》,占全书内容的一半多一点点,是本书的基本内容;另一部分是《伊索寓言》,占全书内容的一半少一点点,是本书的辅助内容。
《智慧书》的作者是巴尔塔沙·葛拉西安(1601~1658),西班牙人。自1647年《智慧书》第一版问世以来,举世称赞,一版再版,流传甚广。
许多欧洲学者认为,千百年来,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智慧书只有3本,一本是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一本是中国的《孙子兵法》,一本就是《智慧书》。
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是为那些处心积虑企图夺取或保有大权的人而写的,是一本关于政治谋略的书。该书撕破人类道貌岸然的表象,揭示出人类心灵深处最卑鄙,最肮脏、最奸诈、最残忍的部分。马基雅维里认为,君主可以不择手段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可以奸诈、残忍、背信弃义,而最终却往往会被后人奉为杰出的人物。尽管《君主论》有助于认识人类的丑恶本性一面,但这本书本身也是一种罪恶,因为它不但无助于人们向善的方向发展,反倒为恶的存在寻求合理依据。善良的书使人向善,邪恶的书使人向恶。《君主论》诚然是一本奇书,也有人认为是人类智力开出的最丑恶而刺眼的花朵。
《孙子兵法》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兵书。《孙子兵法》是为那些运筹帷幄的将帅而写的,是一本关于军事谋略的书。该书虽然是关于战争的,可目的却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害人,是为了阻止甚至消除战争。而在《君主论》里,无情地毁灭对手是其最鲜明特色。所以从人伦观点的角度来看,《孙子兵法》的品位远远要高于《智慧书》。
《智慧书》是为普通人写的,是一本关于“人们乐于身体力行的处世规则”的书。它采用了警句的表现方式,论理之中突出形象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智慧书》兼有《君主论》的坦率和《孙子兵法》的品位。书中以令人惊异的冷峻态度深刻地阐述处世潜规则,为读者提供了避免尴尬、战胜邪恶、走出困顿、走向成功种种方法。在鞭辟入里地剖析人性方面显示出了登峰造极的处世规则。
中国《增广贤文》、《菜根谭》、《厚黑学》等等关于处世书籍,剖析人性方面也是不错的,可不是失于猥琐,就是伤于零散,或是品位太低,或肆意夸张,虽然是百花齐放,可还是难与《智慧书》媲美。即使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培根的《论人生》,尽管在剖析人性方面的深刻性举世注目,可是在全面地阐述处世规则方面,还是未免略逊一筹。
叔本华是德国一位眼光极高的大哲学家,他认为《慧智书》是“绝对的独一无二”,因而将此书译成德文。尼采更是狂妄得很,自称为“太阳”,可是看了《智慧书》他却拍案叫绝,认为“葛拉西安的人生经验显示出今日无与伦比的智慧与颖悟”,并且断定“整个欧洲没有一本书比《智慧书》更精微、更曲折多姿”。从处世智慧方面来评价这3本奇书,《智慧书》最微妙、最实用、最耐人寻味的书。
现在再来简单地介绍《处世手册》的另外一个部分《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的作品,具有世界级的声誉。世界上但凡读过一点书的人,可能没有不知道的。《农夫与蛇》、《狼与小羊》等,已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本书中所说的处世规则,毫无疑问是博大精深的。对朋友、对敌人,对好人、对坏人,对精神、对物质,对顺境、对逆境……《伊索寓言》都一一做出了睿智的回答。
《智慧书》和《伊索寓言》,都站在人性的立场上来看待处世的问题,从个体的角度出发,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为人处世的规则。什么有利什么不利,纯粹是以个体为中心的。没有孔子、孟子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也没有宗教的“普渡众生”,可是其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帮助人们远离邪恶,走向崇高。可以说《智慧书》是一本关于道德谋略的登峰造极之作,这与《君主论》及现在很流行的所谓“厚黑”之类论调有天壤之别。
而这本《处世手册》集《智慧书》和《伊索寓言》这两本世界经典之精华为一体,对《智慧书》和《伊索寓言》行进了系统化、通俗化,使之更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参悟。
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来编译本书呢?
其主要理由是:
第一、这两本经典在内容编排上,毫无疑问是缺乏必要的系统性的。这就给很多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困难。
不用多说,《智慧书》的警句和《伊索寓言》的故事都是极为经典的,其中所表现出来处世规则同样是精妙绝伦的,可是如果没有足够的系统性,对阅读和理解必然产生很大的困难。这正如一颗颗价值无比的珍珠,可是缺乏一条将其贯穿起来的金线,其价值自然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毫无疑问,这是《智慧书》的特点,可特点可能正是缺点。如果谁愿意花功夫把“浑无条序”的《智慧书》中的警句梳理出一个顺序来,整理出一个体系来,这岂不是功不可没的好事吗?可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做这项工作。
《伊索寓言》的情况也与此相似,书中的故事虽然充满智慧的光芒,可似乎只是一些零散的而不是一套完整的处世招数。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人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
《处世手册》自然就是这项工作的一个试验品。该书把《智慧书》分为:磨砺篇、善谋篇、笃行篇、审慎篇、掩饰篇、言辞篇、交往篇等7个部分,共159条处世的潜规则,比较系统地表现出了全书的面貌。篇与篇之间有一定逻辑关系;一篇之中,一条规则与另一条规则之间也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不可能像学术著作那样浑然一体,可是基本脉络是清晰可见的。
《智慧书》的逻辑顺序梳理出来以后,《伊索寓言》的逻辑顺序也就梳理出来了。《伊索寓言》的每一个故事,都能够说明一个处世道理或介绍一种处世方法,而这个道理或这种方法与《智慧书》每一条处世规则相对应,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系统性。不能说这种构思不具有天才的创造性。《智慧书》采用的是警句的方法来阐释处世的规则的,主题比较集中,而《伊索寓言》则使用的是故事格式来反映处世的规则的,表现出多维性,这是因为“形象大于思维”所决定的。可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谓交相辉映,价值倍增。
为了保证此书的真实性,我们在《处世手册》中的《智慧书》内容之下注明了在原书中的数目顺序。
第二、《智慧书》的笔法十分简洁,是17世纪文笔最省净的作品。
笔法简洁,这既是作者的一种审美理想,也是作者的一种自保策略,因为作者在那个时代不为当权者所容。前者,如作者认为:“说话应该像写遗嘱或立证词那样:言词愈省,争论愈少。”“美事简短,其美加倍。”等等。后者,作者这样说:“谨慎之人虽然自己十分清楚,却总是说一半留一半。”“秘密具有神圣的感觉。”等等。
可是,这种表达方式却大大地增加了一般读者阅读的难度。各种各样的翻译文本,为了忠实原著,同样继承这种风格。“文须通俗方传远”,这是举世公认的信条。因此,我们参照了英法中等多种文本,在完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通俗化、逻辑化的处理,使得文本浅显易得,自然流畅。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将作者的工作称为“编译”而不是“翻译”。读者随便去书店翻一下同样的书,这种感觉就会十分明显了。
最后谈谈怎样读这本书。特别要指出的是,本书不是一本休闲小说,翻一翻就过去了,而是需要你反复阅读的。
凡德比尔大学的克里斯多福·莫勒是《智慧书》英译本的翻译者,他说:
《智慧书》全由箴言警句构成,这些箴言警句滋味绝佳,不可不与朋友同事分享共赏。本书的理想读者,是因日常事业而需与他人周旋应付者———他必须发现他人用心,赢得其好感与友谊,鞭辟入里而蒙敌人对手于鼓里,或反制其机谋及使他人企图一筹莫展。
《智慧书》是人们乐于身体力行的处世规则,应该人手一册。俯仰浮沉于万丈红尘之中的人类,这本书特别适合作为手册,尤其是有志在这种世界上发达纵横的青年,这本书不得不读。书中的很多规则,如果不读此书,只能依靠自己在长久的生活实践中才能有所积累,并且难免挂一漏万。而细细地读读这本书,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本书捧读一遍显然不够,还应该时时参照对比,以备随机制宜。本书的读法是慢嚼细咽,且每天读一、二条最为适宜,以便体会其中三昧。
一句话,此书是读者的良师益友,能够很容易学到其他书本中和平常生活中很难系统学到的处世计谋。
编译者
2004年4月于四川成都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