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 利率松绑刺激房价神经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最近两大事件,足以震动2004年的房地产界,也让各方对于房地产的关注达至前所未有的高点。
这两件事,一是“房地产泡沫论”的舌战笔伐,二是人民币利率上调(俗称“加息”),使外间对明年房地产形势的判断忽感扑朔迷离起来。
房地产的加息之困
此次加息幅度轻微,五年以上商业按揭贷款利率仅提高0.27个百分点,这样的加息幅度,静态来看,不会对房地产需求造成任何实质性影响。有关的测算表明,购房者月供负担仅增加几十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对于开发商来说,由此增加的财务成本也微乎其微——获得贷款的难易程度才是最值得关心的问题,增加一丁点利率支出是无关宏旨的。
但动态来看,情况就会有点不同。人们普遍意识到,这次加息只是一系列加息的第一次,尤其是加息幅度很小,有试探市场的意味,那么其后的加息,一定会陆续到来。由此,开发商的理性选择将是放慢开发步伐,以免资金链绷得过紧。而购房者将不得不在自己的财务安排中留出更多的余地,以免利息升高导致月供不堪重负。
加息预期——而不是加息本身——才是利率变动真正影响房地产的地方。由于人们会预先地将未来的加息反映在今天的行为中,从而在今天看来,许多行为就显得有点神经过敏。加息甫一宣布,银行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提前还房贷的,定期存款转存的,很多人可能根本来不及计算,这样到底能省几个钱。
加息不过如此。既使明年再加几次,也不可能产生什么实质性影响了。况且,总的加息幅度看不出会达到很高的程度。一般认为会在一个百分点左右。这个幅度的利率提升,不会对财务成本产生多大的压力。简单地测算,对按揭月供的影响不超过10%,只会对需求造成轻微的压力。
加息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是很微妙的。一方面,开发商放慢开发,会导致市场供应减少;另一方面,购房者按揭负担提高,又会压制市场需求。两者合并来看,很难说哪一个影响更大,无法断定房价波动的天平会向哪一个方向倾斜。
在成熟市场,房地产价格对利率是非常敏感的,因为那里有成熟的金融市场,投资手段非常多,无论是通胀还是通缩,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都会适时地做出反应,合理地配置资产。例如,一旦中央银行释放出银根放松的信号,房地产就会比国债更有吸引力。
此外,在发达国家,房地产的流动性也相对较好,二手房是房地产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人们可以随时买进卖出,市场价格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主要是交易一手房,流动性不够好,价值发现的功能也不能充分发挥。换言之,我们不容易观察房价到底是升了还是降了。
泡沫在何处?
关于房地产泡沫的炒作已持续经年,公众对于房地产价格下跌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在这个问题上,媚俗的新闻媒体又一次误导了公众。
严格说来,“泡沫”只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和比喻,在经济学的辞典里并没有泡沫这个词。人们在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泡沫有两重含义,一是价格偏高,二是投资过度。人们约定俗成地使用这个词,却没有料到,价格偏高与开发投资过度本身就是一对矛盾。
如果房地产开发投资过度,那么房地产就应该是供过于求的,而供过于求的东西是应该价格下跌的;如果房地产价格偏高,那么就只能证明房地产供应不足,而不是投资过度。在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例如1997年前的香港,之所以发生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主要是因为香港人多地狭,缺乏新增供应量,大量资金的流入就不可避免地抬高了房价。
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明白,中国房地产市场是没有泡沫的。中国的房地产是增量市场,所谓房地产价格是指新建商品房的价格,而新建商品房是没有价格可比性的。如果同一套房子,在周边环境与市政配套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价格出现了上涨,也就是转手交易的价格越来越高,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是房价涨了;但如果今年建成的房子比去年建成的价格高了,我们就无从知道,价格到底是涨了还是跌了。
一句话,房地产泡沫只能在二手房市场上观察到,在一手房市场是观察不到的。
事实上,除了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部分地区(主要是上海和杭州)的二手房出现较大涨幅外,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二手房价格不仅没有出现上涨,许多甚至还是下跌的。而就是在上海和杭州,二手房的大幅飙升也不过持续了不到一年。回顾香港和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史,没有发现一年之内上涨几十个百分点就能形成严重泡沫的。
有人期望利率升高能够击破“房地产泡沫”。这是高估了加息的作用。
在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市场上,利率提高的确有可能使房地产泡沫破灭。但这有个前提,就是房地产的确存在泡沫,否则破灭一说从何而来?
况且,就算房价真的上涨了,也未必就一定是泡沫。上海房价在2003年出现了较大的涨幅,但在我看来,那不能说完全是泡沫,而是部分地带有补涨的性质,因为以上海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实力,过去的房价显然是偏低的。
人们还喜欢用房价收入比来证明房地产有泡沫,这是低级错误。房价收入比只是一个经验性数据,逻辑上并不能成为严格的标准。所谓房价收入比的国际惯例根本不存在,这就好比四川人的辣椒摄入量远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你不能说四川存在“辣椒泡沫”一样。各国土地的稀缺程度相差很大,一国之内往往也不尽相同,地租水平完全不可比,又何来房价收入比的国际惯例呢?
更何况,国内有灰色收入的人群普遍存在,使居民收入的统计数据失真,准确地加算房价收入比本身就是不可能的。用房价收入比来证明房价偏高,只能说是没话找话。
有意思的是,两年来不断高唱“房地产泡沫论”的摩根士丹利,其房地产投资部门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上海大量收购房地产。那么谢国忠的“泡沫论”,到底是表明了研发部门与投资部门的分歧,还是另有所图?
加息之后房价必升
得出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一是加息之后,过大的利差并没有减小,相反还有继续扩大的迹象,因为贷款利率是向上浮动的,而存款利率却是向下浮动,所以未来变动的趋势,必然是利差继续扩大。加上20%的利息税,对于存款人来说,理性的选择就是将银行存款取出来,更多地用于投资。而在国内,除了房地产,尚缺乏更好的投资工具。
二是利率虽然提高了,汇率却没有松动的迹象,而只要汇率不动,通货膨胀率就会继续存在。在通胀预期下,人们会更多地将货币资产转为实物资产,而房地产显然是其中最好的选择。可以断定,只要汇率不做调整,或调整幅度太小,房价就会在通胀预期的推动下加速上涨。但如果汇率能够调整到位,房价的上涨就会温和得多。
三是相对货币政策来说,土地政策的变化对房地产影响更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土地清查,并全面推行了城镇经营性用地的公开出让。这在短期内大大减少了土地供应量。目前房地产市场供应主要是依靠过去几年的土地储备,一旦这些储备用完,政府又不能向市场供应足量的土地,则地荒必然导致地价和房价的加速上涨。来自各地的信息表明,由于今年土地政策的影响,明年的房地产项目将大大减少。而供应减少必然导致价格上升。
为什么公众对房价的怨言如此之多?
这是个有趣的现象。不是说人们不应该反对涨价,任何时候,消费者都是不喜欢涨价的。问题是,当对房价的抱怨成为一个社会的主流舆论的时候,就需要思考,为什么房价会成为一个问题。
民以居为安。既使在其他国家,华人也是比较喜欢买房子的一族。所以,一旦新建商品房价格越来越高,而旧房又实在看不上眼的时候,人们就会迁怒于房地产,直至将房地产送上道德的审判台,甚至不惜释放房价已经下跌的虚假信息,以此来满足公众的幻想。
我决不掩饰对此现象的失望。市场现象只能理性地去看,理性地去分析,任何道德说教在这里都派不上用场。在我看来,普通人觉得买房有困难,主要原因不是房价太高,而是收入分配过于悬殊。这涉及到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但决不应该让房地产代人受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租值的上升是必然的结果。同时,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住宅产业的设计、规划和建筑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不是泡沫。除非中国经济突然遭受重大打击,否则房价将很难下跌。
政府的房地产政策也进退失据。平抑房价的正确措施不是大建经济适用房,而是增加土地供应,从而扩大市场供应量。在任何市场上,只要供应增加,价格就一定会受到抑制。相反,如果政府大幅收紧土地供应,就会给市场造成“买房难”的印象,反而会助长房价的上涨。今年以来的房价加速上涨,就是相关土地政策调整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