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验证诚信(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通过折现值计算,诚信策略比不诚信策略好,但在市场竞争中仍有很多企业选择不诚信,这不仅仅因为他们道德上有问题,更因为他们对诚信价值的分析有问题。
大多数企业不是完完全全的不诚信,也不是完完全全的诚信,往往采取处于两者之间的态度。所以这些企业有时是诚信的,有时是不诚信的,令人非常困惑。这些企业并非在诚信问题上具有不确定性,而是他们拥有一套自己的诚信准则。如果将现在比较突出的几种现象进行总结,可以透视到这些企业的“诚信准则”:对短期客户讲诚信少,对长期客户讲诚信多;对小客户讲诚信少,对大客户讲诚信多;一般时期讲诚信少,特殊时期讲诚信多。
长期客户需要持续往来,诚信可以保证交易正常;大客户对企业影响大,诚信可以促进扩大交易;特殊时期受到社会关注较多,比如评选优秀企业活动、企业申请上市、企业面临诉讼、3·15权益日等非常时期,企业都会尽可能地树立诚信形象,满足特定要求或是避免麻烦。短期客户不用考虑后续交易,不必付出更多的诚信成本;小客户没有能力与企业对抗,对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大多是容忍;一般时期很少受到关注,不诚信行为不容易被发现。因此,企业就像变色龙一样,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策略,将各种情况下的诚信成本降到最低限。
商人喜欢精打细算,能省的费用就省,像诚信成本这样不见当期收益的成本,更是压到最低线。中国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85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经营讲诚信是重要的,但同时有40%的企业经营者对违反诚信的经营行为采取高度容忍态度。看来经营者知道市场交易需要诚信维护,但又对司空见惯的不诚信行为抱以“充分理解”,可能他们从心里都接受了上面的“诚信准则”。
这些“诚信准则”有一定道理,但仍然犯了短视的错误。短期客户可能变成长期客户,如果忽视这些客户的发展潜力,就会丧失一大批未来客户。有些业务很特殊,也许只发生一次,虽然这些短期客户不会再来往,但如果受到不诚信待遇,就会心怀怨气地为企业做负面宣传,同样,受到诚信待遇也会发自内心地向人介绍。单个小客户虽然不重要,但整个小客户群体不可忽视。不用诚信去赢得单个小客户的忠心支持,也必将被整个小客户群体抛弃,在大多数企业中,小客户总量占很大比重。由于小客户力量薄弱,企业只要花很少的成本就可赢得小客户的青睐,相反,想向大客户献殷勤的企业很多,企业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能吸引大客户。企业抓大放小的诚信策略显然不明智。一般时期最能反映一个企业的真实态度,客户更倾向于通过企业平时诚信记录来评价企业。一般时期比特殊时期要长很多,与客户的交易绝大多数发生在一般时期,平时不诚信,怎么可能维系正常业务往来。短期客户、小客户、一般时期在表面上没有长期客户、大客户、特殊时期重要,但前者是基础,对前者节约诚信成本,就是在动摇企业的发展根基。
如果再进一步看这些企业所谓的“诚信准则”,即使他们较好地执行了,也不能称这些企业是诚信的。《说文解字》曰:“‘诚,信也’、‘信,诚也’。诚,从言,成声;信,从人,从言。”“诚”和“信”本义都是指真心诚意,现在普遍地认为是诚实守信,在市场经济中则认为诚信就是遵守市场规则。从本义上看,这些企业都不诚实,他们在估计客户的价值后区别对待,这种“诚信”是虚伪的诚信。从市场经济上看,这些企业在一些交易中没有遵守市场规则,这种“诚信”是片面的诚信。所以这些“诚信准则”从本质上说,是根本的不诚信。
假冒伪劣商品、虚假误导广告、拖欠货物或应付款、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偷税漏税、制作假账、盗用其他公司专利……这些不诚信行为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甚至连一些声誉一向较好的公司也频频曝光。冠生园月饼、金华火腿让人倒足了胃口,人们不仅仅是对不道德厂家的食品产生畏惧,而且对所有食品厂家、所有生产厂家、所有经营者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到底我们正被多少商家欺骗?如果诚信危机不及时控制,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出现。怀疑让人们不敢轻易消费,怀疑让商家不敢轻易交易,经济运转的速度将大大减缓,这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谋取暴利、短期行为、监督不利、风气不正等,还正在滋长不诚信之风,诚信已经不只是个别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基本经营单位,没有企业的诚信,又何来社会的诚信。缺乏诚信的企业必将被市场遗弃,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企业因为违背诚信原则而走向消亡,这方面的教训数不胜数。曾经是“中国鞋王”、“亿万富翁”、“天津温州商会首任会长”的企业家李忠文,因为涉嫌诈骗1400万元,被武汉警方抓获。随后牵出百信鞋业拖欠经营户账款、私刻公章、自印发票、偷逃税款、空头支票抵债、不履行“三包”承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等问题,不诚信使总资产超过30亿的百信鞋业成为永久泡沫。任何一个弄虚作假的企业都难逃灭亡的命运,不诚信是引起企业爆炸的导火线,迟早会被追求真相的公众点燃。
STP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是STP,STP是“科学地处理过的石油”的英文缩写。STP是一种具有润滑作用的石油添加剂,与其他油一起注入汽车的曲柄轴箱,作为汽车油料的补充燃料。原先各种添加剂是作为延长旧汽车寿命的产品,市场很有限。格拉纳特伊担任STP分部总经理后,改变了产品的宣传点,将STP的形象转变为通过资助汽车竞赛而推销的性能产品。STP公司大肆吹捧产品是“竞赛者的利刃”,1969年的广告费分摊到每罐STP上,比其成本还要多18美分。公司次年开始免费向社会提供STP图案,扩大STP的影响。格拉纳特伊自豪地说:“除了可口可乐,没有一种产品对商标的运用超过STP。”
STP公司在广告中强调,STP有助于降低耗油量,使阀门更灵活,使引擎运转更平稳,并能防止许多故障,甚至还强调其他油与STP混合后可降低阀门和垫圈的损耗。在广告中,STP成了患病引擎的“万应灵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透露出STP及其他添加剂对大多数轿车引擎并不起什么作用的消息。1971年《消费通讯》杂志指控STP添加剂毫无用处,而且对引擎可能有害。许多石油工程师称这种添加剂为“耗子奶”,对正常引擎没有什么益处。汽车公司也持批评态度,认为没有科学数据证明添加剂的好处。汽车制造商还发现添加剂偶尔会导致输油管阻塞,引起引擎故障,有的还在说明书上禁止用户使用添加剂。
由格尔夫·纳德所授意的消费组织——“汽车安全保障中心”,向联邦贸易委员会递交了一份长达22页的请愿书,提出:1停止关于STP石油处理剂卑劣的和骗人的全部广告宣传;2以后有关STP石油处理剂的全部广告说明必须有理有据;3退还通过卑劣的和骗人的广告宣传而获得的买主的全部款项。联邦贸易委员会1973年做出裁决:STP公司所做的广告是虚假的。STP公司的股票从1971年的近60美元跌到1973年的3美元,公司的收入也萎缩10倍之多,格拉纳特伊也在同年离开了STP公司。控诉直到1976年才得到解除,公司同意不再使用虚假广告。但是STP公司仍没有遵照同意令执行,宣称STP经过检验可节约油耗20%,但事实并非如此。联邦贸易委员会只好在1978年又对该公司提出诉讼。STP公司最后同意以50万美元罚款和20万美元用于更正过去的广告,在14家出版物上刊登:“联邦贸易委员会通告:鉴于联邦贸易委员会通过调查证明STP添加剂过去所做的某些被指控的广告是错误的,STP有限公司已同意交纳70万美元罚款。”
直到C·A纳伦出任STP公司新董事长后,采取了一系列更科学的措施,才使STP公司慢慢地走出阴云笼罩的日子,但是公司虚假广告事件永久地留在了人们记忆深处。
无论公司有什么样的理由解释不诚信行为,人们都无法给予原谅,因为信誉很脆弱,它经受不住一次良心的违背。企业通过长时间的经营才能建立信誉,拥有信誉时间越长久的企业越受人们相信。但是无论企业的信誉保持了多久,只要有一次不诚信行为,就会击垮多年的诚信形象。不诚信给企业的伤害一般是致命的,即使能够勉强渡过危机,也要用更长久更巨大的努力去愈合这道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