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盛气无助贤明不衰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盛气无助贤明不衰
君子宜净拭冷眼,慎勿轻动刚肠。
冷眼:冷眼观察。元曲中有“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的句子。
刚肠:个性耿直。嵇康《绝交书》说:“刚肠疾恶,轻肆直立,遇事便发。“
一个有才学品德的君子,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注意保持冷静态度细心观察,千万不可以随便表现自己刚直的性格以免坏事。
坦诚直率往往伴随着教化、固执、生硬。如何才能做到自然的坦诚呢?请看《列子?说符》中的一段话:
列子说:“容色有盛气的骄傲,力量强盛的奋勇,不可以和他谈论‘道’,所以不到半老年纪便和他谈‘道’,总会出毛病,何况去行道呢?所以自己奋勇,就没有人教给他,没有人教给他,那么就是孤家一个没有帮助的人了。贤明之人任用别人,因此年纪大了还不衰退,智慧尽了还不糊涂。所以治理国家难在于识别贤人,却不在自己认为自己是贤人。”
淡中真味平凡出圣
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
当:处理。
要用冷静的眼光观察人,用冷静的耳朵去听他人的言语,用冷静的心情处理感情,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事理。
君子宜静不宜动,自己有智慧也不用来考虑,使每一个臣下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自己有勇力也不逞威风,使臣下有机会表现各自的勇敢。君主不用自己的智慧就是明智,不用自己的才能就有功绩,不表现个人的勇敢就有国家的强大。平时君主总是静悄悄的,好像自己没处在君主的位置,臣下也摸不清君主在哪儿。英明的君主在上面清静无为,群臣在下面诚惶诚恐地尽职。
君主在上寂静,群臣在下效力,有了成绩功劳归君主,有了错误罪过在臣下。君主在上面以清静无事的态度,暗暗观察臣下的功过。君主处在“静”的情况下,容易掩盖自己的形迹,隐藏自己的念头,使臣下对自己捉摸不透;群臣处在“动”的状态下,他们的真实思想、实际才干都暴露无遗,这样君主便于驾驭和控制。——这就是“以静制动”,“静”是君主的法宝。
性躁无功平和邀福
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性情急躁粗心大意的人,做任何事都不容易成功以至一事无成;性格温和心绪平静的人,由于做事思考周详而易成功,往往各种福分就会自然到来。
荀子在《劝学》中说螃蟹本来有八只脚,再加上前面两个坚硬锋利的螯。不过,这么多的脚这么硬的螯有什么用呢?它连自己栖身的洞穴都不会挖,一辈子都寄人篱下,挤在蛇或鳝鱼的穴中过日子。说真的,螃蟹一辈子活得如此窝囊,就是它的那八条腿害了它,腿一方便就喜欢四处乱逛,四处游逛就浮躁好动,就像我们今天的学校患了多动症的小学生,屁股一沾凳子就想去打球,打一下又想去跳高。浮躁好动就难得静下来,静不下来又怎么能专心致志呢?
蚯蚓的成功与螃蟹的无能,全在于前者因静而受益,后者因躁而吃亏,这正是道的动静之理啊!
心虚见性意净明心
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素镜增尘。
心虚:指心中没有杂念。
性:与生俱来的气质,《中庸》中有“天命之谓性”。
只有在内心了无一丝杂念,人的善良本性才会出现,心神不宁而想要发现本性,那就像拨开水来找水中月亮一般,越拨越是找不到;只有在意念清纯时心中才会清明,假如不铲除烦恼就像在落满灰尘的镜子前面想照出自己的样子,根本照不清的。
“心虚性现,意净心清”。这是得“道”者的意境,《庄子?大宗师》中记叙的那位女偊的自述,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南伯子葵向女偊问道:“你的岁数已经很大,可是你的容颜却像孩童,这是什么缘故呢?”女偊回答:“我得‘道’了。”南伯子葵说:“‘道’可以学习吗?”女偊回答说:“不!怎么可以呢?你不是可以学习‘道’的人。卜梁倚有圣人明敏的才气却没有圣人虚淡的心境,我有圣人虚淡的心境来教诲他,恐怕他果真能成为圣哩!然而却不是这样,把圣人虚淡的心境传告具有圣人才气的人,应是很容易的,我还是持守着并告诉他,三天之后便能遗忘天下;既已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七天之后能遗忘天下;既已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九天之后能遗忘万物;既已遗忘存在的生命,而后心境便能如朝阳一般清新明彻;能够心境如朝阳般清新明彻,而后心境便感受那绝无所待的‘道’了;既已感受了‘道’,而后就能够超越古今的时限,既已能够超越古今的时限,而后便进入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摒除了生也就没有死。留恋于生也就不存在死。作为事物,‘道’无不有所送,也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这就叫‘撄宁’。撄宁,意思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宁静。”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