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文坛里的潜规则(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当然,上述这些还有我没有提及的所有“80后”写手们,能够成功实践了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这句话,主要还是依靠模仿文坛大家们作品的形式和某些思想。也就是说,他们的成功,并没有逃出文坛快速成名的“潜规则”。
战胜潜规则,方成真大师
当你在大量地阅读了当代文学作品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些作品大抵没有个性,题材雷同,风格近似。在几乎每一部作品的背后,都能找到一个确切的模仿对象。这种状况就像卡拉OK一样,每个作家都有跟着某位文坛前辈随声附和的癖好,所不同的只是经常篡改歌词,以吠影吠声之力,为求博得个“创作”美名而已。
文学上的借鉴与模仿实属寻常,只是,当作为以写作为生的一员,要是真的成名了,就不要总是以模仿为根了,否则,极其容易付出丧失自我的创作个性的代价。是的,每一位走入文坛的作者,都是凭借一股借鉴模仿的冲动,走进了文学的大门,这是一件幸事,当然,仅仅是抓住这一条“绳子”,又会成为其不幸的根源。
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意正说明君子能取长补短,但绝不盲从附和,惟小人亦步亦趋,不见个人风骨。我们遵从“潜规则”,也许我们可以活得如鱼得水,然而,要成为真正的文学大师,绝不会是从活得如鱼得水中来的,而是从思想上的“如鱼得水”中来。
要是一位投身文坛的人,理想是成为真正的文学大师,从模仿开始是允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的确是文坛成名最有效的捷径。只是,当他已经成名了,就应该向成家和独树一帜的方向努力为要。这就要求他必须打破文坛的潜规则。因为,真正的文学大师,永远都具有卓尔不群的创作个性。当一个人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若仅仅满足于文学跟班的身份,绝对写不出名垂青史的杰作。这个道理简单得可以这样理解:就算是全民投身于卡拉OK,也永远培养不出一位帕瓦罗蒂。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