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职务安排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谁适合什么样的职务 如果没有足够的热情做事,那人就没有什么价值。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Webers) 只做自己喜欢的 电影界有个很有名的故事:根据《虎豹小霸王》(ButchCassidyandSundanceKid)的书稿拍摄电影。起初,由保罗·纽曼(PaulNewman)饰演日舞小子(SundanceKid),罗伯特·雷德福(RobertRedford)饰演布奇·卡西迪(ButchCassidy)。但在拍摄过程中,原来的角色分配无法发挥两位明星的特点,于是导演决定交换角色,由保罗担任充满自信的卡西迪,而雷德福则把玩世不恭的日舞小子诠释得入木三分。 听别人的话,努力把自己变成别人要求的样子,你认为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事实上,没有差劲的员工,只有选错了岗位的员工。管理人员的任务不是把员工变得更完美,而是适时引导他的发展方向,让他们能发挥所长,展现天赋。例如,有些员工特别喜欢分析和评判,有敏锐的眼光,容易发现错误,那么,你就不应该经常和他对立、争执,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只是他的性格而已。这样的性格不好吗?其实不然,只不过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负面影响。情况有利与不利之分,而员工却没有好坏的差别,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本性。再比如,你发现某人自恃甚高、竞争心很强,那你就不要让他参加团队,也不要埋怨他没有团队精神。这也是他的性格,没有办法改变。聪明的主管会根据员工们的特质恰当分配任务,努力保持他们的个人特质。 管理阶层必须分清员工们的性格和特点,鼓励他们承担适合自己的责任。就像出版商福兰克·施若勒(FrankSchwoerer)所写的那样:“到了40岁,我才明白,我只是我自己。”是啊,人们早晚会发现,他们只想做他们自己,不想成为他人的影子。但是,选用员工的原则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你只要问他一个问题就可以了:“你认为你最大的长处是什么?” 帮助每个人找到合适自己的任务, 这是对个体的最高尊重。 缺点中的优点 在美国有这么一个笑话。有位董事长在公司的管理会议上说:“我真希望我的经理们只有一只胳膊,免得他们总是说‘另一方面……’”。我的祖母也经常说:“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没有绝对正确的想法,也没有绝对正确的真理,每个事物都可以一分为二。你可以针对每个意见提出异议,也可以针对正面评价提出反面的意见;某些人拥护的政策,很可能遭到另一些人的质疑。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对立:上下、内外、南北、男女……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也因为这些紧张的对立关系,我们才得以看到事实的全貌,世界本就是对立地存在。法国文学批评家夏尔·圣伯夫(CharlesSaintebeuve)说:“如果不了解其对立面或反对者,你是不可能了解一个天才的。” 几十年来,很多企业都把他们最好的办事人员提升为管理人员,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做法。他们详细规定管理者的任务,严格评价管理者的业绩,不断发布相关的法规与业务规定。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针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贯彻执行能力强、思维全面、妥协性强、分析能力强、做事客观、适应性强、有权威,还要有创造性和决断能力。这些要求互相矛盾,比如,怎么才能同时表现出很强的贯彻能力和妥协能力呢?或者,怎么才能快速决断的同时兼顾创造性呢?这不是强人所难吗?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们不可能总是站在天平的两端,必然要寻找生命中的平衡点,在心底权衡一下,然后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不可能同时选择对立的两方面。就以“执行能力强”和“高妥协性”为例,你可以同时给它们正面的评价,但一个人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同时拥有它们:不是这种性格多点,就是那种多点。如果你格外强调前者,后者就会少一些发展机会。我们可以用行为沟通理论来说明这种情况: 如果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就有可能把原来的正面效果变成负面效果,甚至变成一种缺陷。过于瞻前顾后,可能让人变得离群索居;过于外向、友好,又可能会让人觉得腻歪。这两种偏激的行为模式,根本无法让人体会出它们的长处,反而会成为很大的缺点。 如果你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人们可能会觉得你很死板。为了避免别人的这种想法,你便有意识地倾向于发展自己的灵活性,于是,你会更加过于在意别人的想法,外界对你的影响会更大,结果,你就失去了自我。所以,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你一定知道,没有一种优点永远是优点,也没有一种缺点永远是缺点。优点和缺点相辅相成,是不折不扣的共生体,就像光和影子一样。印第安人就有一句这样的俗语:“你不能只要天使,不要恶魔。” 那么,如何评价自己的个性呢?这取决于三个条件: ·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工作? ·处在生命中的什么阶段? 如果按照这三个原则交叉考量,所有的特质都会有所相对,人也就不会走向极端。比如,你的口才让你在公司平步青云,但也许沉默寡言的人才是真正的功臣。有些时候,完美就意味着好斗。所以,什么是优点?什么是缺点?你说呢? 适得其所 面对下属,管理人员往往面临两种矛盾选择:第一种,你无法改变你的下属,却又不得不给他分配任务;第二种,员工的能力呈现两极化,你在运用他优点的同时,又不得不应付他的缺点。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做?试试下面的办法吧: ·不要试着去塑造完美的员工。 ·恰当安排下属,让他的天赋得以璀璨夺目。 ·不要让你的员工在某项任务中位居二线。 越来越多的企业为天赋而战,但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优秀人才被企业闲置。事实上,很多拥有新经济头脑的人,早就在企业中了,只是没有人去发掘;很多只能在特定环境下才能显现出来的天赋,一般都没有人知道。如果主管真的想善用员工的天赋,就应该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职位,尽量“创造”合适的任务,发挥他们的特长,尽可能避免他们的缺点。 我认识一位非常杰出的销售人员,不止精于销售,同时还能获得其他同事的尊重。于是,公司决定把他升任为销售部主任。然而,这是个错误的决定。他只是个无人能及的优秀销售人员,但是,现在他却被推到了昔日同事的对立面,成了个失败的领导。不过,数年之后,他却在另一家公司的另一个部门成了优秀的经理人。另外,一家德国连锁百货公司的经理告诉我:“当东德和西德刚统一时,我们想派一些管理人员到东德开展业务,但是没人主动请缨,我们不得已就派了些不受重用的员工过去。结果,他们在那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出问题了?真是太棒了 我们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出现问题”。只有出了问题,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并激发我们解决问题的热情。问题能调动我们的感受、需求和认知,如果你一味说“没问题”,那你就很可能失去了进步的机会。我们要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并把它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当你认真面对问题的时候,它就是一种挑战。 根据人们对待问题的态度,我们可以把员工分为三类: 把任务当成挑战的人 他们会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把问题当成压力,并从中学习。主管的任务就是保持他们原有的风格,尽量不去干扰他们,让他们自己寻找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任务,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对任务要求过低的人 表面上是这些工作的刺激不够,他们感觉不到压力,也没有学习的动力,所有事情都“没问题”。如果他们总是按照惯例做事,那么肯定是没有用心。对于这样的员工,主管必须重新安排工作,让他们觉得新的岗位充满了挑战性和刺激性,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并且可以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之一。 缺少让人激动的工作或进修机会,都是员工不用心工作的原因,而要求过低更是导致员工失去工作热情的头号杀手。对员工要求过低,而又拿钱去弥补过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主管应及早发现问题,如果无法提供合适的机会,或者短期内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应该让员工另谋高就:“你不得不离开公司,我非常遗憾。” 被过分要求的人 如果员工的能力无法胜任目前的工作,就会变成公司的负担。本书的第一部分已经对此产生的副作用做了讨论。你可以为他找一个搭档,弥补他某方面的不足。很多时候,这并不是员工的错,只是因为他被放错了位置。主管应该重新调换工作,找一个符合他能力和期望的职务。你可以对他说:“我们必须给你换一个工作,让你发挥自己的优势,你觉得哪个岗位合适你?”坦诚以对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如果公司中实在没有适合他的工作,那么就只好分道扬镳,让他另谋高就。 合适的任务 任务必须和员工相匹配,也就是说,任务必须符合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得到他们的认同。员工必须认为分配给他的任务是一种挑战,要求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正确的工作可以提高效率,不过大部分时候,员工和工作并不匹配。如果主管希望员工热情工作,就必须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知识和能力。下列问题可以作为参考: ·你认为哪方面的能力和长处还有待挖掘? ·假如我们的公司必须从头开始,你最想申请哪个职位? ·你梦想的工作是什么? 传统的管理模式只会鞭策员工成为主管,接手一份截然不同的工作。就我的经验来看,优秀的销售人员很少能成为优秀的管理人员。就像出版业,出色的记者极少是胜任的主编。一个职位上的成功,并不能保证他在下一个职位上同样能取得成功。管理上没有“更好”或“更高”的说法,只有“合适”和“不合适”。因为管理阶层要求另一种天赋,不需要很强的基础专业知识,也不一定要熟悉各部门的业务。我们从不要求农场主去下蛋,不是吗? 左右还是上下? 以个体为主导的企业必须做到,即使不靠升迁制度的奖励,员工们也能不断进步。如果你能充分发挥他的优势,他就不可能退步。如果在每个阶层里,员工都有机会获得名誉或物质的奖励,他们就不一定只想着往上爬。开发会议系统设备的丹麦DIS公司实行了一项制度,管理阶层的薪资很可能比员工的要低。他们的董事长迪特尔·保尔曼(DieterPaulmann)说:“这是人们职业生涯上的一次革命,他们信任我们。如果成功了,所有的人都很幸运;如果失败了,损失也不大。”你看,连罗伯特·雷德福都不可能胜任所有的角色,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