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牌在制度手里(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在冰冷的计算机面前敲击鼠标和键盘的,都是一个个有感情、有思想、有着不同利益关系的人。我们说信息化项目是管理项目的同时,就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管理以人为本。信息化是一个变革,重大的变革,权力再分配是这个变革的一个关键又敏感的组成部分,在“轰轰烈烈”的变革前,还需要我们冷静分析,保护每一位参与者的热情和信心。  所谓变革的背后必然是关于权力和资源再分配。如何协调好变革中的权限平衡,个人如何对变革有一种清醒的认识,这对于每一个在权力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中的人都会面临的。不论是传统的金字塔型,还是流行的扁平化结构,只要“结构·组织·流程·规范·指令·职责”等词所构建的企业等级形式还存在,权力分配问题就永远是我们心中想说而又说不得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托尔斯泰关于权力曾下过这样精彩的定义:权力就是一些人对另一些人造成,他所影响或他所希望的能力。正确的前进道路是这样的,吸取你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思朋斯用一句哲人的名言描述新经济,今天,我们用这句话来描述“权力再分配”——“当人们不再谈论它的时候,这场革命正在顺利进行。”  很少有人会将ERP与权力联系在一起,从企业的结构和管理角度来说,ERP系统的本质是一种系统权利再分配。在由单个的人所构建的企业等级体系中,人们将工作分为很多小的步骤,安排不同的人去执行这些步骤。他们按照“上下级”的关系进行组织,每个人都有一个领导来决定应该以及如何执行何种活动。而ERP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为这种模式进行了串联,并进行了结构性的优化。在这样一个网络化的环境中,信息共享和交流沟通似乎超越了全民所有制的功能和组织界限,人的权力在某一些方面确有一定的可替代性,这时会对一些管理人员的心态有所影响。比如某车间主任利用手中进货的权力,长期以来享受各零配件商的朝拜,而当企业实现了ERP系统时,各零配件商的供货情况有系统生产部门的电子订单统一控制,而那为车间主任竟然心态失衡地主动破坏这套先进的计算机化系统。  计算机化的信息流通是一套无情的制度,但是在由各种利益驱动的人性面前,却不得不越权有情操作。到底为什么在国外运行一切良好的系统到中国企业却成了从上到下众口一辞的垃圾系统。答案很简单:我国企业中有太多人治的内容,ERP系统必须改头换面才能在中国大地上销售。在上马ERP项目的时候,应该先协调好各个层次的权限的分配问题。对于企业的各级主管们,ERP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洗牌机会,每个人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如何在这一全新的系统中争取到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所以每一次软件的升级换代,就是一次权力再分配。  进行ERP实施绕不过权力再分配,权力再分配所关注的焦点是知情权和审批权。那么,权力再分配的原则也是针对这二者的,即知情权的扩大和审批权的简化。知情权是对与自己岗位、与自己所执行的任务相关的信息了解其生产途径表现方法发生频次,和对其充分使用的权利。知情权的扩大就是让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都及时知情,要做把充分的知情权分配给所有应该有的人,让所有的人都成为“明白人”,信息就像电能一样,一旦产生,不使用不储存就白白浪费掉了。在组织的各个环节都对应该有、哪里有、什么时间有、如何取得、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有清晰的认识,而且,有简单易行的办法获得这样的信息;审批权对在自己岗位上、自己的任务中发生将要发生的事件进行决策、或提出辅助决策意见的权利。审批权的简化,就是改善企业内部的“流程”和“工作规范”,这些几乎被视为天条的“办事程序”、“签字顺序”、“审批手续”必须改善。权力再分配,如果不能简化和明确审批权,就等于没有作。  因此ERP也常被称为是头脑工程,或是一把手工程。当系统建立时,它必然对原有平衡的权利体系进行一次新的重新组合。而对于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破坏力”,只有企业的最高领导能协调平衡。我国企业中有太多人治的内容,手工操作的随意性是企业中能上能下的可调控的“法宝”,所以才会发生ERP系统必须改头换面才能在中国大地上销售,软件厂商必须将使原有的成熟系统软件改编成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有一定弹性的,可修改的,甚至依旧是两本账的手工系统的计算机化翻版。  而CIO与CEO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往往是系统实现的焦点,摆在CIO和CEO之间就有一个很现实的权力重组问题。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