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一节 自信多一步(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信”的意思就是“信心”、“信念”、“自信”等。
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心”、“信念”、“自信”,他就会生活在畏畏缩缩之中,每天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样的人,不要说“成功”,就是维持生存也会出现问题。
树立“信心”,坚定“信念”,提高“自信”,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办得到的。这是一种不需要任何本钱的无价之宝,只要善于经营,随时随地可以修炼好自己的“信”。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自信是人们心中的明灯。
自信的反面是自卑。
心理学认为,自卑是一种因为过多地否定自我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其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格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猜疑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自卑心理可能产生在任何年龄段和各种各样的人身上。
有些人虽然德才平平,但是生命中仍然可以闪现出“辉煌”与“亮丽”,可是他们往往容易产生“看破红尘”的感叹,常常表现出“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有的人甚至把悲观失望当成了人生的主调。有些人经过奋力拚搏,工作有了成绩,事业创造了“辉煌”,可是他们又常常担心“风光”不再,容易产生前途渺茫、“四大皆空”的哀叹。
可以这样说,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如果从负面进行考虑,都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前不久,美国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将男女40个人分为两组,每组有10个男人,10个女人。先拿大半杯水给这些人看,问他们水是多还是少。有的人回答“多”,有的人回答“少”。再给这些人10美元,问同样的问题,答案依然是有的人回答“多”,有的人回答“少”。
心理学家对这些答案进行分析后发现:两道题的答案都是“多”的人,一般都比较乐观,遇到事情都喜欢往好处想,对自己比较有信心;而两道题都回答“少”的人,一般都比较悲观,遇到事情常常往不好的方面想,对自己缺乏应有的信心———这就是自卑心理在作怪。
这种自卑心理是压抑自我的沉重精神枷锁,是一种消极、不良的心境。它消磨人的意志,软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使人锐气钝化,畏缩不前,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开始,以自我埋没、自我消沉告终,使人陷入悲观哀怨的深渊不能自拔,真是害莫大焉!
自卑的对立面是自信,自信就是自己信得过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看得起自己,不如自己看得起自己。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英雄主义的本质。”
自信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闸门,启动聪明才智的马达,这是很有道理的。确立自信心,就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中国有个成语叫作“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明”,既表现为如实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表现为如实分析自己的长处。
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表面上看起来是谦虚,实际上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应该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如果我们能客观地评估自己,在认识缺点和短处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就能激发自信心。
要学会欣赏自己,表扬自己,把自己的优点、长处、成绩、满意的事情,统统找出来,在心中“炫耀”一番,反复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真行”,就能逐步摆脱“事事不如人,处处难为己”的阴影的困扰,就会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盼头,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从而保持奋发向上的劲头。
卡耐基说:“自信才能成功。”
实际上,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绝对自信的,而那些碌碌无为的人,只要偶尔遇到一点挫折,他们就会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失败的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从来都不相信自己。古人曾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没有自信的人是很难成功的,就像没有脊梁骨的人要站得挺直那样。
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有一则西方谚语说:“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
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成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不愿成功,谁拿你也没办法;自己不行动,上帝也帮不了你。
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自己的感觉”
我们这里要说的是美国“国宝”杰斯特·哈斯顿。杰斯特·哈斯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黑人,但是他却是一个“国宝”,在美国境内所有的合唱团,都免不了唱上一两首他创作的歌曲,而在黑人灵魂音乐的创作上,他也是世界级的顶尖高手,无人能望其项背。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