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杨令公之死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宋太宗灭了北汉以后,北汉大将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也算是知人,他知道刘继业威名远播,就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给予重用。刘继业归宋以后,恢复了杨姓,单名业,也就是戏文里面著名的杨老令公。宋初,朝廷试图用对辽战争的办法收复燕云十六州,杨业常与辽国打交道,有着丰富的对辽作战经验,于是被派往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潘美前后夹击,兵马归潘美节制。公元980年,辽景宗率十万大军攻雁门。杨业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突袭辽军,辽军大败而回。公元982年4月,辽军分路攻宋,杨业统军败辽军于雁门关下,斩辽兵三千人,俘万余人,缴获很多军事物资。杨业立功之后,升为云州观察使。此战以后,辽国军队对杨业非常忌畏,常常望见他的旌旗就不战而走。杨业威名夺了潘美的风头,让他非常嫉妒,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依然信任杨业,把奏折封好转给杨业,以表示对他的信任,但是他并没有对妒忌杨业的潘美做任何调整,不懂得保护杨业。
雍熙三年,宋太宗再次征讨辽国,三路大军并出,他明知道潘美妒忌杨业,但仍然任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起初战争进展顺利,杨业也是英勇善战,一路夺取了寰、朔、云、应四州,但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东路宋军于岐沟关大败,辽军乘胜大举反击。宋太宗无奈,命令三路人马班师回朝,命潘美等率领大军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此时,辽国十几万大军全线反击,攻破了寰州。辽军兵力占有很大的优势,杨业针对自己的任务是迁移民众,不需与敌人决战的实际,就向潘美进言,力主兵至应州,诱辽军向东,以保障民众沿石碣谷(今山西朔州南)南撤,并设弓弩手千人于谷口,骑兵居中接应,扼阻辽军南下。杨业与辽国交锋多年,深知边境地理,作出的判断非常正确,也非常可行。但是监军王和刘文裕却骄傲自大,非要与辽国正面进行交锋,并且以怯敌嘲笑杨业。主将潘美其实也明白自己的任务不是与敌交锋,而是迁移民众,但是他出于嫉妒心理,没有支持杨业的意见。这时候宋朝君主统御将领的弊病显露出来,杨业虽然是负责作战的副将,却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只能受监军王和枢密使潘美的制约。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能听从潘美的安排,冒险出击,他知道此行凶多吉少,于是和潘美约定在要道陈家谷部署步兵强弩作为接应,以保证能成功撤退,甚至取得侥幸成功。
杨业出击以后,王等人没有等到杨业的消息,就贸然率领部队出击。结果前进不久,得知杨业败退,他们不但没有按照约定,在陈家谷设伏,而且慌忙撤退了。主将潘美没有制止部下的擅自行动,听到杨业失败的消息,一走了之,显然故意置杨业于死地。话说杨业力战尽日,退到了陈家谷,却见山谷空荡,接应的人马不见踪影,悲愤之余率领部下力战。杨业受创几十处,曾让幸存的士卒突围,士卒不愿,全部战死。部下战死殆尽后,杨业仍奋战不止,手刃敌军数十人,最后筋疲力尽,为辽军生擒。杨业长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场面惨烈悲壮。杨业被擒之后,辽朝政府非常希望能招降这员宿将,但是杨业没有背弃宋朝,威武不屈,绝食三日而死。但是宋太宗听信谗言,抚恤菲薄,只赠给了他的家人五品官位应得的一半抚恤物品。后来杨业妻子佘氏向宋太宗上书说明了陈家谷血战真相,宋太宗得知杨业是绝食三日而死,非常壮烈,这才下诏表示痛惜,厚恤杨业家属,称杨业“诚坚金石,气傲风云”。同时,宋太宗下诏将潘美降职,王、刘文裕都被削职发配。
对于这件事情,《宋史》中显然做了回护,将杨业的功劳算到了潘美头上,显然是不太公平的。《宋史》的记载是:潘美克云州。田重进战于飞狐北,击破辽军队。壬寅、曹彬、米信战于新城东北,又破辽军。己酉,田重进再战于飞狐北,再破敌军,杀二将。乙卯,田重进至蔚州,其牙校李存璋、许彦钦杀辽国大将萧啜理,俘虏了辽国监城使、同州节度使耿绍忠。五月庚午,曹彬之师大败于岐沟关,夜渡拒马河,退守易州,幽州知府刘保勋战死。丙子,宋太宗召曹彬、崔彦进、米信归阙,命田重进屯定州,潘美还守代州,负责迁徙云、应、寰、朔吏民及吐浑部族,分置到河东、京西一带。正好契丹十万众复陷寰州,杨业护送迁民的时候两军遭遇,杨业苦战力尽,被擒之后守节而死。
在这段记载里,杨业的死一笔带过,我们根本看不到宋太宗用人的失误。宋太宗有统一天下的雄心,然而用人确实不当,不懂得保护人才。他明明知道潘美对杨业非常嫉妒,但是并不作出调整,更没有调节他们之间的关系,而是放任潘美,同时杨业又没有自主机动的权力,最终兵败战死,宋太宗也丧失了杨业这样的勇将。因此,毛泽东称他一个“无能”也不算是太冤枉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