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金刚经的缘起(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惟然世尊,愿乐欲闻。
我们即将展开一段重要的旅程,进入一个完全崭新的领域;我们将探讨一些前所未闻的方法,来管理你的事业和生活。
我想,在开始说明之前,对这份智能起源的时间与地点有些基本认识,会对读者有些帮助。
从经典本身开始
让我们先从《金刚经》这部经典本身开始。时间发生在2000多年以前,地点在古老的印度。有一位富有的悉达多王子掳获了全国人民的心,他在奢华富裕的宫廷中长大。但是在目睹人民受苦,了解任何人迟早都会失去他们所爱的亲人与一切所有的必然性之后,他毅然地抛弃了奢华的生活,独自开始找寻众生受苦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
他找到了受苦的根本原因,并且开始教导人们离苦得乐的方法。许多人离家跟随他,出家成为比丘,愿意从此过着朴质的生活,不再拘于身外物,思考也因少了人事的烦恼而变得清澈。
多年以后,有位弟子记述《金刚经》首次宣讲的缘由。他称呼佛陀为“世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①
“如是我闻。一时……”是经文常用的起始句,因为多数经典都是佛陀灭度之后许久才做集结。当时的人们善于当场记诵师父所做的开示。
“一时”这两个字意涵丰富。首先它指的是古印度的朴实人们所拥有的高度智力:他们能够在听闻佛法的同时,记诵并且了解其深意。其次它也指出《金刚经》说法只有一次的事实,说明经中所含的万物运行法则,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智慧。
邱尼喇嘛解说经文时,也对经典的缘由做了说明。底下引文中引号内的字代表《金刚经》中原有经文:
这些字代表着佛陀说法的时空;经文叙述者即为以文字记载本经者。他首先说明底下的经文是“如是我闻”。“一时”,意思是某个时候;“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这个地方,“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也就是在一起。
那时候在印度有六大城邦,包括这里所提的“舍卫国”。这地方是波斯匿王的领土,风景秀丽的“树给孤独园”就是位于这个国度内一座极精致的花园。
有一次,在世尊成道的几年后,有一位名为给孤独的长者下定决心要建造一座宏伟雄观的寺庙,以供佛陀及其弟子常住。为了这个目的,他找上祈陀太子,用足以铺满整座花园的数千枚金币向他购买花园。
祈陀太子也把原本作为该地产管理人宿舍的一片土地献给了世尊。给孤独长者通过舍利弗的能力,指导人天两界的工匠把该片土地建造成一座无与伦比的花园。
当这座花园完工时,世尊了解祈陀太子的心意,便将园中主要寺庙以其名命名之。而另一位主角给孤独长者其实是位圣者,刻意选择自己的出生以护持佛陀。他能透视水中或土里的宝石与金属矿物,随心所欲地运用这些天然资源。
《金刚经》的起头字句有其深意。佛陀当时正准备做开示;听经的群众是一群类似于基督门徒、决心要离家全心学道的僧侣。然而,之所以有此机缘亲闻佛陀法音,都靠这些有钱有势的护法挺身护持。
优雅王子的智能
古印度的君主制度是该区域政治经济生活的主要推动力量。说他们是现代西方社会的翻版一点也不为过。今天当我们一谈及佛陀和佛教思想时,浮上心头的印象往往是(如果恰巧看到的是一尊中国佛像)一个相貌奇特、头顶上长着肉髻、脸上挂着微笑、挺着个大肚皮的东方人。
其实我们心里想到的,应该是一位挺拔而优雅的王子,从其智能、自信与慈悲中发出言语,让人们得以在生命中受用,让生命从此有了意义。
对于跟随他的弟子,也不要认为他们只是坐在地上盘着腿、念着经的光头托钵僧。
在古代有些法师也许还是皇室成员,个个有着治理国家与管理经济的才干呢。
佛教一向教导,每一个人都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出家成为僧侣,因为出离世间,才能够学习如何服务众生。然而,我们必须服务众生,而为了服务众生,我们必须置身滚滚红尘之中。
在我任职于安鼎国际钻石公司期间,几个顶尖的商界人士显露出非凡深刻的内在精神生活,令我深受感动,特别是来自印度孟买的钻石交易商狄鲁·沙(DhiruShah)。
如果你在纽约的肯尼迪机场瞥见沙先生步下飞机,你对他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一个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的男人,戴着眼镜,头发稀疏,脸上挂着腼腆的笑容。
他穿过拥挤的人群,领取一只破旧的小行李箱之后,搭乘出租车前往曼哈顿的一家普通旅馆。在他下榻的旅馆之中,他吃几片妻子凯琪亲手烘焙、深情地安置于袋中的面包,作为他的晚餐。
沙先生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钻石采购商之一,每天为安鼎国际钻石公司收购数千颗钻石。而他也是我所见过心灵最深邃的人之一。数年来,他悄悄地向我透露了他丰富的内心生活世界。
歌剧院
沙先生是一个耆那教徒(Jain)。耆那教(Jainism)是印度的一种古老信仰,在2000多年以前,与佛教在同一个时期诞生。我们曾经在静谧的傍晚,一起坐在沙先生住所附近寺院的沁凉地板之上。
那寺院是一座造型简单,但结构精美的石造建筑;它在孟买的扰攘喧嚣之中,寻找了一个僻静的角落安身立命。在幽暗凉爽的内部圣堂之中,耆那教教士在神坛前静静地移动着;在神面前点燃的小小红色油灯,照亮了他们的脸庞。
身着轻软丝质服饰的妇女默默无声地进入寺院,带着敬畏之心碰触地面,然后静静地坐着祈祷。当孩子们经过一尊尊的塑像之时,他们轻声耳语,仰望着1000尊圣者的塑像。商人在通往寺院的阶梯之处放下公文包,脱下鞋子,怀着虔敬之心抵达寺院大门,步入寺院,然后坐下,静静地和摩诃毗罗②交流。
在寺院之中,你可以心神贯注地坐着;在那里,你可以完全忘了时间,忘了今夕何夕,忘了何时该起身回家,忘了当天上千笔的交易,忘了“歌剧院”(OperaHouse)。
“歌剧院”代表印度的钻石业界;大约有50人在泥砖造的家中,以及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办公室大楼之中,辛勤地切割琢磨占全世界大多数的钻石,以供应美国、欧洲、中东,以及日本的客户。
事实上,“歌剧院”只是两幢破旧不堪、濒临倒塌的老旧建筑,其中一幢有16层,另一幢有25层;之所以把它们命名为“歌剧院”,灵感来自于它们所在位置的附近,也就是孟买市中心,有一座老旧斑驳的歌剧院。
要造访这两幢建筑,还得花一番工夫,通常你得驾着一辆老爷车,驶入人山人海的停车场;一大群新进的钻石交易人员互相大声地讨价还价,手中挥舞着只装了几颗小钻石的破旧纸袋。出价的人面对彼此,用代表最高成交价格的手势比划着。你必须突破人潮,把车驶入停车位。
停车还算小事一桩。接下来,你得奋力穿过人阵,搭上今天惟一能够搭载乘客的一部旧电梯。(人生总是有各种不同的选择;你可以选择搭乘电梯,甘冒电力突然中断,被困电梯数小时的风险,或是在孟买的闷热和湿气之下,爬上20层楼梯,爬到你要到的楼层时,崭新的衬衫已被汗水浸湿了。)然后,你得打开古色古香的印度大锁,通过电子探测器以及精密的声音感应器的探测,才得以登堂入室。
钻石的旅程
在这里,原本破败不堪的面貌完全改观。在较大的办公室中,地板铺了大理石,墙上铺了大理石,浴室里全是大理石,还有从比利时的分公司运送回来,摆放在大理石台座上巧夺天工的雕刻名作。马桶上的装置似乎是镀金的,而马桶本身则是一个奇妙的组合,它保留了西式马桶座,并在马桶座旁边多做了一对瓷制的翅膀,如此一来,人们可以随着自己的喜好,攀上马桶座,用印度旧有的方式蹲伏其上如厕。
在由内反锁的门后面,是一间间安静、有空调设备的房间。在每一个房间之中,坐着一长排一长排年轻的印度小姐;她们穿着流传了数千年的印度妇女传统服饰——纱丽服。她们静静地坐在发出柔和荧光、具有特定波长的灯光之下;在她们每一个人面前,放着一堆大约价值10万美元的钻石。
那一双双从纱丽服伸出的手上,握着尖端精密细致的镊子,从那一堆钻石中夹起一颗,放在用另一只手紧贴着她们眼睛的珠宝高倍放大镜之前,然后轻抛钻石,以优美的弧度越过一叠白色便条纸簿,落在5种不同的钻石小堆之中。这5种不同的钻石堆,代表了不同的钻石等级与价格。